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生物医药创新促进平台助企业创新发展

  • 作者:胡文华
  • 来源:中国医药报
  • 2014-09-06 09:22

    由北京生物医药创新促进平台主办、北京医药行业协会承办的“2013北京生物医药创新成果转化会”日前在京举行。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北京中医药大学和首都医科大学三所科研单位借助该平台,精心选出24项成果对外进行发布,其中仅一类新药就有10个,可谓阵容强大。 
    该平台秘书长钱红表示,平台重要作用之一是为科研单位嫁“靓女”找好“婆家”,让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生产力,把创新驱动发展落到实处。 
    科技研发与市场需求相接 
    生物医药产业作为首都优势产业,创新资源在全国首屈一指,拥有全国最多的生物医药科研院所和GLP、GCP机构,拥有全国乃至世界一流的药品、生物医学工程检验机构,全国超过一半以上的新药、生物医学工程评审专家集中在北京。近年来,北京在创新药物研发领域确实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在药物研发创新过程中还存在两个“不少”与“不多”的现象,即研发项目不少,高水平原创不多;新药证书不少,落地北京的不多。据介绍,2012年北京市药品监管局共受理新药申请221件,其中1类新药17件,仅占8%;当年取得新药证书的19个新药中,真正实现落地北京生产的仅有7个,约占37%。 
    权威人士分析认为,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除了目前已有的科研人才、技术、信息、资金等要素未能形成强大合力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产学研结合度不够紧密,技术研发与产业需求存在脱节,供求信息沟通渠道不畅。 
    对此,首都医科大学科技园办公室主任沈昭说,科研机构要面对不断变化的市场,收集掌握更多市场信息,这仅仅靠自身能力是不够的,迫切需要一个各种信息汇集的大平台,通过与企业、医疗机构、政府部门等交流,知道别人在干什么,介绍自己在干什么,最大限度地避免盲目性,把信息共享,实现多方共赢。 
    政策催生创新发展平台 
    《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加快发展生物医药,促进关键产品和技术创新,推动医药产业跨上新的台阶。2012年2月10日,北京市药监局联合该市有关部门以及药品生产企业、药品科研机构和药物临床试验单位,在“平等自愿、互利共赢”原则基础上,依托北京医药行业协会,组成非盈利性、非法人的组织机构——北京生物医药创新促进平台(以下简称平台)。 
    据介绍,该平台以“促医药创新,保百姓健康”为宗旨,围绕创新这一核心目标,由点及面,扶优扶众,在北京市发展改革委、市科委、市经济信息化委、市知识产权局、中关村管委会等部门大力支持推动下,通过一系列配套措施及政策解读、资金申请、技术指导等,为企业提供全方位服务,加快促进产品研发和产品产业化,达到“放水养鱼”的效果,提升北京生物医药产业核心竞争力。 
    截至目前,该平台成员单位已有96家。 
    对该平台的诞生及今后所发挥作用,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科研开发处处长陈先红、北京亚东生物制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付建家表示,该平台能够有效整合北京生物医药技术创新资源,为创新提供政策咨询和技术支撑,有利于建立新药研发、成果转化、工业化生产、临床应用等之间的有机联系与合作机制,其信息共享模式有利于提高新药研发效率。 
    陈先红说,该平台一是能使科研机构更好地了解市场和企业对新产品的需求,强化了科研为市场服务的针对性;二是能使科研机构更好地发挥自身优势,不再为“嫁女”和与科研无关的某些问题奔波忙碌,少做了许多无用功。 
    曙光药业总经理刘博华说,政府部门为企业服务创新雪里送炭,同样可以间接或直接产生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企业借助平台有机会更多地了解科研单位药品研发的情况,科企沟通多了一个重要渠道。  
    服务创新驱动创新发展 
    完善促进创新发展制度建设,是多出成果、出高水平成果的有力保障。北京市药监及相关政府部门对服务创新驱动发展已形成共识。一是出台了《北京市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注册快速审查办法(试行)》,开通了绿色审批通道,对治疗肿瘤和罕见病的新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药品、临床急需药品等实施快速审批,并组织专家开展相关指导,提前介入新药研发。截至目前,该平台服务生物医药在研项目50个,其中5个1类新药研制项目获得重点关注(有两个项目即将获得新药证书),对25个项目实施了快审。二是开展政策解读。该平台连续两年邀请国家及北京市的注册管理部门、药品审评部门等专家走进中关村,就企业关心的注册相关政策做现场解读、答疑,服务企业200余家次,获得企业好评。三是注重人才培养。该平台以企业需求为依据,举办了多次大型培训活动,邀请来自国家药典委员会、国家药品审评中心、国家知识产权局等的专家授课,帮助企业做好人才培养与储备,服务企业400余家次,培训人员千余人次。四是推进信息化建设,建立了平台信息服务网站,开通了信息发布平台,畅通了与企业的信息沟通渠道。 
    此外,该平台还全程参与了中医药“十病十药”项目品种注册核查工作。据钱红介绍,目前“十病十药”项目已取得阶段性成果,糖尿病治疗药物“止渴养阴胶囊”和抑郁症治疗药物“巴戟天寡糖胶囊”等4个创新中药已获得新药证书并落地生产。 
    据会后信息反馈,首都医科大学研发的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糖肾宁颗粒和人工脑脊液(医疗器械)、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所研发的抗焦虑药物布格呋喃和治疗高脂血症的WSO70117等受到在京和外地企业青睐,成果转让等有关事宜正在洽谈之中。 

(责任编辑:)

分享至

×

右键点击另存二维码!

    相关阅读
网民评论

{nickName} {addTime}
replyContent_{id}
{content}
adminreplyContent_{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