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建设可持续、互协同、共发展的中药大健康全产业链 中国中药争做中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引领者

  • 2022-11-14 16:43
  • 作者:郭婷
  • 来源:中国医药报

  2021年全年营业额达204.58亿元,推动治疗新冠肺炎的中药新药化湿败毒颗粒上市并实现大规模产业化;旗下拥有仙灵骨葆胶囊、颈舒颗粒、玉屏风颗粒、金叶败毒颗粒等10个全国独家基本药物,以及“冯了性”“安宁”“同济堂”3个中华老字号……走过67年发展历程,中国中药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中药)将现代中药研发、制造、营销理念与公司多年来积淀的传统优势相融合,紧密围绕中药材生产及经营、中成药、中药饮片、中药配方颗粒、中医药大健康产品、国医馆等业态,全面推进中药大健康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中国中药总裁程学仁表示,中药产业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中药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工业制造的转型升级、中药产品的传承创新、商业模式的创新和数字化转型以及中医药政策的支持引导等多方面的协同推进。中国中药作为中国医药集团有限公司现代中药板块核心平台,肩负着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历史使命,将以“全面建设可持续、互协同、共发展的中药大健康全产业链,打造行业领先水平的中药大健康产业集团”为指引,争做引领中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排头兵”。


广东一方制药技术中心

广东一方制药技术中心


  打造“中国药材”品牌保障优质药材供给


  中国中药的前身是成立于1955年的中国药材公司。该公司自成立之初就肩负着“重建行业秩序、振兴行业发展”的历史使命,在近40年行业管理期间,对中医药行业产供销布局起到了积极引领作用。到上世纪90年代后期,中国药材公司逐步向以药材商业贸易型为主的市场化模式转型。此后,经过多次并购重组,成立了中国中药。经历67年发展,中国中药已成长为一家中药大健康全产业链协调发展的企业。


  “中药资源是中药产业发展的源头和物质基础,是支撑中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保障。不论生产中药饮片、中药配方颗粒还是中成药,都要做好源头质量把控。中国中药依靠自身在种子种苗研发领域的优势,大力发展道地药材种植基地,建立中药材种植、生产、流通全过程质量管理和追溯体系,保障优质药材资源供给。”程学仁表示。


  中国中药把中药材资源作为构建中药大健康全产业链的起点,于2019年推出龙印“中国药材”大品牌战略,秉承“原料来自药材主产区的优质中药”的核心定位,突出强调药材的道地属性和规范化、规模化、专业化中药材种植,将“坚持质量第一”的理念贯穿全产业链的各个环节。


  甘肃省是我国重要的中药材产地,素有“千年药乡”“天然药库”之称,有党参、黄芪、甘草、大黄、枸杞等传统道地品种。中国中药子公司陇西一方制药有限公司就坐落于甘肃省。该公司在甘肃省岷县、榆中、陇西等地布局了甘草、党参、黄芪等多个药材的标准化种植基地,并从药材的种子种苗开始就按照世界卫生组织颁布的药用植物种植和采集质量管理规范指南(GACP指南)进行种植基地管理,严格把控中药材质量。


  这只是中国中药建设道地药材种植基地的一个缩影。近年来,中国中药大力推进道地产区GACP基地建设,目前已在全国23个省(区、市)累计自建和共建GACP中药材基地235个,种植面积近17万亩,共涉及94个中药材品种。


  程学仁介绍,除了药材的道地性,中国中药还强调药材的可追溯性。近年来,中国中药积极开展中药材生产质量追溯管理系统建设,打造集中药材种子、种植、收储、初加工、中药饮片、销售等全过程可追溯一体化管理平台和全过程可追溯质量控制体系。截至目前,65个药材品种已上线追溯管理系统并建立追溯体系。


  此外,中国中药还强化种子种苗良种繁育研究,实施种子种苗产业化经营,目前已拥有种子种苗基原鉴定实验室、濒危药材繁育国家工程实验室等平台,致力为中药产业链下游提供有质量保障的药材种子。“唯有坚持规范化、规模化、专业化中药材种植,才能实现中药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程学仁说。


