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大原因促猪肉价格高位猛涨 引发市场格局突变

  • 作者:中国食品药品网
  • 来源:新华社
  • 2014-09-06 09:20

    据新华社电(记者林艳兴)去年夏天猪肉市场出现的价格上涨持续至今。近日,国内各地猪肉市场和生猪主产省又纷纷爆出肉价上调的信息。有业内人士认为当前肉价已达最高峰,随后将是一波下跌行情;也有人说高肉价仍将持续,还可积极入市养猪。记者为此进行了深入的调查。
    资料显示,四川省肉猪价格6月底达到每公斤7.4元左右,较去年同期增长68%,较今年一季度末增长15%;重庆市生猪及猪肉价格上涨幅度很大,合川市6月中旬生猪价格已达8元/公斤,比去年同期上涨了66.7%;湖南省上半年农户和非农户出售活猪价格为每公斤8.36元和8.46元,同比分别增长43.9%和33.4%;安徽省今年以来的商品猪和苗猪价格都创下1997年以来的新高,目前该省苗猪价格同比上升70%,商品猪收购价上升60%。
    记者在养猪大省江西采访时发现,从6月下旬开始,这个省各地的猪肉价格在上半年以来的高位基础上继续上扬。江西省价格监测中心监测到,从6月下旬至7月上旬的十几天时间里,南昌市场上生猪交易价由每市斤4.8元涨到5.2元,猪肉批发价由每市斤6.2元涨到7.2元,统猪肉零售价由每市斤6.5元涨到7.5元,精瘦肉的零售价也由每市斤8.5元涨到10元。随后,在江西猪肉市场这一价格持续至今。江西省城市调查队的调查显示,7月份,南昌市场猪肉价格统装肉平均每公斤14.68元,比6月上涨7.9%,排骨平均每公斤18.75元,比6月上涨13.9%。
    价格监测人员表示,往年夏天高温季节猪肉价格都会略涨,但像今年这样短时间内大幅上涨的情况非常罕见,特别是市场市民肉类消费主要品种精瘦肉零售价由每市斤8.5元上涨到10元。由于这一价格达到多年未有的高位,并且突破了10元整点,肉价问题因此受到消费者和各方的强烈关注。
    
    六大原因支撑猪肉价格居高不下
    
    行情触底反弹,外因推波助澜。综合江西省农村社会经济调查队、城市经济调查队、江西省价格监测中心和江西省畜牧局的分析,当前猪肉价格的上涨行情主要是由以下几个因素共同推动的:
    第一,生猪存栏下降导致供求紧张。上个世纪90年代,江西省生猪年出栏数达到2300多万头。近来,这一数字已连续多年徘徊在2000万头以下。目前各地生猪养殖业正经历着从家庭散养到规模养殖的转型,农户家养减少,而规模养殖由于资金、技术等制约而发展艰难。虽然今年上半年江西省畜牧业生产呈现7年来的最好形势,1-6月全省生猪出栏1039万头,生猪存栏1368万头,但这仍是恢复性的增长,只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3.9%和3%。因此,从去年下半年开始,猪肉价格触底回升,并持续上扬至今。
    第二,粮价上涨的滞后效应。3月份以来的粮价上涨行情,带动玉米、豆粕等饲料价格水涨船高,导致养猪成本提高,从而推动肉价上扬。江西省畜牧局的监测显示,今年上半年猪肉价格紧随粮价而涨,增幅创7年来最高水平,其中粮肉价格的因果关系非常明显。江西省城调队的调查也显示,今年以来,粮食价格上涨导致饲料价格一直居高不下,6月份全省饲料价格与上年同期相比平均上涨了19.6%。
    第三,集中“治超”抬高运价,造成生猪调运量减少。据南昌市佛塔生猪交易市场反映,由于河南、山东等地生猪价格比江西便宜,过去外省生猪大量进入南昌,生猪价格涨不起来。全国集中“治超”后,过去可以装3层的运猪车现在只能装2层,运价随之上扬,调入生猪减少,价格自然水涨船高。江西省城市调查队统计显示,从6月20日“治超”以来,运输价格大幅上涨。如南昌市货车的社会平均运价比“治超”前上升了77%。其中煤炭的运价上升了56%,粮食的运价上升了122%,油料的运价上升了107%,蔬菜及鲜活产品运价上升了28%。
    第四,季节的原因。夏季高温给生猪运输带来困难,运输户担心生猪在运输途中死亡,因此减少每车生猪数量,无形中增加了生猪的运输成本。九江生猪的主要供应地安徽、河南两省的生猪运不进来,原因是路途遥远,运输不便,加之需给生猪降温、消毒,费用太高,经销商经营风险太大,导致市场供应不足,市场价格上涨。
    第五,猪肉出口量增加。海关数据显示,上半年,受全球禽流感疫情的影响,我国鲜、冻猪肉出口量增价升,累计出口12.4万吨,价值1.8亿美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38.9%和67.5%,这进一步减少了国内生猪产品的供应量,推高了猪肉价格。
    第六,少数生猪商贩垄断市场,人为推动价格上涨。生猪定点屠宰为少数生猪中间商垄断市场提供了条件。南昌一些肉摊主反映,猪贩子可以通过决定每天屠宰的数量操纵市场价格。据价格监测部门人员了解,目前南昌市定点屠宰的生猪比正常情况下降了25%。
    
