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刻敬畏食品安全 ——透过美国“杰克之盒”谈“海底捞事件”

  • 2017-09-05 11:55
  • 作者:肖平辉
  • 来源:中医药报

海底捞食品安全问题曝光之后,引发广泛关注。事件发生之后,海底捞迅速发声,主动承认错误,表示知错必改,善待员工。出乎意料的是,海底捞的声明引发剧情大反转。舆情出现原谅甚至同情海底捞的声音。人们探讨的话题从海底捞如何掉入食品安全旋涡中转为讨论其完美讨巧的公关技能。有人甚至声称,海底捞事件与其他食品安全丑闻相比不值一提,为海底捞打抱不平,甚至声援海底捞是事件的无辜受害者。

  

幸运的是,此次海底捞并没有发生实质性的由食品安全引发的损害事件,却鲜明地传达出确实存在食品安全隐患。但让笔者感到不安的是民众对此未表现出足够的食品安全敬畏心。
  

笔者想到1993年美国发生的著名的快餐品牌——杰克之盒(Jack in the Box)事件。因为馅饼受到致病大肠杆菌污染使得4名儿童因溶血性尿毒综合征死亡,近700多人住院。这次事件被《纽约时报》称之为“最悲惨的梦魇”。
  

2015年,在杰克之盒事件发生22年后,美国微型纪录片《记录伤疤:我们的食品到底有多安全》中采访了当时经办此案的美国著名的食品安全律师比尔·马勒,他回忆起代理当事人的状况时,仍然心有余悸,心存敬畏——小女孩肝脏坏死,肾脏衰竭,整个人昏死过去,而仅仅是因为她吃了一个汉堡包。纪录片中有一个细节让人唏嘘:4名被这场食品安全事故夺取生命的儿童中,有一个小孩的父亲之前得知报道后,刻意让全家人都不吃汉堡包,更不去杰克之盒用餐。但没想到的是,幼儿园另外一名孩子吃了杰克之盒快餐后将感染病菌传染给了他儿子,他儿子在三周内病死于医院。
  

美国很多食品安全事件都发生在餐厅。再来审视一下海底捞事件:不少人的逻辑是餐厅里甚至家里避免不了有蟑螂、老鼠。所以,不应该小题大做。但是,假设这只老鼠带上了致命的病菌,爬上了事先预备好的食物上面;假设后厨人员拿着汤勺去捅下水道,然后继续拿着这个汤勺去捞取食物……如果上述假设成立,“海底捞事件”就很可能变成实质性的食品安全事件。众所周知,海底捞在不断提升客户体验上做了很多极致服务的工作,赢得了大量的忠实粉丝,不应该不懂细节决定成败这个道理。
  

其实,杰克之盒的悲剧原本是可以避免的。首先在源头上,即使用来制作汉堡包的那批次牛肉在工厂已经污染了,但可以即时采取措施避免其流入市场;其次在餐厅制售环节,杰克之盒没有按照华盛顿州的法律要求将汉堡包按既定温度制售。这个事件几乎导致杰克之盒一夜之间破产。即使美国拥有最先进的技术,依旧对食品安全存有敬畏之心。相形之下,海底捞比杰克之盒只是多了一点运气。《食品安全法》第三十三条第一款第二项明确规定,食品生产经营应该具备防鼠等设备设施。从这一点上说,海底捞已经触犯法律,何来值得同情之说?
  

食品安全就像人的生命,通常它只给企业和消费者一次机会。企业可能意味着破产,消费者可能面临健康风险和死亡威胁。因此,面对食品安全,需要与生俱来的敬畏心。


(责任编辑:)

分享至

×

右键点击另存二维码!

    相关阅读
网民评论

{nickName} {addTime}
replyContent_{id}
{content}
adminreplyContent_{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