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分析 | 抗体药物趋向多维度竞争

  • 2021-03-24 11:05
  • 作者:
  • 来源:生物制药小编

目前全球获批上市的抗体药物超过百个,涉及的靶点有58个。随着基础研究的进步和药学相关技术的发展,针对相同靶点的调控手段越来越多元和多维。从已获批抗体的靶点来看,竞争者正变得丰富多彩,除了抗体片段(Fab、scFv等)和类抗体支架蛋白(DARPin、Affibody等),不同维度的药物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小分子抑制剂——不断拓展


与抗体同靶点的小分子激酶抑制剂并不是新鲜事物,针对EGFR的吉非替尼、针对HER2的吡咯替尼等早已上市。大部分小分子激酶抑制剂都是多靶点,比如经典的索拉非尼、舒尼替尼等,特异性普遍不高,这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临床上产生诸多副作用,值得优化和改进。另外,这些小分子抑制剂与同靶点的抗体药物也未必是直接竞争关系,比如去年刚刚获批的HER2抑制剂tucatinib,适应证是与赫赛汀和卡培他滨联用治疗HER2阳性乳腺癌。


不过,小分子抑制剂的靶点一直在拓展,比如已上市的CGRPR抑制剂Ubrogepant,是偏头痛市场的有利竞争者。此外,近年来兴起的小分子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也是一股重要力量。以PD-L1为例,已经上市的单克隆抗体包括阿斯利康的Durvalumab、罗氏的Atezolizumab以及默克/辉瑞的Avelumab,而小分子PD-L1抑制剂的开发经过长期摸索,已看到收获的希望。


图1


与抗体药物相比,小分子药物最重要的优势就是用药便利性。此外,免疫原性、生产成本等方面也能为小分子药物增加竞争力。


环肽药物——自成体系


Bicycle Therapeutics是环肽药物的开拓者。以人工构建的环肽库为基础,以噬菌体展示技术为依托,该公司构建了自己的早期研发体系,并推出了多个环肽分子和对标ADC的PDC(多肽-药物偶联物)分子。


图2


目前,该公司共有7个项目在临床阶段,其中4个是环肽药物(BT7480,BT7455,BT7401和THR-149),3个是PDC(BT1718,BT5528和BT8009)。相关靶点中,Nectin-4已有ADC药物获批。


图3


基于环肽分子的灵活性,人们可以利用化学连接子制备PCD、双价甚至多价的环肽分子,应用于特定的靶点和疾病场景。由于环肽的分子量非常小,衍生出的PDC和多价环肽分子也不大,组织穿透性较好,能够实现在疾病部位的聚集和外周的快速清除,相对于抗体分子和ADC,这类分子理论上拥有更宽的治疗窗口。


图4


除了Bicycle Therapeutics,还有其他一些开发环肽药物的公司也已崭露头角,比如Protagonist Therapeutics经布局针对整合素的环肽药物以治疗胃肠道炎症,比如靶向整合素α4β7的口服环肽PN-943;被UCB公司收购的RA Pharma开发的针对补体蛋白C5的环肽药物zilucoplan已经取得不错的临床效果,与抗体药物形成了差异化竞争。


RNA调控药物——引领未来?


PCSK9靶点的抗体药物赛道已较拥挤。除了已经上市的Evolocumab和Alirocumab之外,国内恒瑞医药(SHR-1209)、信达生物(tafolecimab)、君实生物(JS002)等都已布局该领域,无论国内外,后来者的空间都已不大。


诺华的inclisiran是一款皮下注射给药的小干扰RNA(siRNA)药物,通过降解PCSK9的mRNA降低蛋白表达。临床数据显示,该药物能够实现6个月注射一次,便利性较好。


图5


除了PCSK9之外,AGPTL3这个靶点也有RNA调控药物在开发,如Ionis公司与辉瑞合作开发的反义核苷酸分子Vupanorsen。目前,以Alnylam、Ionis为代表的生物技术公司已经在RNA干扰药物方面广泛布局。整个领域的瓶颈在药物递送的载体,若在这方面持续改进,靶点将得到进一步拓展,相关药物的市场也将进一步扩大。


PCSK9——花式竞争


如上所述,PCSK9这个靶点的研发赛道较拥挤,且是多维度竞争。


首先是抗体药物,2个已上市,多个正在开发,单克隆抗体这个维度已接近饱和。其次是siRNA药物,诺华的inclisiran已经在欧盟上市。6个月一次皮下注射的给药方式较为便利,或会获得广大患者的青睐。再就是小分子药物,目前主要有两类:一类是西威埃医药的口服小分子CVI-LM001,能够降低PCSK9基因的表达;另一类是直接结合PCSK9蛋白的小分子抑制剂,目前国外的Dogma公司、国内的信立泰等都已有布局。


PCSK9只是一个代表,未来将有更多靶点展现多维度的治疗方法竞争。


图6


小分子药物对抗体药物的替代已成为一种趋势,除了已有抗体上市的靶点如PD-L1、CGRPR、Nectin-4等,对于尚无抗体药物获批的靶点,如CD73,小分子药物的研发进度也不落后。小分子药物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口服用药的便利性和成本控制,若安全性方面(脱靶效应)表现良好,未来将大有可为。


RNA调控药物(以siRNA为主)的优势体现在大幅减少用药频率,既能明显提高用药便利性,又能摊薄用药成本。但其不足之处一是靶点受限(药物递送的靶向性和效率的原因),二是体内长期安全性还有待论证。


附录:获批上市的抗体药物及同靶点的其他类型药物

附录:获批上市的抗体药物及同靶点的其他类型药物


(责任编辑:刘思慧)

分享至

×

右键点击另存二维码!

网民评论

{nickName} {addTime}
replyContent_{id}
{content}
adminreplyContent_{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