    肉价上涨引变市场格局
    
    记者在南昌采访发现,尽管目前市场猪肉供应仍比较丰富,但肉价上涨和供应量的减少已对猪肉市场格局造成不小的冲击。
    首先是冷鲜肉市场出现变化。肉价上涨给那些在产地屠宰、运费低廉的冷鲜肉扩大市场提供了良机,但各企业也由于各自物流等竞争力不等而获利不一。去年进入南昌市场的“双汇”冷鲜肉一度发展了45家连锁店,可最近由于货源跟不上,10余家经销店干脆退出了猪肉经营。而同时,雨润、金锣等物流通畅的猪肉经销企业却在悄然扩大市场。猪肉市场的竞争因肉价上涨增添了变数。
    其次,由于肉价上扬,利润丰厚,病死猪肉也频频登场乱市,猪肉市场监管难度增大。7月10日凌晨,江西省质量监督局就在新余市境内截获了一辆载有20吨涉嫌病死猪肉的冷藏车。有关人士还认为,由于价格飙升催动生猪生产“大干快上”,催化剂、速效饲料可能大量使用,因此未来一段时间市场的猪肉质量也令人担心。
    总体而言,猪肉涨价对农民增收有利。据江西省畜牧局测算,目前,规模养殖的每头生猪纯收入达172元,同比增长22元;农户散养一头生猪纯收入可达380元,同比增加120元。
    但是,由于农户散养不断减少,肉价上涨对农民增收的不平衡现象也值得关注。那些看准市场,乘机扩大存栏的农户获利丰厚;而多数逆市退出、放弃养猪的农户却没有获利,有的还要购买猪肉,增加支出,农户在猪肉涨价中也存在贫富差距。
    有关人士建议,政府应密切监测猪肉价格动态,加强市场监管;在遵循市场规律的基础上,采取措施制止价格人为上涨;适当的时候还可对生猪贩卖、屠宰商进行差率管理,防止中间商操纵市场牟取暴利;同时,还应作好组织货源的应急预案,防止市场猪肉脱销,或出现抢购。
    业者指出,对于企业来说,一波行情是一次挑战,更是一次机遇。各企业此时的管理、货源、物流将经受重大考验,有远见的企业在这波行情之前就已完成了资源、物流的整合,并可抓住机遇发展壮大,那些因种种原因未能及时抓住机遇的,则应吸取教训,力争后来居上。
    
