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销30亿元 砀山水果“开挂”功臣竟是它

  • 作者:徐亚静 李艳龙
  • 来源:中国医药报
  • 2016-12-08 14:26

        “今年1~10月份,网上销售额已达23.3亿元,全年销售有望突破30亿元,成为全国农产品网络销售第一大县——我们县水果及水果加工产品销售今年‘开挂’了!”记者日前在 “中国酥梨之乡”安徽省砀山县采访时了解到,砀山全县有果园70多万亩,年产优质酥梨、黄桃、苹果等水果150万吨。近年来借助互联网销售,砀山水果走遍了全国。

        “砀山的水果为什么在网上卖得这么好?不仅因为好吃,而且种植全程可追溯、质量有保障。”砀山县电商产业园的一名工作人员拿着一枚贴着二维码的酥梨介绍道。据砀山县委书记王广敏介绍,砀山水果种植历史悠久,酥梨、黄桃等水果驰名中外。近年来实施的“数字果园”创新工程、严控农药应用等监管措施,有力地保障了砀山水果品质,促进了农业增收。

        一梨一“故事”

        “我们生产的砀山酥梨一梨一码,一梨一号,消费者只要扫描二维码,便可了解到每颗梨产自哪块果园、哪棵果树和具体责任人等信息,不仅如此,从开花授粉、施肥、喷药,到采摘、贮存入窖等一系列生产过程一应俱全。”在砀山县电商产业园,工作人员正在忙碌地给酥梨贴码、装箱,准备发往全国各地。

        “这棵‘梨树王’是安徽省政府挂牌保护的省级‘名木’,有300多年的历史,年产酥梨1000多公斤,这样的古梨树咱们砀山还有很多。”记者在“梨树王”果园看到,每棵梨树都挂着“身份证”,用手机扫描“身份证”上的二维码,树龄、年产量、生产管理过程等信息一目了然。

        据砀山县副县长王超介绍,自去年以来,砀山县实施“数字果园”创新工程,把“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和互联网”注入水果产业,建立“数字果园”信息化管理平台。通过建设果园数字管理、专家在线咨询、社会化信息服务、质量安全追溯、农业电商销售和农业功能拓展六大系统,将水果生产、流通、销售等环节纳入数字化管理,实现生产可记录、质量可追溯、电商可销售。

        目前,砀山县“数字果园”建设成效初显,果树种植从“靠天吃饭”变成了科技化生产。在砀山县周寨镇鼎丰源家庭农场,智能数据采集记录仪高高矗立在果园里,上部的风向标和风速仪随风旋转,下部数根连接线埋在土壤里。农场主侯旭说:“通过农业物联网技术,记录仪能准确检测到风向、风速、雨量、土壤温度、湿度及所含元素种类数量等多方面数据。我们只需要根据数据适时进行浇水、施肥等果树管理。”

        在砀县园艺场三分场现代农业示范区梨园里,工作人员打开手机APP一点,梨树下水管里就喷出了细密的水柱——先进的“水肥一体化”滴灌技术吸引了不少果农前来参观。三联水果合作社理事刘超刚得意地介绍:“把肥料融化在水里按时滴灌,既省时省力,又不伤根,还让果树按科学配方‘吃’到了充足的营养。我这300亩果园,全部埋了水管,每隔两天就全部滴灌和施肥一遍。”

        据砀山县农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全县已建设物联网应用示范果园18个。在每个示范园均安装了小气候观测站和视频监控等设备,配备了传感器感知、信息融合传输等技术。管理人员通过监测平台、手机APP便可实时采集温度、湿度和光照等气象数据,实施水肥一体化管理,从而实现了水果生产过程智能化、数字化管理,提升了水果标准化生产水平。

        农药需“处方”

        在“梨树王”果园记者看到,不少梨树上都悬挂着黄色粘虫板、性诱剂、迷向丝等。据了解,近年来砀山县深化“绿色环保”理念,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原则,全面推进病虫害绿色防控与专业化统防统治工作,集成推广绿色防控综合技术,建立了10个水果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基地,保障水果质量和生态环境安全。

        截至目前,全县共推广使用性诱剂150万粒,防控面积20万亩;悬挂迷向丝25万根,防控面积3000亩;安装杀虫灯4000余台,覆盖面积6万余亩;配置黄色诱虫板500万张,悬挂面积25万亩。今年示范区绿色防控技术到位率达95%,优果率达95%,危害损失率控制在3%以内;化学农药使用量减少38.9%,人工费用节省200~300元/亩,经济效益较自防区提高了55.77%。

        为从源头上控制违禁农药,砀山县还专门出台了《砀山县农资市场准入管理暂行办法》,对农药、化肥等农资产品实行严格的备案和市场准入制度,实现农资产品“来路清楚、成份明确、标签规范、质量可追溯”。“县级农资批发商需提交新品种农资信息到县农资办备案,只有监管端审批通过后,批发商才能做进货入库处理,并需要为每瓶农药打印唯一追溯码。”砀山县农委农业综合执法大队长朱峰介绍说。

        据悉,严把农药“入口关”只是第一步,砀山县还从购买者身份上加强管理,把好农药“出口关”。砀山县农委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砀山县严格实行农药实名购买制度,县农委为每个农户制作了一张农资追溯采购卡,农户需持卡购买农药等农资;通过查询卡上的信息,农户一年内购买农药的情况一目了然,实现了农药流通全程追溯。“为帮助果农科学合理使用农药,我们安排农技员提供专门的指导。农技员成了‘水果医生’,农药变成了‘处方药’。”

        该负责人介绍,不光严把农药的“进口关”和“出口关”,砀山县也十分重视农药的残余污染防控工作,并专门设置了“回收关”。“以前果农用完农药后,把农药包装瓶、包装袋随意扔在果园里,农药残余和塑料会造成土壤和水源污染。现在我们要求果农购买农药时,必须把前一次的农药空瓶带来,以便集中处理。”

        “砀山水果种植历史悠久,传说当年乾隆皇帝吃了砀山酥梨后龙心大悦,并亲手植下了一棵梨树苗。这么好的品牌,我们靠什么发扬光大?就是靠科学监管。”王广敏说,砀山县还将进一步探索监管方法,让砀山水果走出中国,走向世界。(本报记者  徐亚静  通讯员  李艳龙)



(责任编辑:)

分享至

×

右键点击另存二维码!

    相关阅读
网民评论

{nickName} {addTime}
replyContent_{id}
{content}
adminreplyContent_{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