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开启中医药国际化新篇章

  • 作者:王泽议
  • 来源:中国医药报
  • 2015-09-09 10:45

  在日前于云南省嵩明县举行的第二届兰茂中医药发展学术论坛上,云南中医药如何借助“一带一路”东风走向国际成为论坛的焦点。而在今年6月由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主办的首届世界中医药大会夏季峰会上,世界中联如何助力中国“一带一路”合作倡议,推动中医药国际化也是重要议题之一。业内专家认为,“一带一路”战略为中医药与沿线国家开展合作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基础良好,空间广阔

  “一带一路”沿线不少国家和地区都有中医药或传统医药的使用历史,十分注重传统医学的保健功能。“早在两晋南北朝时期,中医药就传入了朝鲜、日本,并逐步影响到东南亚各国;到隋唐五代、宋元时期,鉴真东渡日本,玄奘西行取经,进一步加强了中医药与周边国家的交流。”中国医保商会副会长刘张林说,“乳香、没药、血竭等阿拉伯地区的传统药物,就是随着丝路交流传入我国的,我国的炼丹术、脉学、本草等则陆续传入阿拉伯国家,并通过阿拉伯国家传到了欧洲。”

  云南省中医管理局局长郑进表示,多年来云南一直与周边国家保持着中医药方面的学术交流,在与泰国卫生部签订传统医药研究和发展合作方面的协议后,与东南亚、南亚地区的交流更是密切。“我们与大湄公河流域的部分国家不仅土地接壤,而且还有很多医学流派、文化都是相通的,这使我们的中医药学交流起来更加方便。”

  古丝绸之路上诞生的维吾尔医药学也是如此。据世界中联维吾尔医药专业委员会会长、新疆维吾尔医学专科学校校长凯赛尔·阿不都克热木介绍,作为一门完整的中医学分支医学,维吾尔医药学通过西域这条东西方纽带,与各国、各地区的医学进行了广泛交流,为东西方医药学的发展贡献了自己的智慧,也吸收了汉医药学和希腊-阿拉伯医药学的精华,逐渐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医学理论体系和独具特色的临床治疗经验。在中亚、中东地区,维吾尔医药具有较高的认知度,一些维吾尔医药专著至今仍在这些地区作为教材使用。

  良好的群众基础为我国中医药产品的出口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统计数据显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在我国中药进出口贸易中占据着重要地位:2014年,我国中药产品出口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19.4亿美元,占我国中药产品出口总额35.9亿美元的54%;同时,我国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进口6亿美元,占中药产品进口总额10.4亿美元的57.5%。而在2004年,出口额和进口额分别为3.9亿美元和9076万美元,10年间分别增长3.97倍和5.61倍。

  刘张林表示,中国的“一带一路”战略契合沿线相关国家和地区的共同需求。民生领域合作是沿线国家广泛关注的重点领域,而其中医疗体系的可持续发展,又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普遍面临的难题。中医药自身的特色和优势符合国际医疗发展的新趋势,顺应了世界医药市场的新需求,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与合作空间。据了解,截至2014年底,我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已经与外国政府、地区组织签订了83个中医药领域的合作协议,这些协议的签署国(地区)绝大多数分布在“一带一路”沿线。资料显示,仅在2011~2013年间,就有俄罗斯、法国、马来西亚、意大利、澳大利亚、巴林、卡塔尔、乌克兰、白俄罗斯、亚美尼亚、摩尔多瓦、新西兰、塞浦路斯、加纳、吉尔吉斯斯坦等30多个国家,提出与我国合作在海外建设中医医院,开展中医医疗合作。

   借力“一带一路”战略

  凯赛尔·阿不都克热木认为,应进一步加大维吾尔医药研究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扩大人员往来,通过人员互访、留学生培养等方式,进一步扩大文化交流的深度与广度;创建区域性维吾尔医学研究诊疗协同创新中心,以重大维医学科技攻关、药物研制、远程医疗评估与诊疗为核心,充分发挥互联网功能,推动维吾尔医药学开展跨区域、跨民族研究;切实推进维吾尔医药基础标准、临床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范、临床疗效评价、管理标准、药材质量标准、药材种植技术标准等一揽子国际标准、规范、惯例的建立;充分发挥新疆在维吾尔医药发展中的优势与禀赋,在新疆集中打造集维吾尔医药特色旅游、文化街和连片维吾尔药材种植观赏基地,创建维吾尔医药文化产品与养生指南,将新疆真正建设成为中国维吾尔医药保护、传承与发展核心区,国际维吾尔医药养生中心与观光旅游中心。