    专家认为:应采取措施引导规模养猪
    
    虽然各地生猪价格持续攀高,但记者调查发现,农民养猪的出栏量、存栏量却逆市下滑。专家认为,应高度重视这一现象,采取措施引导农民和投资者发展规模养猪。
    上半年,江西活猪平均价格较上年同期上涨31%,猪肉平均价格上涨43%,目前生猪的销价仍有见涨之势。江西省农村社会经济调查队对35个国家点调查县的245个村、2450户生猪饲养情况调查发现,江西省生猪饲养农户(即饲养数在20头以下的散养户)户数在一季度出现较大幅度下降之后,二季度饲养户数仍继续减少,目前全省生猪饲养农户数不到49%,上半年饲养农户数同比减少31%,且出现了不少养猪“空壳村”。
    调查的2450户农户中,上半年饲养生猪的农户只有1203户,比上年同期减少31%,饲养生猪的农户数比重为49%,较上年的71%下降了22个百分点。在1203户饲养生猪的农户中,生猪存栏量、出栏量也明显呈下降趋势,上半年生猪存栏2452头,与上年同期相比减少19%;出栏生猪1883头,较上年同期也减少19%。在这1203户饲养户中,饲养能繁母猪43头,同比减少3头。
    江西省农调队的专家张月水说,上述情况是近年来我国各地农民普遍对生猪养殖积极性不高的一个集中体现。这说明由于粮食减产,猪粮价格比不高、农户存粮减少、外出务工增多、农村兽医力量薄弱、农民改善居住环境等原因,我国农村养猪传统正经历重大转折,而这正是发展规模养猪、推进养猪专业化、产业化的良机。
    养殖业是我国农业领域为数不多的在世界上有竞争力的优势产业。在江西的农业总产值中,目前生猪产值五分天下有其二,在农民家庭经营收入中,农民从生猪养猪中得到的收入比重为15.2%。最近,江西提出要建设畜牧业强省,使养殖业产值达到农业总产值的65%。可当前猪价上涨,农户生猪饲养反而出现下滑,这应引起有关企业和有关部门的高度关注。
    作为企业,特别是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应该在节约成本,规避市场风险的基础上,与农民结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积极补栏扩大养殖规模,依靠科技养猪,绿色养猪,发展企业规模,壮大企业实力,发展农户饲养专业群,大力推进养猪产业化。
    专家建议:政府应制定有利于发展生猪生产政策,引导各方力量特别是农民发展规模养殖,在解决猪肉市场供应的同时,提升养猪产业结构的水平和质量,增强养猪产业的竞争力。
    第一,加强宏观调控力度,积极引导农户发展生猪生产。政府必须对生猪生产进行宏观调控,把握生猪市场信息,平抑饲料价格,加大宣传力度,积极引导农户饲养生猪。在生猪生产上既不能搞一哄而上,也不能一哄而下,做到合理、有序、有效、平稳发展。在引进工业项目的同时积极引进农业养猪项目,在推进农业产业化的同时大力推进养猪产业化,
    第二,适时制定出台有利于生猪生产发展的政策。可参照粮食生产的补贴办法,结合实际,制定生猪生产的补贴政策,从每年的支农资金中,划出一部分资金用来鼓励农户发展生猪饲养。目前沿海地区,如浙江等地采取一头猪补贴100元人民币的办法在鼓励农民养猪,值得借鉴。
    第三,采取为养猪农户解决技术、资金等问题。当前,各地正在开展对农民工的技术培训,培训机构可有针对性的增加生猪饲养技术培训班,把养猪技术送到农户家中。在资金信贷方面,各级政府应为养猪农民兄弟说话,建议银行信用社部门设立养猪贷款专贷资金,并适度降低贷款门槛,简化贷款手续,适当降低贷款利率,延长贷款期。
    第四,加强生猪生产、屠宰的税费管理和疫病防治。

(责任编辑:)

分享至

×

右键点击另存二维码!

网民评论

{nickName} {addTime}
replyContent_{id}
{content}
adminreplyContent_{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