荔枝正当季,吃太多可能会低血糖!儿童发病率更高
又到了荔枝上市的季节
妃子笑、白糖罂、桂味
日啖荔枝三百颗
不辞长作岭南人
不过
现实生活中可千万别吃“三百颗”
医生提醒,狂吃荔枝有风险
一不小心可能会让你昏迷过去……
“荔枝病”是什么
所谓的“荔枝病”,医学上称之为荔枝急性中毒,是一种由于吃荔枝而引起的低血糖症,它的致病原理尚不完全明确。“荔枝病”为荔枝原产地的地方性疾病,但近年来随着市场的繁荣和交通的发达,该病在非产地亦可发生。
荔枝中含大量的果糖,人体摄入果糖后,在肝脏中需要经过一系列的转化酶催化,才能变成葡萄糖被组织细胞氧化利用。
如果一次性吃太多荔枝,果糖的大量摄入,无法在肝脏中转化为葡萄糖被人体吸收,就会开始分泌胰岛素,使肝脏血糖浓度降低,从而导致血液中葡萄糖供应不足,引发低血糖。
出现头晕、心慌、脸色苍白、眩晕、晕厥等低血糖症状,发病者多为儿童。
“荔枝病”的特点
1.“荔枝病”不是传染病,与吃荔枝有关,但不是所有吃荔枝的人都发病。连续几天或一次大量吃荔枝后容易发病,特别是儿童。
2.患者在吃荔枝期间饭量减少,甚至不想吃饭。常在清晨突然发病,自觉头晕、恶心、无力、出汗,可突然昏迷、抽搐,瞳孔散大,生理反射消失或减弱,无病理反射,心率快,心音低钝,但常无心律异常,化验检查时,血糖明显降低。此外,常见肝肿大,肝功能损害。
3.低血糖是“荔枝病”早期的主要病理生理改变,而且对整个疾病过程起重要影响。因此,迅速纠正低血糖是抢救“荔枝病”患者的关键。
4.由于低血糖可继发引起全身功能和物质代谢紊乱,患者常出现脑水肿、酸中毒,最后死于呼吸衰竭。给予葡萄糖治疗后仍昏迷的患者,可能已发展到脑水肿阶段。
儿童更易得“荔枝病”
“荔枝病”是针对所有年龄层的人来说,只要吃荔枝过量,都有可能得“荔枝病”。但是我们经常看到报道,有些年龄较小的儿童一口气吃了几十颗荔枝后,出现口渴、乏力等症状,严重者甚至昏厥,送医后确诊为“荔枝病”。为什么儿童比大人更容易患荔枝病呢?
肝糖原是由许多葡萄糖分子聚合而成的物质。葡萄糖聚合物以糖原的形式储存于肝脏,当机体需要时,便可分解成葡萄糖,转化为能量。儿童进食过多荔枝,但体内的肝糖原又转化不足,糖代谢调节失常,就易引发低血糖。
此外,儿童食量较小,往往吃了太多的荔枝后就不吃其他食物了,人体必需的其他营养得不到有效补充,也就加剧了低血糖的发生。
“糖友”别吃荔枝降糖
有人说既然多吃荔枝能引起低血糖,说明荔枝可以降血糖,那不正好适合糖尿患者吃吗?为什么糖尿患者更应该慎吃呢?
因为荔枝所谓的降血糖实际上是由于大量食用荔枝后,果糖积聚在血管内,来不及转变成葡萄糖;另外进食荔枝后往往影响食欲,没有再进食主食,结果造成血中葡萄糖过低,并不是它本身有降糖作用,如果再加上患者服用降血糖药的作用很容易造成严重低血糖事件。
其实大量进食荔枝引起的是暂时低血糖,如果少量进食荔枝,机体还是有能力及时把它转化为葡萄糖的,必然使血糖升高更多,会加重糖尿病病情,所以糖尿患者不可贪吃。
如何安全食用荔枝
1.充分浸泡和清洗荔枝壳表面的保鲜剂及农药。
2.不要过量:营养师协会建议,成人每天摄食水果200~400g即可,而进食荔枝等糖分高的水果,进食量最好不要超过300g,儿童一次不超过5颗。
3.不要空腹吃荔枝,最好是在饭后半小时再食用。
4.有扁桃体炎、咽喉炎、牙龈肿痛、溃疡性结肠炎、便秘、糖尿病的患者不要食用鲜荔枝。
5.及时纠正低血糖。因进食荔枝而引起低血糖者(头晕、乏力、出虚汗等),可喝些白糖水纠正低血糖,症状严重者应及时送医院治疗。
荔枝成熟期恰逢夏季,加之荔枝的含糖量在水果类里属于比较高的,而大量食用含糖量高的水果会影响身体代谢,如果身体又缺乏维生素B,免疫力较差就容易滋生炎症。
比如吃完荔枝没漱口,口腔内的糖分很多,容易滋生细菌,所以比较容易发生口角炎、咽喉痛、生疮等。
参考资料:
1.丁香园《荔枝吃太多可能会低血糖,“荔枝病”你见过吗?》
2.医学之声《荔枝这么甜,为什么会引发低血糖?一文弄懂“荔枝病”!?》
3.健康中国《荔枝美味,贪吃小心“荔枝病”!》
图:网络
(责任编辑:宋莉)
分享至
右键点击另存二维码!
应对甲流,你需要知道这些
春季到来,早晚温差较大,正是感冒、流感等呼吸道疾病的高发期,尤其是“甲流”。多地疾控中心已发布预防“甲流”的提醒。“甲流”的症状有哪些?有哪些传播途径?如何做好防护?感冒、流感、新... 2023-03-03 10:31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33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京)字08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89号 京ICP备17013160号-1
《中国医药报》社有限公司 中国食品药品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