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原料药步入景气周期

  • 作者:方剑春
  • 来源:中国医药报
  • 2014-09-06 08:53

  517日刚刚结束的“第58届中国国际医药原料药、中间体、包装、设备春季交易会”(APIChina)上,参展商的笑脸与原料药、中间体飙升的价格成为最具冲击力的看点。本次展会的广告语“世界原料药看中国,中国原料药看APIChina”成为中国原料药的真实写照。从去年9月大宗原料药价格回暖以来,已经持续了半年多的涨价势头令市场各方都感觉中国原料药景气周期的来临。

 

  步入景气周期

 

  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副院长俞雄提供的数据显示,2007年以来,中国医药板块指数上涨128.7%,上证综合指数上涨了50.4%,多数医药股估值较高。从本次原料药交易会来看,在国际市场占主导地位的大宗原料品种,青霉素工业盐三大母核系列、VCVB等价格都有大幅度提升,即使是被经济学领域定义的“老狗产品”如咖啡因、布洛芬等也处于涨价态势。其中,“中国制造”的代表品种青霉素工业盐,目前的价格已经飙升到140元人民币/十亿单位,并且涨价趋势仍在继续,市场货源短缺。

  中国化学制药工业协会秘书长周燕认为,原料药市场回暖说明,国家的宏观环境正在发生变化,企业经营者更为理性。

  在过去近20年中,中国原料药一直在严冬挣扎,快速发展与无序竞争成为两大特征。2003年,青霉素工业盐由于产能急剧放大爆发了第六次价格战,到2004年价格已经跌入低谷,每十亿单位徘徊在5美元左右,一些中小企业倒闭,另一些企业为降低成本,向西部转移生产。与此同时,青霉素盐和VC最大的买家印度和美国先后对中国发起反倾销、反垄断调查,给中国原料药出口贸易蒙上了阴影。

  健康网副总经理、首席研究员吴惠芳认为,正是由于中国原料药以往的内忧外患,使得2004年后,中国原料药企业开始趋于理性,原料药行业刮起了“瘦身”限产、转产风潮,企业开始反思以往靠规模、价格取胜的经营思路。同时,能源价格的上涨,国际、国内对环保标准的日益提高以及跨国原料药企业的战略调整,在近两年间形成了多个推力,国际原料药市场从去年开始回暖,中国企业成为直接的受益者。

  据了解,从外部环境来看,2004年年底,抗生素巨头荷兰帝斯曼集团宣布对其抗生素板块进行改革,包括2005年上半年陆续关闭在荷兰代尔夫特的青霉素工业盐和6-APA工厂、格罗宁根的头孢中间体工厂,结束与葛兰素史克联合创办的6-APA生产企业。印度在对我国青霉素盐发起反倾销撤诉后,我国青霉素盐生产已经取得国际市场主导地位,出口量一路攀升。据中国化学制药工业协会通报的统计数字,2006年,国内青霉素工业盐产量超过了3万吨,如果加上部分直接转产6-APA的联邦彭州、山西同岭等制药企业的产量,青霉素工业盐实际产量已突破4.2万吨,达到世界4.5~5万吨需求总量的90%以上。

  与此同时,国内由于环保要求越来越高,一线生产企业都不同程度地进行了限产,一些达不到环保要求的进行停产,对新建企业则设置了较高的准入门槛。

  业内人士认为,中国原料药的春天是长时间等待的结果,可谓风雨过后见彩虹。

 

  拐点在哪里

 

  原料药市场的暖意其实并没有消融一切。在原料药的产业链上,笑脸也并不属于每一个企业。

  由于青霉素工业盐涨价,中间体7-ADCA6-APAGCLE价格也上涨很快,而下游半合青和头孢菌素生产企业由于受到制剂价格的限制,处于两头受挤的局面,而为了摆脱制约和成本压力,企业产业链向下游延伸的趋势明显。山东瑞杨集团瑞高制药公司原料药销售公司工作人员表示,虽然原料药市场趋暖,但是,由于中间体采购成本飙升,下游制剂企业压价,单纯合成原料药的企业日子并不好过。