  云南是“一带一路”建设中的重要省份。目前,云南已经与泰国、缅甸、老挝、柬埔寨、越南共构大湄公河次区域传统医药交流会。在日前举行的第二届兰茂中医药发展学术论坛上,云南中医学院院长李玛琳说,云南中医学院与西班牙、法国一直都保持着合作,并以远程教育的方式将中医药课程传递至拉丁美洲;同时也为东南亚特别是越南培养留学生,以此推动着中医药的国际化进程。

  此外,甘肃、新疆等地都已经开始借助“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积极推动与俄罗斯、乌克兰、吉尔吉斯斯坦等国家的中医药合作。据甘肃省卫计委消息,今年9月,甘肃将与俄罗斯人民友谊大学成立联合岐黄中医学院,届时一批中医教学专家也将同期前往授课。

  刘张林提醒,“一带一路”战略给中医药国际化带来巨大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挑战。包括地缘政治风险、经济风险、文化与法律障碍等。他认为,中医药国际化应该做到“三结合一区别”:与国家战略相结合,推进中医药服务贸易融入国家战略;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传统与现代相结合;对于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国家,在策略上要有区别,在东亚、南亚、中亚、西亚、非洲和欧洲,要根据地区现状和特点采取不同的策略。

   开启中欧合作新契机

  在今年6月世界中联举办的首届世界中医药大会夏季峰会上,世界中联监事会主席拉蒙(西班牙)建议,应使中医药被纳入欧洲大学高等教育学术研究体系,而不仅仅是像目前正在施行的那样——面向西医临床医生的继续教育课程,还应开展自成体系的不同学历的本科教育。“而这需要借助与中国教育机构的交流合作。因为目前在欧洲,接受过正统培训、能胜任此类教学工作、教授医学本科及学士课程的师资力量远远不足。”

  “在欧洲,中医临床诊疗活动主要在私立诊所进行,这直接造成了普通大众与决策者间接触交流的局限性。”拉蒙认为,现在是将中医医疗实践引入欧盟国家的公立和私立医院的极好契机,而这同样需要借助与中国相关医疗机构的交流合作。对于中草药制品的进入问题,拉蒙认为,比较可行的解决措施是通过建立中国政府与欧盟共同体的官方合作伙伴关系,评估、认证并规范管理欧洲市场上的此类产品。与此同时,在那些限制比较严格的国家,为避免患者用药难的状况,通过相互认证,以保健食品途径或借由传统中草药注册专项名录,将中草药制品投放市场,也不失为暂时可行的解决办法。

  拉蒙认为,当前对于中国与欧洲国家的政府部门及相关机构来说,也是达成合作协议的有利时机。“现在来看,有关中医药的科研实验成果确实为提高欧盟国家人民的健康水平和医疗保健做出了巨大贡献。随着这些交流合作的深入开展,不仅将有利于中国的中医医生及其相关产业,同时也将惠及欧洲人民,有助于扩大并提高中国的国际威望。”

  此外,他还建议,为促进中医药在欧洲的发展,中国的医院及相关机构有必要在欧洲投资建立两家示范医院,建议一家建在英语国家(可设在阿姆斯特丹或伦敦),另一家建在拉丁语国家(可设在巴塞罗那)。“但最好的策略并不是投资兴建一家全新的中医医院,而是通过签订合作协议,进驻一家已有的设施完善的西医医院(公立或私立)。这样,更多的患者可以得到更及时的救治,而中西医结合(中西医联合应用)领域的交流合作、科研项目等也将得以顺利实施。”

(责任编辑:)

分享至

×

右键点击另存二维码!

网民评论

{nickName} {addTime}
replyContent_{id}
{content}
adminreplyContent_{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