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从“好方”到“好药”的跨越 ——益气清肺颗粒的研发之路

  • 2025-05-08 09:25
  • 作者:郭婷
  • 来源:中国食品药品网

    中国食品药品网讯   1月9日国家药监局发布的药品批准证明文件送达信息显示,益气清肺颗粒获批上市。该药品是由华润三九医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润三九)携手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医大师张伯礼及团队共同研发的3.2类中药新药。


微信图片_20250508092144

 图为益气清肺颗粒开发项目团队在进行研究。善清  摄

  

    “益气清肺颗粒源自经典名方,按照现代中药制剂工艺制成,是中医药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生动实践。”张伯礼说,这是积极践行中医药理论、人用经验和临床试验“三结合”中药注册审评证据体系而获批的中药新药之一。


  中医药是中华文明传承数千年的瑰宝,古代经典名方是中医药理论经过千百年实践沉积的精华。近年来,在政策支持下,越来越多的企业正在积极探索中药创新发展之路,持续加大来源于古代经典名方的中药复方制剂的研发力度,让更多的“好方”变“好药”。


  “一张方”里的中医智慧


  在新冠疫情防控期间,中医药全程深度介入新冠肺炎患者救治,发挥了重要作用。张伯礼当时一直奋战在抗疫前线,而益气清肺颗粒的处方就诞生于疫情期间。


  “据我在抗疫一线观察,新冠病毒感染转阴以后,部分患者没有完全康复,普遍存在乏力、心悸、失眠、咳嗽气短、食欲不振等症状。”张伯礼表示,这是共性问题,在国内外得到了广泛共识。


  “从中医角度看,这种现象属于邪气已去、正气未复、余邪未尽。”张伯礼解释,病毒感染转阴后机体仍没有完全康复的主要机理是,机体产生的炎性免疫反应释放大量炎性介质,介质不仅杀死了病毒,也对正常组织造成了伤害,就是所谓的“伤敌一千,自损八百”。


  张伯礼指出,在中医理论下,呼吸道感染病原体转阴后,机体需要1~3个月的修复时间。“甲流、乙流、支原体肺炎等呼吸道感染疾病患者在康复期也应当引起重视,在转阴后及时接受干预,可以加快痊愈速度。”张伯礼说。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也是价值巨大的宝库。面对临床急需,2020年3月,张伯礼从古代经典名方中汲取智慧,结合武汉等地抗疫经验研制了清金益气方。


  据介绍,该方是张伯礼及团队以生脉散(《医学启源》金·张元素)、平胃散(《简要济众方》宋·周应)两个古代经典名方为基础,基于一线临床康复诊疗经验进行加减化裁而形成。此方由人参、麦冬、五味子等16味中药组成,具有益气养阴和清热祛湿等功效。


  “我们在古代经典名方的基础上,根据中医证候特征形成新的组方,达到标本兼治、扶正祛邪的目的。”张伯礼表示,与西药不同,中药在抗病毒时并非只针对某一病毒,而是更强调整体观念,主要依靠调节免疫反应、减少炎症来抵抗病毒感染以及保护和修复器官。


  方子灵不灵,关键看疗效。为方便患者用药,张伯礼及团队牵头将清金益气方转化为院内制剂清金益气颗粒。2021年至2022年间,清金益气颗粒作为院内制剂得到广泛临床应用。在临床实践中,清金益气颗粒展现出了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为益气清肺颗粒作为新药的研发奠定了坚实基础。


  院内制剂变中药新药


  为了让“好方”变“好药”,2022年4月,张伯礼联合华润三九正式启动益气清肺颗粒的开发研究项目。


  “益气清肺颗粒从院内制剂转化为中药新药,控制其药效不变、质量一致且均一稳定是关键。”华润三九研发中心药学主任工程师张艳斌介绍。


  据悉,华润三九研发团队采用UPLC-QTOF/MS分析技术,从院内制剂中鉴定出归属于16种药材的100多个成分,建立了包括干膏率、浸出物、特征图谱、多指标成分含量等质量评价方法;分析了生产过程中影响药品质量的各个环节及因素,并分别开展研究及建立控制方法。同时,为提高效率,团队采用并联研发的模式,在天津、北京、深圳、广州等地10个实验室及生产车间同步开展研究。


