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 淄博 潍坊 青岛四地部分药企发展态势速写

  • 作者:魏小刚
  • 来源:中国医药报
  • 2014-09-06 08:50

  山东省是医药研发、生产、销售和消费大省,2004年医药经济实现销售收入345.17亿元,比上年增长43.92%;实现利税42.19亿元,比上年增长40.53%;实现利润25.33亿元,比上年增长54.41%,从综合效益看,已经从全国第七跃居全国第三,成为医药产业发展最快的省份。6月25日~29日,记者赴山东省的重点医药城市济南、淄博、潍坊、青岛,采访当地医药经济的发展状况,所到之处均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医药企业特色发展形成的核心竞争力和机制、体制创新所带来的活力,当地政府扶持医药产业发展所创造的良好环境,都促进了这几个城市医药经济的繁荣昌盛。
  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浪潮中,尽管各家企业的所有制形式有所不同,但殊途同归,它们都探索出了一条适合自己的道路。
  在记者此次采访的医药企业中,潍坊的海王银河医药公司以及青岛的黄海制药公司原本都是国有企业,通过成功改制焕发出了勃勃生机与活力;济南的正大福瑞达则是一家机制灵活的中外合资企业,靠卖眼药水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淄博的山川医用器材有限公司尽管从1988年组建至今一直属于乡镇企业,但这并不妨碍它的产业规模像滚雪球般越做越大,也不妨碍它的产品有95%出口国际市场。
  海王银河医药公司的前身是潍坊医药采购供应站,2003年,深圳民营企业海王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以增资扩股的方式对其重新组建。改制使该企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00年,该公司销售额仅为3亿元,到了2003年,该公司实现销售额14.6亿元,在山东省医药商业领域排名第一;2004年,公司实现销售额26亿元,实现利润3000万元,一举跻身国内医药商业企业二十强。据该公司总经理助理张乃合介绍,公司2005年的销售额预计将达到50亿元。据悉,该公司还准备引进像高盛这样的国际战略合作伙伴,并通过对国内优势医药商业企业进行兼并重组,力争3年内将公司打造成为年销售收入200亿元的医药物流龙头企业。
  记者在该企业看到,公司投资1.5亿元、占地400亩的潍坊海王医药物流配送中心已经完成物流仓库建设,并已投入使用,据称该仓库是国内医药流通企业中面积最大的单体仓库,其磅礴气势令人慨叹。
  海王银河医药公司缘何能在改制后短时间内发生巨变?其董事长孔宪俊将之归结为一点:机制+资金。“以前我们即便想做点事也有心无力,没有钱,没有权,人员调动、分配机制都要听上面的安排,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人的积极性调动不起来。后来公司内部100多位职工出资1000万元将公司股权买断,然后深圳海王增资6000万元与我们组建了新公司,完全实现了民营化。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主,这样一来,机制也活了,资金也有了,可以按照自己的设想去奋斗了。”孔宪俊说,“改制后中层干部年薪可达10万元至20万元,普通员工工资也能比以前翻好几倍,大家都干劲十足,否则就会饭碗不保。”
  青岛黄海制药公司的前身是创建于1960年的青岛黄海制药厂,1999年12月改制为青岛国风集团黄海制药有限公司,2004年再次改革重组,国有股全部退出,公司由国有控股企业变为民营企业。公司副董事长、总经理王桂来介绍说,2004年公司实现销售额3亿元,创利税8000万元,预计未来几年都能保持30%的年均增速。而在此之前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并不尽如人意,在上世纪90年代公司新产品推出力度不够,发展跟不上形势的变化。像海王银河医药公司一样,民营化的改制让企业焕发出了新的生机与活力。据王桂来说,已经有一家美国投资公司看到了黄海制药公司的良好发展前景,双方目前正在洽谈合资事宜。
  而据山东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副局长桂敦山介绍,在山东还有很多像海王银河和青岛黄海这样因为改制而发生巨变的企业,它们已经成为了山东医药经济稳定、健康发展的基石。
  与海王银河医药公司、青岛黄海制药公司所不同的是,济南的正大福瑞达制药公司是一家中外合资企业,而淄博的山川医用器材有限公司则是一家乡镇企业。
  正大福瑞达专注于生产眼科用药,尽管眼科用药在医药领域中属于小品种,但正大福瑞达却从这个不起眼的小品种入手,凭借完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有效的外部资金,在短短13年的时间内获得了飞跃发展。据该公司副总裁毕勇介绍,在整个国内眼科用药市场中,正大福瑞达目前已占了约20%的份额,2004年公司实现销售额5亿多元,创利税1亿元,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毕勇说,国内的合资企业通常都是外方出技术,中方出场地和人力,而正大福瑞达的不同之处在于中方拥有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玻璃酸钠提取和应用技术),外方出资金和先进的管理理念,这样的结合成就了今天的正大福瑞达。据悉,尽管正大福瑞达由外资控股,但外资只负责宏观战略指导,输入管理理念,具体业务完全交由中方负责,其机制灵活性由此可见一斑。
