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款中成药中标再撤网,中药集采痛点显现

  • 2021-12-10 10:48
  • 作者:谭承杰-天地云图
  • 来源:

11月23日,山西省药械集中招标采购中心发布《关于公示部分企业申请撤销平台挂网采购资格的通知》,32个药品品规申请撤网,包括七味姜黄搽剂、维C银翘片、香果健消片、清热灵颗粒、黄芪注射液、益母草颗粒、参归养血口服液、知柏地黄口服液等。


根据山西省的规定,实施议价采购的药品,企业因故无法供应而提出撤销挂网申请的,在药械采购中心批准后可以撤网。作为代价,此后两年内不得再挂网。


能中标集采品种是好事,为什么这些企业会撤标甚至放弃医院市场?


集采价格下行与原料涨价并行,企业不堪重负


图1:中成药市场销售情况(数据来源:米内网)

图1:中成药市场销售情况(数据来源:米内网)


据米内网发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中成药市场消费能力呈现明显下降趋势。在中药材原料普涨的大环境下,一方面原料快速上涨导致采购和供应不稳定,另一方面,集采的中标价格不断下滑,造成国内中成药市场利润普遍下降,甚至难以保障正常供给。


撤标企业及其挂网品种分析


表1:撤网中成药及生产企业名单

表1:撤网中成药及生产企业名单


从生产企业看:申请撤网的32个药品涉及厂家有8家,分别是湖北民康制药、正大青春宝药业、贵州双升制药、广西百琪药业、贵州百灵、辽宁上药好护士药业、天圣制药、云南云河药业。


图2:生产企业撤标药品占比情况

图2:生产企业撤标药品占比情况


其中,湖北民康制药撤网药品占比最高,撤网品种17个,占比53.13%;正大青春宝药业撤网品种8个,占比25%;贵州双升制药撤网品种2个,占比6.25%,其他5家企业撤网品种合计5个,占比15.63%。


图3:药品治疗功效占比情况

图3:药品治疗功效占比情况


从药品功效看:申请撤网的32个药品涉及的类别有6大类,其中滋补类品种22个,占比最高,为68.75%;胃肠类品种4个,占比12.50%;清热类品种2个,占比6.25%;皮肤类品种2个,占比6.25%;理气类品种和祛湿类品种各1个,合计占比6.26%。


生产原料涨价,中成药难以保障供应是主因


表2:32个中成药产品原料行情

表2:32个中成药产品原料行情


从原料行情分析:原料上涨品种有52个,占比72.22%;原料持平品种有10个,占比13.89%;原料下滑品种有10个,占比13.89%。原料上涨品种占比过高,企业成本上涨明显。


原料上涨幅度≥30%的品种有31个,占52个上涨品种的59.62%,如大青叶、菊花、桔梗、连翘、黄芪、红参、枸杞子、冬虫夏草等品种。


其中上涨幅度≥100%的品种有8个,占52个上涨品种的15.38%,如地黄、泽泻、川芎、关黄柏、荆芥、薄荷和山药等。


原料行情下滑幅度≥20%的品种有4个,占10个下滑品种的40%,如半夏、山银花、重楼和干姜。


通过上述分析,笔者认为,本次企业撤标原因,一方面是这些企业的产品在山西当地市场份额本身就不大;另一方面,则与原料价格普涨,企业难以保障商品正常供应有直接关系。


如何降低原料成本,已成国内中药企业核心痛点


从中药材原料的供应保障来看,中药材属于农副产品范畴,价格容易受到种植面积、生长周期、采收时间、含量、品相、加工炮制技术等因素影响。在市场经济调控的背景下,中药原料价格的变化,极易影响产区种植户的积极性。在市场高价的刺激下,一些易种植、产能高的品种,未来将出现产能过剩的情况,如地黄、泽泻、川芎、荆芥、薄荷、白术、红花、桔梗等。对于行情萎靡的品种,如干姜、玄参、半夏等,未来则会出现明显的生产调减情况。


不管是高涨的行情还是低迷的行情,都会影响到生产基地以及种植户。只有得到当地政府科学有力的生产指导和生产扶持,在保障种植户基本收益的情况下,中药材生产才能从根本上得到稳定和保障。


从中成药企业自身来看,一是高启的生产成本直接影响企业履约能力。从2020年至今,像地黄、泽泻、川芎、关黄柏、荆芥、薄荷山药等大宗原料行情不断高涨,甚至出现罕见的翻倍行情。在中药材行情上涨的过程中,中成药企业生产原料无法得到稳定和保障,最终影响企业的履约执行。二是高启的生产成本直接关系中成药企业的产品质量。企业的收益与产品的利润有直接关系,在当前原料普涨的大环境下,中标企业为达到保质保量供应要求,有可能赔本履约,或者不得已采购价格较低的原料以匹配中标价格,采购的原料品质或将出现下滑,最终导致企业口碑和品牌影响力下降。


企业的成品价格直接或间接影响消费群体的需求,企业与消费群体本是共生关系,一旦彼此分开,企业的生存窘境也将更为凸显。


从终端消费情况来看,中成药消费市场本就份额较小,面对群体需求的下降,将更导致生产企业、中医诊所等需求端不振。


破局之路——尽快建立产销对接体系


加强信息平台建设,科学规划和指导中药材生产。在大数据和信息平台指导下,各产区应加强中药材生产布局、生产发展的科学性。既要保证中药材的种植和生产,也要保障种植户的基本收益。


积极引导生产企业进行原料溯源体系建设。健全的供应链体系是保障原料供给的根本,及时的原料储备是实现企业营收的前提。在此背景下,集采组织部门也必将在评分标准、质量层次划分上,刻意向“道地药材原料溯源”上倾斜,这对加快中药材溯源体系建设,提升中药整体质量水平,是划时代的政策利好。


企业应建立自身原料动态监控体系。一是加强企业信息中心和监测体系建设,进行精准市场预判;二是建立动态库存,低存高卖,如宛西制药厂、兰州佛慈等企业每年都会针对六味地黄系列原料建立动态库存,每年存储新货轮换旧库存,这个方法值得其它企业借鉴;三是委托第三方信息平台或大数据平台,进行年度原料数据监测和指导服务。



(责任编辑:刘思慧)

分享至

×

右键点击另存二维码!

    相关阅读
网民评论

{nickName} {addTime}
replyContent_{id}
{content}
adminreplyContent_{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