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科:兼具“刚需+消费”的潜力赛道

  • 2021-08-24 16:45
  • 作者:
  • 来源:​中国食品药品网


  全球医疗器械行业前五大赛道分别为体外诊断(13%)、心血管(12%)、医学影像(10%)、骨科(9%)、眼科(7%)。而我国眼科行业占比仅为1%,治疗率较美国有4-5倍提升空间。我国人口屈光不正(近视、远视、老花、散光)、白内障、干眼、过敏性结膜炎等疾病患病率高,患者基数庞大,呈现需求蓝海。


  眼科高值耗材主要应用于白内障人工晶状体、屈光人工晶状体、角膜塑形镜,三大领域分别保持了10%、35%、20%的快速增长,兼备“刚需+消费”属性。其中,“看得见”是患者的治疗性需求,2019年WHO发布的致盲原因中,白内障占39%、未经矫正的屈光不正占18%、青光眼占10%;“看得清,看得舒服”是患者的改善性需求,体现出视物质量、消费升级。


  需求政策两端推动 眼科器械市场广阔


  眼科医疗器械与眼科制药、眼科服务等共同隶属于眼科医疗行业,指诊断、预防、治疗眼部疾病或矫正视力的设备、器具、材料等,主要应用领域包括眼外科和视力保健。其中,眼外科涉及各类眼外科手术产品、耗材和设备,如白内障手术、玻璃体视网膜手术、青光眼手术、屈光手术等;视力保健产品主要以隐形眼镜和滴眼液为主(见表)。


  从需求端来看,眼科市场具有庞大的患者群体基础及上升的患病率趋势:电子产品普及、不合理性用眼等诱因导致儿童青少年近视群体扩大,人口老龄化、诊疗资源有限等因素带来青光眼、白内障患病病例快速增加,我国眼科市场整体规模增长空间巨大。由于眼科医疗中约70%眼科疾病治疗依赖手术完成,对器械的依赖程度较高。在眼科医疗领域中,眼科器械增速领先于眼科医疗、眼科医药。


  Frost&Sullivan报告显示,我国眼科器械市场规模从2014年的111亿元增长至2019年的267亿元,复合增速高达19.45%,预计2021年将达376亿元。随着眼科患病人数增加、国家眼病诊疗相关政策持续推动、眼科术式不断进行创新演变,眼科市场将进一步扩大,眼科器械也随之“水涨船高”。


  从政策端来看,我国是世界上失明和视觉损伤人数最多的国家之一,政府、行业和社会始终高度重视国民眼健康维护,从上世纪80年代起,国家层面部署加强顶层设计,明确不同阶段的主要任务和措施,完善眼健康管理体系、技术指导体系和服务体系。2016年,国家发布实施“十三五”全国眼健康规划,成为健康中国战略的重点任务之一;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十四五”全国眼健康规划的发布也已提上日程。与此同时,在鼓励企业创新和高端医疗器械国产化的背景推动下,眼科医疗器械更成为了重点推动建设的方向,《“十三五”生物产业发展规划》等文件明确推动眼科等植(介)入医疗器械产品创新发展,加速新材料技术应用,加强前沿产品创新和产业化。


  国内外企业争相入局 技术高筑成长壁垒


  国际方面,全球眼科医疗器械市场集中度较高,巨头公司主要集中在美国、瑞士、法国、日本等地。国内方面,我国眼科医疗器械起步较晚,与国外存在代际差距。近年,经技术引进、政策扶植、资本推动因素多方合力,国产创新环境不断改善,一些优质企业也不断涌进大众视野。


  眼科高端技术设备方面,国内企业开始参与竞争。大型眼科高端技术设备成本高、生命周期长,形成了一定品牌依赖。此前我国眼科器械市场被国外产品占据,医疗机构、专科医院等对进口高端设备已形成使用习惯;且由于产品的高技术壁垒,国产企业处于亦步亦趋的跟随状态。现时包括超声乳化仪、飞秒/全飞秒激光治疗仪等产品市场基本由国外眼科医疗器械龙头企业垄断,仅有部分国内企业参与竞争。国内代表性企业有苏州六六视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美沃精密仪器股份有限公司、苏州康捷医疗股份有限公司等。


  中高端植入耗材方面,国内企业迎来新的突破点。部分国产厂家在角膜塑形镜(OK镜)和人工晶体(IOL)等中高端产品方面实现突破,为国内企业抢占市场打开突破点。人工角膜接触镜、人工晶状体分别应用于治疗屈光不正和白内障手术,近年来,屈光不正患病率和白内障手术率不断提高,产品需求高速增长,占据眼科医疗器械整体市场的半壁江山。以2017年为例,我国角膜接触镜占据眼科医疗器械比重为21.6%,同比增长22.1%;人工晶体占比17.4%,同比增长26.2%,双位数增幅给市场带来巨大发展空间。国内部分代表性企业有爱博诺德(北京)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昊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欧普康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无锡蕾明视康科技有限公司、亨泰光学股份有限公司等。


  未来,国产眼科高值耗材具备更大的发展空间。2019年7月31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治理高值医用耗材改革方案》,国家层面的高值耗材控费拉开序幕,江苏、安徽等地将人工晶状体纳入高值耗材集采中。几次集采中最高平均降幅逾50%,博士伦、眼力健、卡尔蔡司、视力康等国际巨头企业在中标之列,其中也不乏本土企业,如爱博诺德、蕾明视康等。未来高值医用耗材集采将逐步走向常态化,创新能力强、成本控制体系完善的企业将破局而出。随着人工智能、CRISPR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生命科学前沿技术的不断突破发展,一些初创公司利用新技术在眼科医疗器械领域进行布局,吸引了资本的青睐。期待未来国内企业能够抓住技术的“东风”,助力国内眼科医疗器械市场发展。


  总体来看,需求端扩张、政策端发力奠定眼科器械赛道增长的基础;借助技术引进、政策扶植,一批具有创新性的成长型企业注入发展活力;未来,随着国内政策深入推进、候选企业创新发展、核心技术迭代升级,国产眼科医疗器械企业有望“破局”。


  (思宇医械观察供稿)


(责任编辑:谯英固)

分享至

×

右键点击另存二维码!

网民评论

{nickName} {addTime}
replyContent_{id}
{content}
adminreplyContent_{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