中国中药湖南湘西百合基地。

中国中药湖南湘西百合基地


  响应配方颗粒政策标准赋能产业发展


  2021年中国中药年报显示,2020年我国中药配方颗粒市场总额约为190亿元,中国中药当年占总体市场份额超过52%。中国中药2021年中药配方颗粒产品销售额达134亿元,同比增长33.3%。


  2021年2月,国家药监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四部门发布公告,明确自2021年11月1日起,结束中药配方颗粒试点工作,对中药配方颗粒品种实施备案管理。按照公告要求,中药配方颗粒应当按照备案的生产工艺进行生产,并符合国家药品标准;国家药品标准没有规定的,应当符合省级药品监管部门制定的标准;不具有相关标准的中药配方颗粒不得上市销售。


  同年4月29日,国家药监局批准颁布第一批160个中药配方颗粒国家药品标准;10月31日,批准颁布第二批36个中药配方颗粒国家药品标准。今年6月13日,国家药典委员会发布第三批4个中药配方颗粒国家药品标准。


  “国家标准的实施对中药配方颗粒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提出更高要求,这有利于提高中药配方颗粒产品质量水平,推动中药配方颗粒行业高质量发展。中国中药全力以赴响应国家政策,紧锣密鼓推进相关工作。”程学仁表示。


  标准建设关乎产品的质量安全。中国中药在中药配方颗粒国标、省标研究方面保持领先优势,拥有江阴天江药业有限公司和广东一方制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东一方制药)两家中药配方颗粒国家级试点企业。据介绍,这两家企业早在2016年就启动了中药配方颗粒国家标准研究计划,组成包括集采、生产、质量、技术和研发等部门在内的国家标准研究团队,积极开展中药配方颗粒标准研究工作。在国家药监局已颁布的中药配方颗粒国家药品标准中,中国中药起草的标准数量超50%,居15家标准提供单位之首。


  中国中药还牵头对目前正在销售但尚无国家标准的中药配方颗粒品种,开展中药配方颗粒省级标准研究,加快省标的研制速度。同时,还积极加快国家标准生产转化技术攻关,进行量效研究,系统开展国标、省标品种与传统汤剂化学成分、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对比研究,为国标、省标品种临床使用提供支持依据。


  “我们将牢牢把握中药配方颗粒试点结束后的机遇期,充分发挥在中药配方颗粒产业的先发优势,积极推进国家标准、省级标准研究制定,全力以赴提升产品质量,进一步提高市场占有率,加快国际化发展步伐,引领中药配方颗粒行业高质量发展,助推中医药走向世界。”程学仁表示。


冯了性国医馆。

冯了性国医馆


  激发经典名方活力坚持科技创新引领


  2021年3月,国家药监局通过特别审批程序应急批准“三方”相关产品上市,其中就包括广东一方制药生产的化湿败毒颗粒。


  提及化湿败毒颗粒,时间回溯至2020年初。当时,新冠肺炎疫情暴发,由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黄璐琦领队的首批国家援鄂抗疫中医医疗队研制出化湿败毒方。同年3月,广东一方制药积极配合中国中医科学院,负责化湿败毒颗粒工艺和质量标准研究工作,以先进的制造技术、严格的质量标准和全过程生产管理,协助完成化湿败毒方到化湿败毒颗粒的技术转化。2021年3月,国家药监局通过特别审批程序应急批准化湿败毒颗粒上市,这也是中药注册分类改革后首次按照《中药注册分类及申报资料要求》“3.2类其他来源于古代经典名方的中药复方制剂”批准上市的品种。这一成果被誉为中医药传承创新的生动实践,也给企业持续创新研发带来极大鼓舞。


  “中医临床经验方是未来中药创新药研发的重要资源。中国中药将充分挖掘医疗机构制剂和名老中医验方等资源,积极开展新药转化及产品二次开发等研究。”程学仁介绍,目前,中国中药已深入开展桃核承气汤等30多个经典名方的研究工作,涵盖呼吸内科、心血管内科、神经内科、妇科等应用方向。


  在程学仁看来,中医药创新发展已迎来最好时机。近年来,国家颁布了一系列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政策法规,《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关于加快中医药特色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等政策的出台,将中医药发展提到了新的历史高度。同时,中医药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展示出独特价值与优势,成为抗疫“中国方案”的亮点,为行业发展迎来难得机遇。