  淄博山川医用器材有限公司则是一家专注于生产经营一次性输液器、注射器等无菌医用器材的公司,据该公司副总经理司宏利介绍,公司95%的产品用于出口,出口地主要是欧洲、东南亚以及美国等地区和国家,2004年公司实现销售额3亿多元,创利税5000多万元,预计2005年销售额将会超过5亿元。令记者感到惊讶的是,这家始建于1988年的企业现今仍然是一家乡镇企业。当年,公司董事长车献梁把自己价值60多万元的个体企业无偿捐交给村集体,创办了淄博医用器材厂。此后十几年间,车献梁带领全厂职工开拓创新,艰苦创业,把一个不起眼的小厂发展成为了总资产4亿元、职工3000多人的出口型企业集团。
  “企业是我们的衣食父母,我们必须为他们做好服务工作。”政府有关部门执政理念的转变为当地医药经济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记者在这次采访过程中发现,一个地区整体医药经济发展的好坏,与该地区政府部门的政策密切相关。这一点在淄博和潍坊两个城市体现得特别明显。
  淄博市是山东省最大的医药产业基地,我国四大抗生素生产基地之一的新华制药厂就位于这里。已经有60多年历史的新华制药厂是中国医药工业发展史上的一面旗帜。记者来到该企业采访时,一进大厅就发现了墙壁上记录的新华制药的光辉历史:1950年,新华制药研制成功特效药斯锑黑克,一举扑灭了肆虐半个中国的黑热病;1953年,研制成功我国第一台防腐蚀耐高温搪玻璃罐,为我国的化学制药工业的发展奠定了物质装备基础;1956年,建起了我国第一个现代化化学制药车间,首开我国化学制药的先河,并成为全国最大的解热镇痛药生产和出口基地。新华制药在政府的大力扶持下获得了长足发展,同时亦为我国医药产业的发展输送了大批技术和管理人才。据新华制药宣传部部长路建华介绍,新华制药还无私地援建了包括华北制药、鲁抗医药在内的国内十几家大中型制药企业,为民族医药工业的发展输送了上千名技术业务骨干和管理干部,其对山东和淄博当地医药产业的影响就更不用说了。可以说,淄博医药产业的发展与国家几十年来对新华制药厂的投资积淀密切相关。
  目前,医药产业已经成为了淄博市发展速度最快、最具发展潜力的支柱产业之一,这除了国家对新华制药厂的帮扶之外,淄博市政府对当地医药产业发展的重视也是重要因素之一。市政府对医药产业制定了详尽规划和扶持政策。今年5月份,淄博市政府办公厅、研究室和淄博市、区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联合组成调研组,对全市医药产业发展的现状、制约发展的因素、下一步规划等情况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研,在其形成的《调研报告》中描绘出淄博市医药产业的发展目标,到“十一五”末努力使医药产业总量达到400亿元,医药商业实现收入100亿元。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淄博市将重点建设好新华国际医药工业园、现代中药产业基地、医疗器械产业基地等医药园区。在现代中药产业基地建设方面,淄博市政府还专门出台了《淄博市人民政府关于建设现代中药产业基地的意见》,欲设立中药现代化专项基金等优惠政策,用于支持中药关键技术和创新中药的研究开发、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园建设等。当地政府对医药产业发展的扶持力度由此可见一斑。
  政府的帮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也为企业的健康发展创造了良好氛围。2004年,淄博全市医药产业总量已经接近100亿元,生产规模过亿元的企业达到15家,除了龙头老大新华制药、新华医疗器械集团外,还涌现出了山东药玻、瑞阳制药、鲁泰环中制药等一批知名企业。近年来,一批外来或其它行业转入的民营企业如鼎立药业、安泰药业、贝莱医药公司等也在淄博扎根建设,成为了当地医药产业发展的新生力量。
  潍坊市则以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名义出台了《关于扶持医药经济发展的意见》,围绕支持、帮助医药经济的发展制定了许多措施,比如取消药品生产企业开办立项等11个行政审批事项、放开发展民营医药经济等。从海王银河医药公司近几年的迅猛发展也可看出当地政府对发展医药经济的重视和对企业发展的扶持。据悉,占地近400亩的潍坊海王医药物流配送中心的建设就获得了当地政府的大力扶持,并给予了很多优惠政策,譬如每亩地的价格仅为7万元,而市场价格约为30万元/亩。孔宪俊告诉记者,仅此一项就为企业节省了8000万元资金,再加上政府给予的招商引资、退税等方面的优惠政策,企业获得的实惠已经过亿元。很难想像,如果没有当地政府的扶持,海王银河医药公司能在短短两年时间内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企业是我们的衣食父母,我们必须为他们做好服务工作。”淄博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王谋昌如是说。记者在采访过程中也有同感,地方政府多为企业的健康发展做点事,当地医药经济的发展状况便会大不一样。

(责任编辑:)

分享至

×

右键点击另存二维码!

网民评论

{nickName} {addTime}
replyContent_{id}
{content}
adminreplyContent_{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