佐力药业:一株“仙参”的产业破局之路
中国食品药品网讯 在中国医药行业的璀璨星河中,有这样一家企业——它并非规模最大,却凭借一株被誉为“菌界大熊猫”的珍稀药材乌灵参,构筑起独特而坚固的技术壁垒,在中药现代化的浪潮中,走出一条差异化发展之路。它,就是浙江佐力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佐力药业”)。
近日,我们有幸采访到佐力药业总经理汪涛,与他进行深度对话,探寻这株深埋地下的“仙参”如何撬动乌灵参大产业。
一株仙参的“逆袭”
佐力药业与乌灵参的结缘,始于一次偶然的发现,成于一段艰难的技术转化历程。两者共同书写了一株“仙参”与一家企业的“双向奔赴”的故事篇章。
时光回溯到半个多世纪前。1958年,四川省中药学校的邬家林教授在一次偶然机会下,接触到一批黑球状物体。潜心研究后,他确认这正是珍贵中药材——乌灵参。邬家林将研究成果撰写成论文发表,推动了乌灵参的开发利用。论文一经刊出,便在当时引起巨大反响。
一封信件,让乌灵参进一步走入大众视野。药用菌物学家陈宛如教授在看到论文后,敏锐地察觉到乌灵参的巨大价值,随即致信邬家林,提出共同开发的设想。两人一拍即合。
自此,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
发酵技术,作为人类驯服菌群为己所用的重要手段,成为乌灵参产业化的关键突破口。传统固体发酵历史悠久,但在乌灵参开发上存在诸多局限;而液态发酵这一随着近代工业化兴起的新技术,则为乌灵参的工业化生产带来了希望。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句话或可概括陈宛如当时的心境。
在一座破旧小楼里,陈宛如教授带领团队开启了乌灵参液态发酵的艰难探索。没有洁净空间,就用紫光灯消毒;没有先进设备,就用老式摇床进行培养测试。为分离出真正具备功效的菌种,她们尝试了无数次不同的培养条件与生长环境,每一个细节都需反复推敲和实验。
就在实验取得初步进展时,意外却接踵而至。一天深夜,摇床上的试剂瓶掉落,变成了一地玻璃碎渣,这让团队此前的努力瞬间付诸东流。更棘手的是,分离出的菌种在几代之后就会出现衰变,成分指标无法稳定,这一切让乌灵参的工业化大生产看似遥不可及。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反复摸索,陈宛如团队成功模拟出与白蚁巢穴相近的环境,并运用复壮技术解决了菌种衰变问题,为乌灵参的工业化生产扫清了障碍。一株偶然所得的山珍,就此蜕变为国家一类新药“乌灵胶囊”。可以说,乌灵参实现“逆袭”,陈宛如团队功不可没。
然而,实验室的这颗“明珠”如何不再蒙尘,真正走进市场?一位企业家的出现,为乌灵参撕去了最后一层“神秘面纱”。
1995年,33岁的俞有强被浙江大学的乌灵菌生物发酵技术吸引。此前他虽无医药行业经验,但实体行业经验丰富。当年7月,俞有强和武康镇镇政府以500万元买下“乌灵菌”知识产权。1998年,佐力药业正式成立,俞有强出任董事长。成立第一年,企业核心产品“乌灵菌粉”和“乌灵胶囊”就获得国家中药一类新药证书,其工业化生产关键技术更被科技部、国家保密局认定为“国家秘密技术”。这也成为此后20年企业发展的压舱石。
“‘灵比神芝,不让虫草;菌中极者,乌灵仙参’。乌灵参作为中国国宝级的珍稀中药材,佐力药业有责任将其发扬光大。”被问及为何主推乌灵参系列为核心单品时,汪涛补充道,关键在于佐力药业实现了从“稀世仙草”到“普惠良药”的跨越,并建立起长期的市场独占性。
产业升级下的“佐力模式”
走进佐力药业的制剂车间,三条乌灵胶囊生产、包装全自动生产线正开足马力,空气中弥漫着乌灵菌粉的清香。一粒粒乌灵胶囊经历铝塑泡罩、三维裹包、赋码装箱、自动码垛等一系列精密工序,最终整齐有序地“走”下生产线。
“佐力药业是一家集科研、生产、销售于一体的国家高新技术现代化制药企业,立足于药用真菌生物发酵技术生产中成药,打造集中成药、中药饮片、中药配方颗粒于一体的中药全产业链。”汪涛介绍。
其中,乌灵胶囊是其核心产品之一,适用于心肾不交所致的失眠、健忘、心悸心烦、神疲乏力等症状。值得一提的是,乌灵胶囊的“出圈”让佐力药业声名鹊起。该产品问世后,先后被评为首批“浙产名药”、首批“浙产中药”产业品牌、“国家一类新药”“国家中药保护品种”“国家秘密技术产品”。
如今,这款源自珍稀药用真菌的“国家秘密技术”产品,已进入85项临床指南和专家共识,覆盖精神科、神经内科、心内科、消化科、泌尿男科等多个领域,备受消费者青睐。
这株“仙参”,正发出前所未有的璀璨光芒。
米内网数据显示,在中国三大终端六大市场,中成药神经系统疾病用药销售额持续正增长,2024年增长了5.22%,达138.6亿元,其中,乌灵胶囊已经连续几年居于公立医疗机构终端中成药神经系统疾病用药榜首,其销售额在2023年首次突破10亿元。
此外,乌灵胶囊被纳入医保甲类和国家基药目录,优势加持。因属独家品种,在带量集采大背景下占据一定优势,受集采降价扰动影响,借此实现迅速放量,近年来业绩一路上涨。米内网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乌灵胶囊的销售额继续稳步提升,是中国城市公立医院中成药销售额Top20药品中增速第四高的产品。
新质生产力赋能下的中药新篇章
从深埋地下的药材,到家喻户晓的“浙产名药”,小小的乌灵参完成了从药材到中成药的蜕变,也见证了佐力药业的成长。在乌灵参产业蓬勃发展的今天,“佐力模式”为我们提供了怎样的生动范本?
