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银潇文:半夜两点翻越唐古拉山,赶回参加抗疫

  • 2020-11-26 16:13
  • 作者:
  • 来源:中国食品药品网


  推荐单位:西藏自治区药品监督管理局


  2020年2月18日凌晨两点,一辆灰色的小汽车以不足每小时30公里的速度在海拔5231米的唐古拉山上缓行,玻璃上积了厚厚的雪,四下白茫茫的一片。坐在车里,穿着棉衣开着暖气,这个风雪肆虐、零下23℃的高原夜晚仍然冷得彻骨,头剧烈地疼,此刻西藏益德医药有限公司的企业质量负责人银潇文只有一个念头:回到拉萨。

  

  这是银潇文和丈夫从老家西安出发的第二天,整整一个晚上,跨过昆仑山口,穿过无人区可可西里,翻越唐古拉山。为什么要着急赶回拉萨?这得从18年前说起。

  

  下乡义诊 坚定植根西藏的决心

  

  2003年初,中药本科毕业、在药厂做了三年质量工作的银潇文取得执业药师资格证,之后她来到西藏,在零售药店从事用药咨询工作。当时从内地来到拉萨的执业药师不足5人,高学历的仅她一人,当地零售药店数量少、规模小。交通不便、信息闭塞,使得可供临床使用的药品品种奇缺,加之藏、汉语言不通,药店员工鲜有医药相关专业。在冷静的思考后,银潇文着手开展藏语口语及药品专业知识培训,规范进货渠道,积极参加药监部门主导的“安全用药月”活动,大力宣传合理用药,为药店赢得了稳定的客源。

  

  让银潇文决心植根西藏的,是她作为志愿者随拉萨市发改委联合阜康医院到林周县阿郞乡开展义诊赠药活动的一次经历。2005年的拉萨,交通还不发达,边远山区的农牧民很少有条件到城里看病问诊。时值初冬,凌晨三点,银潇文就起床和同行者出发。记不清翻越了几座山,到阿郞乡已经是下午一点,许多农牧民携家带口已在现场等候。银潇文等人来不及吃饭,赶紧开始义诊。

  

  因为好多人不会说汉语,通过义诊组的藏族及乡政府工作人员翻译,银潇文根据随队医生的诊断,给农牧民选择合适药品赠送他们,并讲解如何使用,直到当天下午6时义诊赠药活动结束,才吃上当天的第一顿饭。当时,由于高压锅和大棚栽种技术还未普及,没有蔬菜,做出的米饭和牛肉都是夹生的。通过与当地工作人员交流,银潇文得知,当天义诊活动是通过乡里工作人员骑马到各个放牧点口头通知的,有求医用药需求的群众再骑马到乡里来等候,需要七八个小时才能赶到。高原恶劣的环境,使得牧民皮肤黝黑、双眼通红、嘴唇乌青,而长期住帐篷、吃生冷食物,使得胃肠道疾病、心血管疾病、风湿关节变形及眼疾普遍存在。

  

  那天,银潇文和同行者赶回拉萨已是次日子夜一时了。正是这次又苦又累的义诊经历,银潇文深受震动,边远山区农牧民不良的健康状况超乎她想象,而提供健康服务恰恰又是她力所能及。她暗自下定扎根西藏的决心,把这儿当做自己第二故乡。

  

  学无止境 不断提升专业技能

  

  拉萨的药店都有藏药销售,只有熟悉藏药特性才能做到合理使用。第一次面对顾客购买藏药,银潇文深深地感到了自己的不足。藏药有独特的理论体系,虽然和中药有异曲同工之效,但只有把藏医药和中医药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开展合理用药指导。为此,银潇文狠下工夫,去图书馆查询医药典籍,购置藏医药书籍;去当地藏药厂参观、借阅编写的产品使用指南;利用周末去野外辨认药材,向西藏药检院的老师求教当地常用药材的辨识和使用,并借来《藏药标准》进行比对核查等,由此对藏药材有了深刻的了解。

  

  在零售药房,银潇文印象最深的还是游客。每每看到虚脱在地的游客,银潇文总是想法儿帮他们缓解高原反应,耐心讲解在高原上的注意事项,克服高原反应带来的心理恐慌等。她还对购买藏药的游客做登记,方便反馈用药情况。藏族群众生活环境、体质与别处不同。同一种藏药不同的人服用,其用法用量也有明显差异。曾有一位游客向银潇文反映,他购买的某一药品,用了之后浑身发热,嗓子明显不适,胃口也不好。银潇文建议他暂停用药,以确定症状是否由服用这个药引起的,或者确认是否要减剂量或减少服用次数。几天后,游客回复说,减少剂量后不适感明显缓解、治疗效果很正常。