  历时7个多月、消耗10多吨药材后,华润三九研发团队终于完成了产业化转化研究,确定了药材的基原产地,建立了药材、饮片等企业内控质量标准,建立了饮片炮制工艺及参数、提取制剂工艺及参数。


  根据国家药监局于2020年9月发布的《中药注册分类及申报资料要求》,古代经典名方中药复方制剂列为3类中药新药,并细分为“3.1按古代经典名方目录管理的中药复方制剂”及“3.2其他来源于古代经典名方的中药复方制剂”。两类制剂均可通过豁免临床试验等简化审评审批上市流程,并通过在临床广泛使用进一步积累循证研究证据,不断提升和完善。


  但为进一步保证患者用药安全,华润三九携手张伯礼团队主动对益气清肺颗粒开展了完整的确证性临床研究。


  2023年1月,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等多家医院的多中心、随机、双盲、平行对照临床试验正式启动。该临床试验总样本量336例,用药14天的主症(干咳、乏力、气短、胃脘痞闷)消失率试验组显著优于对照组。


  “研究结果表明,益气清肺颗粒能有效改善乏力、气短、干咳少痰、胃脘痞闷等症状。”张艳斌说,这一结果不仅验证了益气清肺颗粒的疗效和安全性,也为其获批上市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采访中,张伯礼告诉记者,在注册申报过程中,国家药监局就药物的质量标准、工艺优化、临床定位等方面提出了很多指导性的意见,为产品快速上市提供助力。


  2025年1月,益气清肺颗粒正式获批上市。“益气清肺颗粒的获批上市,填补了呼吸道感染康复期用药的市场空白,让重感冒总不见好的消费者有药可用。”华润三九董事长邱华伟表示。


  在张伯礼看来,获批上市并不代表画上句号。3月21日,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与天津中医药大学中医药研究院达成战略合作,围绕益气清肺颗粒的临床适应证拓展、药理学研究等方面联合开展深化研究。


  “我们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用现代科学‘说明白、讲清楚’中药为何有效,可以更好地指导临床应用。”张伯礼表示,只有开展深入的研究,才能进一步确认益气清肺颗粒的潜在机制,阐明其扶正祛邪的科学内涵。


  “智”造推动中药现代化


  研发好,还要生产好。


  作为全程跟进产品研发上市的“领头雁”,张伯礼对药品质量也高度重视。


  “我们派出技术团队联合华润三九,应用人工智能、大数据、先进传感器等领先技术生产制造,按照现代中药制剂工艺生产,只为提供安全放心的现代中药。”张伯礼说。


  记者了解到,为还原好“一碗汤”,华润三九搭建了先进的数字化生产体系,集成自动化生产装备、分布式控制系统DCS、生产执行系统MES、质量管理系统QMS、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LIMS、仓储管理系统WMS等信息化平台,打通生产全过程“感、联、知、控”的数据信息闭环,实现益气清肺颗粒生产自动控制、数据实时采集,持续稳定控制关键工艺参数,有效保障产品质量。


  值得一提的是,益气清肺颗粒的生产还采用了低温蒸发浓缩技术和数字孪生技术。张艳斌介绍,研究人员发现药物有效成分在生产中遇到高温会被破坏,因此华润三九采取了目前较为先进的低温蒸发浓缩技术。低温蒸发浓缩技术受热时间短、受热温度低,可以最大程度地保留药物有效成分。而采取数字孪生技术,则可以对药物的生产过程、关键点进行全程监控,有利于保障药品的质量稳定与一致性。


  益气清肺颗粒只是华润三九创新成果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华润三九持续加大研发投入,通过聚焦创新管线和制剂平台,提升创新能力,成果梯队产出。以呼吸品类为例,华润三九通过自主研发等方式,已基本实现呼吸系统常见疾病预防、治疗、康复的全周期管理,形成呼吸品类全场景产品矩阵,管线现有品种达35个。益气清肺颗粒作为呼吸道感染康复领域的创新成果,标志着华润三九呼吸品类实现全场景渗透的生态化布局。


  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也是中医药产业发展的永恒主题。《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提升中药质量促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从加快推进中药产业转型升级、推进中药科技创新等八方面提出一系列举措,为中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强保障。相信在《意见》的引领下,一个个中药创新成果将会落地开花,为推动中药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责任编辑:赵红)

分享至

×

右键点击另存二维码!

    相关阅读
网民评论

{nickName} {addTime}
replyContent_{id}
{content}
adminreplyContent_{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