在质量环节,佐力药业在中药饮片业务上致力于打造道地原料,构建产业优势。尤为引人注目的是,2017年,佐力药业建成浙江省最大的药材战略标准储备仓库、先进的全自动化代煎药服务中心以及4500平方米的研发中心。据了解,目前佐力药业在全国各地共建有100余个中药材种植基地,从源头严把质量关,实现“从田里到碗里”的一体化质量体系。
作为佐力药业的独家原料,乌灵菌粉在有效成分上具备差异化优势,形成了坚实的竞争壁垒。同时,其在改善睡眠障碍、调节情绪和认知障碍等方面的优势,契合现代人健康需求,具备进军消费品市场的天然基因。
“如今,‘一招鲜,吃遍天’的时代早已过去,‘组合拳,打天下’的时代已经到来。”汪涛表示,乌灵胶囊已被纳入85个临床指南和专家共识,赢得业界专家学者的广泛好评。佐力药业通过打造乌灵系列产品,依托其疗效和安全性,这套“组合拳”拳拳到位,不仅为佐力药业积累了学术优势和品牌影响力,也为其拓展C端市场提供了循证医学证据和专家科普资源。
据介绍,目前公司已上市3个乌灵系列产品(乌灵胶囊、灵泽片、灵莲花颗粒),在研产品灵香片处于Ⅱ期临床阶段,另有其他治疗方向的3个乌灵系列创新中药正在进行临床前毒理和药学研究。
如今,佐力药业力争在新药研发上形成“立项一批、临床一批、上市一批”的合理布局。“我们的目标是打造10个产品的‘乌灵舰队’。”谈及此处,汪涛目光愈发坚定。
产学研深度融合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从实验室的“样品”到市场的“产品”,产学研合作是企业打通创新链条的“最后一公里”。近日,佐力药业与浙江大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据悉,双方将共建“智赋食药联合研发中心”。
“一方面,我们利用AI技术研发食药同源垂类大模型与智能体;另一方面,借助AI技术赋能乌灵菌及其发酵液的深度研发,开发创新型大健康产品。这是我们进行校企合作的意义所在。”汪涛笑着说。
业界对此作出了这样的评价:“这不是普通的校企合作,而是一次对传统中医药研发模式的颠覆。”
如何讲好品牌故事?秘诀在于让消费者从“旁观者”变成“共鸣者”。佐力药业通过开展大量线下线上的健康科普活动,不断强化品牌的专业性与公益性。
“我们特别关注乌灵胶囊在改善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领域的应用与推广,通过参与‘老年认知功能维护及心理健康促进计划’项目,在全国多个省市持续开展下基层、进社区的系列公益活动。”汪涛介绍,这些活动包括公益性认知功能筛查、真实世界临床研究以及认知障碍相关科普教育,旨在通过“早筛、早诊、早治”的理念,帮助MCI患者延缓疾病进展,降低罹患阿尔茨海默病的风险,为老年人健康保驾护航。
“我们要让乌灵菌以更亲民的形态,融入大众健康生活。这条路很长,但我们有信心,通过‘科技创新’与‘传统智慧’的双轮驱动,源自中国珍稀真菌的健康解决方案可以造福全球更多人。”谈及佐力药业的发展愿景,汪涛的话语掷地有声。
从深山老林到智能工厂,从古籍记载到AI模型,佐力药业正以其独特的产业化破局与智造升级之路,演绎出一曲传统中医药在新时代的创新乐章。它的实践表明,唯有坚守与创新并举,中医药才能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芒。(秋雨)



(责任编辑:郭肖)
分享至
右键点击另存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