  得益于国家政策的鼓励和支持,中国中药不断加大对创新的重视程度。“近年来,我们坚持科技创新引领,不断强化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和平台载体建设,推动中药产品创新。”程学仁介绍,中国中药已建立包括8大研发中心的中药研究院,打造“三横八纵的矩阵式”科技创新体系,即横向建立创新体系决策层、产品技术研发层、技术支持和转化层;纵向制定中药新药、中药经典名方、中药健康产品、中药饮片、中药资源、中药配方颗粒、中药信息服务和中药质量评价8个研发方向,为中药全产业链快速创新发展提供技术保障。此外,中国中药还拥有2个国家企业技术中心、2个国家工程实验室、3个院士工作站、2个国医大师工作室及11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等。


  创新为中国中药的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目前,中国中药拥有先进的成药生产线和丰富的成药产品资源,有800余个中成药品规。其中,超50%进入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超20%被列入国家基药目录,仙灵骨葆胶囊/片、玉屏风颗粒、润燥止痒胶囊、鼻炎康片、金叶败毒颗粒等10个产品为独家产品,在中成药细分领域具有较强的竞争实力。


江阴天江药业智能化生产线。

江阴天江药业智能化生产线


  布局中药大健康产业稳步开展数字化转型


  中国中药的管理总部在广东佛山。该公司一直致力传承中医药文化,旗下拥有“冯了性”“安宁”“同济堂”3个中华老字号,“同济堂中药文化”“冯了性风湿跌打药酒”“少林跌打止痛膏”“源吉林甘和茶”4个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继承优秀中医药传统文化的同时,中国中药不断创新业务模式。2015年,依托“冯了性”品牌,联合广佛地区优质医生资源,在佛山开设首家冯了性国医馆。目前,旗下已有6所国医馆大力发展特色专科、理疗康复和家用健康业务,为消费者提供具有区域特色的中医医疗综合服务和产品。


  近年来,中医药大健康产业一直保持高速增长势头。中国中药旗下子公司依托自有优质资源,以多模式、多渠道探索中医药大健康产品业务。国药集团同济堂(贵州)制药有限公司针对贵州特色药材刺梨,成立大健康联合实验室,推出美妆面膜、果汁饮品、压片糖果等产品;广东一方制药以国家药食同源目录收录的品种为基础,在传统中医药养生理论指导下,打造膳食果冻等一系列健康产品……


  “随着消费升级、线上渠道崛起,消费者对中医药保健养生元素与日常生活有机结合的需求日益增加,中医药大健康领域的发展潜力巨大。以中医药为主业的中国中药需要完善在C端的产业布局,实现产业集群整体布局,搭建更加稳固高效的产业链条,推动企业整体价值提升。”程学仁强调。


  在积极探索新业态的同时,中国中药也稳步开展数字化转型。近年来,积极打造“数字中药”体系,开展智慧制药、追溯管理系统、互联网医疗等多元数字化建设。


  中药配方颗粒智能化调配系统就是中国中药数字化建设的一个成功案例。广东一方制药从1999年开始就研发设计中药配方颗粒智能化调配系统;2013年3月,MD6110型配方颗粒调配机研发成功并全面投入使用。历经多年不断研究调整,如今该系统已升级为多工位产品,具备处方下载、电子审查、用量自动转换、颗粒识别等9大功能,为医院中药房提供了一套完整的智能化解决方案,大力推动医疗机构中药房数字化建设。


  “共享中药·智能配送中心模式”是中国中药数字化建设的又一典型成果。近年来,中国中药与全国各地各大医疗机构合作共建智能配送中心,主要开展中药汤剂代煎、浓煎剂与膏方代加工、配送等业务,构建“全剂型、个性化、一站式”中药产品服务平台,方便群众看中医、放心用中药。


  中国中药不会止步于此。“数字化转型升级是中国医药行业的发展方向。中国中药将对整个产业链进行一次全面的数字化升级,加大信息化、数字化投入力度,建成统一的产业平台,实现业务流程信息化、运营管控一体化、IT建设标准化;以振兴中医药为己任,沿着创新发展的道路,竭诚为健康中国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程学仁表示。(图片由中国中药提供)


(责任编辑:张可欣)

分享至

×

右键点击另存二维码!

    相关阅读
网民评论

{nickName} {addTime}
replyContent_{id}
{content}
adminreplyContent_{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