  原料药企业的另一个担心,来自于市场春天到底延续多久,景气周期是否会昙花一现,随之而来的是否又是新一轮价格大战。

  业内人士计算,青霉素工业盐考虑到出口退税率减少4%和人民币升值超过6%的变化因素,再加上环保控制成本将增长5%~10%,在理论上分析,120/十亿已经是一个摸高的价位,而目前青霉素工业盐有的企业已经报价达到175元人民币,虽然可能有价无市,但是仍然会给停产企业和资本形成强大的吸引力,而如果一旦引爆市场,中国原料药可能再次陷入价格战的轮回。

  事实上,这并不是危言耸听。就在513日,有消息称江西东风制药已经投料复产,丽珠集团也有复产的打算。今年3月,联邦制药发布消息称,其计划在内蒙古巴彦卓尔建设年产1万吨青霉素工业盐、50006-APA新生产基地。

  而中国原料药最强的竞争对手印度,动力成本比国内高出30%左右,印度产品可比销售成本约在60/十亿(与国内平均生产水平相当),可以有效吸引住印度市场的采购力,如果中国产品价格过高则会影响进口的积极性。

  吴惠芳认为,当前的青霉素价格风险性在于,如果一旦超过需方的购买底线,不能保证市场需求,就会促使原料药企业复产,下游大型制剂企业也可能为摆脱制约而进入原料药行业。

  对于这一波原料药行情的拐点,业内人士分析,要等到标志性事件出现。“现在东风制药已经复产,产品出来后可能是一个标志性的时刻,缓解目前市场货源的紧张,往后联邦制药内蒙古生产线投产又是一个标志性的事件,可能会改变格局。”据分析,按照以往,规模相当的原料药生产线建设投产周期,联邦制药的内蒙古生产线将在今年11月建成投产。

 

  前景设想

 

  去年原料药会上,有专家曾对中国原料药的未来进行了大胆的设想:有一天中国原料药会成为全球制剂企业竞相追逐的焦点。这一预言虽然大胆,但是从近年来中国原料药的市场表现来看,在大宗品种上随着集约程度的提高,原料药对制剂企业和全球原料药采购确实构成了不可低估的影响力。

  华北制药奥奇德药业有限公司前总经理李雨青表示,原来中国与印度的分工一直是中国做最基础的粗加工,比如青霉素工业盐,印度在中国买原料进行加工做成中间体再返销给中国。但是随着中国原料药技术水平的提高,向下游精细加工已经出现苗头,4月份,印度对中国7-ACA发起反倾销调查就是一个信号,这说明,中国原料药的产业进步已经开始改变世界原料药的产业格局。

  本次原料药论坛一个鲜明的主题就是中印在原料药领域创新低成本策略与合作模式探讨,与以往论坛不同,今天中国原料药与印度的合作似乎有了更多的发言权。

  吴惠芳在总结去年中国原料药的市场表现时说,去年中国原料药的主要特点表现在:一是出现了一批专注于国际市场的目标企业,他们在不同的国家获得认证注册,目标是主流市场;二是环保体系、生产成本、人员素质提升了企业经营成本;每个大系列中都有一两个标志性品种。

  “随着中国原料药价值的提升,中国原料药可能逐渐摆脱靠规模、低价取胜的营销策略,但是生产成本的提高可能出现下一个原料药生产转移。”李雨青说。

  未来谁都不可能预测,但是中国原料药市场今天的回暖,已经不同于以往价格战后短暂的休憩,随着国家宏观环境的进一步规范,企业更加理性,低附加值的产品受到制约,企业向高附加值产品延伸,相信是一种必然的趋势。也许这才是原料药真正的景气周期。

(责任编辑:)

分享至

×

右键点击另存二维码!

    相关阅读
网民评论

{nickName} {addTime}
replyContent_{id}
{content}
adminreplyContent_{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