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多元:中医药跨界融合促发展

  • 作者:马艳红
  • 来源:中国医药报
  • 2016-05-26 09:36

  作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颁布的首个中医药中长期发展规划,今年2月国务院印发的《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以下简称《纲要》)提出,“发展以中医药文化传播和体验为主题,融中医疗养、康复、养生、文化传播、商务会展、中药材科考与旅游于一体的中医药健康旅游”等新任务。这“一本多元”的发展思路,叩开了中医药与众多领域对接的窗口。记者日前从在北京召开的“2016中医药发展论坛”上了解到,北京、河南、上海等多地已经迈出实质性步伐。

   融合点一:协同创新

  多年来参与国家中医药法规政策制订工作的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政策法规与监督司原司长桑滨生说,《纲要》是继2009年4月国务院颁布《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若干意见》以来,又一次对中医药改革发展做出的全面部署。文件提出7项重点任务、24个具体项目,并明确158项政策措施。

  “《纲要》有一个特点非常值得关注,就是在重点任务中就传承、创新分别展开项目安排,提出健全中医药协同创新体系,促进创新成果的知识产权化、商品化和产业化;在理论、临床、新药、设备4个途径进行创新等。这进一步显示了创新的重要性。”桑滨生指出。

  记者从论坛中了解到,作为国家中医药发展综合改革试验区,2013年,浦东新区挂牌成立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成果转化基地。两年多来,为促进中医药协同创新、知识产权保护和科技成果转化,该成果转化基地进行政策、机制上的大胆创新:依托科研实力强的综合性医院建立“中医科创中心”;构建政府、企业投入,风投参与,单位匹配的经费保障机制,以及跨部门、跨行业科研协同突破性的知识产权权益分配机制;同时,围绕成果产生和转化打造了一条服务链。

  浦东新区中医药发展中心骆智琴主任介绍,这一服务于中医药创新的链条主要包括四大平台。其中,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用于解决科技成果的来源和培育孵化问题;公共服务平台将浦东新区的医疗机构、大专院校、科研单位等资源整合起来,为中医科研工作提供信息咨询、知识培训、知识产权等服务;技术服务平台负责实现中医药科技创新资源共享和有序供给;产业化及推广平台则通过组织成果推介活动促进企业对接,使先进科技成果尽快实现转化。

  “我们还建立了中医药科技成果转化扶贫网站,可提供线上和线下成果转化服务。临床工作者在知识产权方面的意识和知识非常有限,为此,我们委托专利事务所为中医工作者免费提供专利咨询、注册、评估、交易、保护等服务。”骆智琴说。

  骆智琴介绍,2014年至今,浦东新区投资2200多万元支持中医药产业化、中医仪器设备产业化、中医创新研究的专项,产生了双黄连分散片等优秀科技成果,获得了多项专利授权。仅去年4月以来,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就帮助浦东新区内医疗机构的中医工作者、护士获得专利注册12项。

   融合点二:中医+养老

  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尤其是失能、空巢老人的持续增多,导致社会上“医养结合”的呼声越来越高。而此次《纲要》中“发展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的重点任务一经提出,很快就在业界引起高度关注和认同。

  “《规划》强调了大力发展养生保健服务,尤其是为适应老年社会的发展需求,促进中医与养老结合,并且指明公立和社会机构的不同发展模式。”桑滨生说。

  6年前,北京市东城区在全国率先建设了国家中医药发展综合改革试验区。在北京市东城区卫计委刘清华副主任看来,医养结合与和临床医疗是有一定区别的:“临床医疗的主要目的是治疗疾病,而医养结合是一种健康服务与管理,目的是缩短疾病期,延长健康期,提升老人的自理能力。而中医恰恰能够把这些方面结合起来,从前期的养生保健,到后期的手法治疗,中医可贯穿于医养结合的整个过程,既可实现临床预防和诊治,又可实现整个生命过程的健康服务。”

  记者了解到,北京市东城区发展的医养结合模式是以区内老年医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三甲医院和中医特色诊疗机构为基础,以社会办医为补充,并实现了远程医疗服务和生命监测。目前,该区还正在探索养老院和医院一体化建设、一家医院对多家养老机构,以及社会机构“1+S”等新的发展模式。

  而在“医圣”张仲景的故乡河南南阳,张仲景健康养生技术体系的发展构架越来越清晰,在医养结合方面,南阳的万家园莲花养生城已初具规模。

  “从地理环境上看,南阳盆地处于北纬33度区域,又是南水北调的水源地,这里的环境对生态圈会产生特殊影响,地产中药材资源非常丰富。”南阳市中医药管理局桂延耀局长如数家珍地介绍,南阳正在以中医药和仲景文化为主,以健康养老为重点,依托环境优势、生态优势、中医优势,全力打造全国知名的颐养宝地。

   融合点三:文化+产业

  “中国和印度都是世界上的传统医学大国。2010年,印度建立了传统医学部,主要负责将瑜珈作为国策进行推广,一方面打传统文化牌,另一方面打养生保健牌。这些举措对我国中医药的传承和创新很有启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司司长曹洪欣说。

  曹洪欣说,《纲要》提出了未来15年的中医药发展战略,主要涉及养生、康复、医疗、文化、产业等7方面任务。

  “第六个重点任务就是大力弘扬中医药文化。其中,繁荣中医药文化产业,进行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创作一批精品,培养一批品牌和企业等,都是新提出的领域。”桑滨生说。

  桂延耀告诉记者,南阳市已经规划中医药传承发展工程、中医药健康信息化工程、仲景文化传播工程等10个工程,计划到2020年,初步建立覆盖全生命周期、内涵丰富、结构合理的中医药健康产业体系,大力发展生命健康产业园区、艾产品集聚区、宛药医养园区等,形成一批重点项目、骨干企业、知名品牌和产业集群;到2025年,南阳市健康服务及产业总规模达到1800亿元左右,基本实现“中医圣地、颐养宝地”的目标。

  骆智琴介绍,上海浦东新区聚焦中医保健、健康产品研发和文化教育、旅游产业4个方面,仅2015年就立项支持17个相关试点项目。

  在文化渗透与传承上,北京市东城区既有优势资源又有创新思路。刘清华说,中医有强大的包容性和渗透性。我国人群从老到少都知道中医。而北京市东城区已经在幼儿园中进行中医药文化知识的传播与渗透。

  “虽然孩子们最初可能并不理解这是什么意思,但是中医药知识会贯穿于他们的人生。这也是中国文化的渗透力和执行力。”刘清华说。

(责任编辑:)

分享至

×

右键点击另存二维码!

    相关阅读
网民评论

{nickName} {addTime}
replyContent_{id}
{content}
adminreplyContent_{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