  

  拉萨是旅游城市,外宾来了也会有高反、缺氧等不适症状。银潇文利用空闲时间,重拾丢掉多年的英语。她和相识的旅行社打好招呼,接待外团需要医护人员时,她愿意免费前往。在边工作边学习中,银潇文于2007、2008年连续两年通过了全国职称英语考试(卫生类)C级和B级。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2012年西藏自治区药品监督管理局推荐银潇文参加全国优秀药师选拔赛,最终被评为“2012年度中国药学会优秀药师”。

  

  职能转换 开展全面质量管理

  

  随着不断的学习,银潇文意识到2013年版药品GSP的实施是职能转变的良好契机。从进入药品批发企业的第一天起,银潇文就把“质量工作无小事”的理念贯穿到工作的始终。围绕着公司制定的质量方针,着手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并按照“PDCA”开展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质量改进和质量风险管理活动。

  

  公司面临的每一次检查,都由银潇文任总指挥、全面负责。从开会部署、部门指导到岗位检查、票据凭证核对,小到每一张单据、每一笔数据、每一份签字她都亲自查看,这些年来公司一直平稳地开展经营活动。

  

  银潇文作为公司质量负责人,在工作中严格要求自己,在生活上团结同事。质量部的藏族员工次仁德吉刚刚大学毕业,对质量管理和药品法律法规都不熟悉,银潇文秉承“藏汉一家亲”的理念,单独给德吉讲解、手把手地教她,并鼓励她考取执药业师,现在的德吉成了可以独当一面的质量管理人员。西藏许多同行在遇到困难时,都喜欢向银潇文请教。她也乐于帮忙,通过讨论、教授他人,不但可以提升自己,还能带动整个行业良性发展。

  

  疫情防控 付出鲜为人知的努力

  

  庚子岁首,疫情暴发。银潇文正在西安休假,得知拉萨有了一例输入性病例后,她心急如焚。一方面西藏医疗用药资源比内地薄弱,一旦暴发疫情非常危险;另一方面,复工复产也在逐步推进。作为公司的管理者,银潇文既担负着与主管部门协调的责任,也需要第一时间到岗并协助其他员工顺利返藏。

  

  可是,银潇文得知,平时可以边走边休息的路途,因疫情影响交通管控,途中无法补给,连一口热水都喝不上。如果进城休息补给,就要隔离14天。疫情给2800多公里的路程造成的困难,多得无法想象。然而,银潇文还是义无反顾地踏上了返藏之路。

  

  2020年2月16日清早7点,银潇文和丈夫带上干粮和被子从西安出发。路上几乎不敢停车,因为一旦停车,车辆就会迅速冷却,无法启动。每每车停下来稍稍休息的时候,她不时要摸一摸车盖,感觉温度要降下来,就迅速打着车,继续前行。可是,一直行驶,又担心汽油用光、半路抛锚。因为为防因疲劳驾驶、不熟悉夜路而发生车祸,西藏加油站在晚10点以后就不再提供加油服务。

  

  不能一直开车,可又不能停车。在两难中,夫妻二人轮流驾驶、休息。银潇文穿着棉衣、披着棉被,把暖风开到最大……

  

  2800公里的路程,进藏路充满了沉降、水毁、积雪及暗冰。然而,再大的困难都阻挡不了夫妻二人返回西藏参加抗疫的决心。于是,出现了文章开头的一幕。就这样,他们跨过昆仑山口,穿过无人区可可西里,翻越唐古拉山,历时三天两夜,在2020年2月18日晚上终于抵达拉萨。

  

  返岗之后,银潇文协助其他同事顺利返岗,并积极响应主管部门号召,协调公司向拉萨联防联控指挥中心捐赠防疫物资。

  

  从药品生产到药品经营,从药品零售中的用药咨询到批发企业全面质量管理,银潇文已在药品行业工作了22年。昔日的成绩已是过去,空杯心态才是工作出发的动力,正如她自己所说:“人生就像一段旅程,停在原地,一辈子只能看到相同的景色,只有不停的跋涉,才能发现越来越美的景色。”

(责任编辑:郭厚杰)

分享至

×

右键点击另存二维码!

网民评论

{nickName} {addTime}
replyContent_{id}
{content}
adminreplyContent_{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