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立专项常设指挥机构 强化地方政府统一领导——关于北京市食品安全危机管理的对策与建议

  • 2018-05-24 13:00
  • 作者:刘立新 魏宪东
  • 来源:中国健康传媒集团-中国医药报

  食品安全关乎人民群众生命健康,须臾不可放松。作为监管部门,应居安思危,对食品安全危机要有预见能力、防范能力和处置能力,也要能整合食品安全监管力量,促进发挥合力,有效管理食品安全危机。笔者基于危机管理的相关理论,结合北京市的食品安全具体情况,分享一些在食品安全危机管理方面的思考。


  增强政府的权威性和领导力  根据《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和国务院的相关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的食品安全相关职责,包括要在总体上对辖区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负责;同时,还包括统一领导、协调和组织突发事件应对等内容。


  北京市食品药品监管系统在2013年机构改革中建立了市、区、街乡三个层级执法机构;同时,还成立了市、区、街乡三级食品药品安全委员会,食品药品监管局与其他多个行政部门都是其成员单位。市、区、街乡三级政府通过食品药品安全委员会,发挥地方政府在食品安全领域的领导和协调作用。


  实际上,食品药品安全委员会是一个非常设的食品安全综合协调机构,其工作方式多是通过召开会议协调各行政部门的职责和任务。由于没有程序性权力,执行工作只能靠各个行政部门“自觉”。


  要改变这种“临时性指挥部”的局面,市、区政府需要对食品药品安全委员会和应急办进行职能整合,成立一元化的食品安全专项常设指挥机构,建立统一的应急指挥体系,机构可直接设在市、区政府部门序列,并直接对主要领导负责,从而打破部门间的行政壁垒和利益壁垒,以此来强化地方政府的统一领导,强化食品安全的议事规则和协调机制。应急指挥体系不仅在紧急情况下发挥领导作用,还要在日常食品安全危机治理上发挥作用,使议事协调和专项指挥联系更为紧密,应急管理和风险治理更为协调。


  继续强化基层监管力量建设  基层食药所是食品安全监管的神经末梢,如同一个个探针,深入到监管力量以往难以达到的角落。因此,要想发挥探针作用,就要使基层食药所的监管队伍壮大起来。


  目前,基层执法力量欠缺是比较明显的短板。因此,一方面需要区级食品药品监管局配备执法力量时,更多地向基层食药所倾斜;另一方面,也需要从市级层面对基层食药监管执法力量进行统筹安排。同时,要着力培养执法人员“全程防范、全员应急”的意识,将日常监管与应急管理有效结合在一起,使两者贯穿于食品安全监管的全过程,并相辅相成;使应急管理成为执法人员的必修课,做到应急培训制度化。


  在这方面,朝阳区食品药品监管局近几年做了一些探索,创新性地开展了“8×24”的全员应急执法模式,确保突发事件得到妥善处理。通过每年开展多次的应急实战演练,以点带面,进一步提升了全局的应急能力,确保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处置有人懂、有人做、有人抓。


  借力外脑发挥专家智库力量  在食品安全危机管理实践中,美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建立了一个全方位、立体化、多层次和综合性的公共卫生应急管理网络。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结合北京市具体情况,可以有比较、有鉴别地予以借鉴。同时,积极借力外脑,构建和完善专家库制度。在非紧急状态下,专家学者和一线执法人员定期开展交流,让专业知识和监管实践相结合,研究解决食品安全危机处置中遇到的问题,探寻解决办法,修订计划方案,不断完善危机事件处置机制。


  在食品安全危机处置方面,政府部门还应主动促进半官方和民间咨询机构的发展,并保持咨询机构的独立性,使其不受政府部门的限制和干预,双方共同合作,为食品安全危机管理提供强有力的智库保障。


  各方共同参与实现社会共治  政府部门在食品安全危机管理体系中,占据主导地位,是符合国情的。但是,政府单一治理模式越来越暴露出局限性,所以,政府部门应突破“片面强化监管”的思维模式,通过惩戒机制、教育机制、信息共享机制、信用体系建设,引导、鼓励食品从业者主动或被动地强化自律行为。


  让媒体、公众、社会团体、高校科研机构等更多力量参与到食品安全危机管理中是大势所趋。对于政府部门来说,虽然可以把危机责任意识写在食品安全危机管理制度的预案中,但是强化安全还需要不断地教育和培训,直至“入脑入心”,使其成为所有食品安全危机管理参与成员的理念和价值观。因此,应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作用,编写危机管理教材,并在各大中小学校设置专门的应急培训教育课程,让学生从小接受相关教育、培训,培养正确的危机管理思维和处理方式。在相关应急演练中,吸纳社会公众参与,采用“真刀真枪”的方式模拟演练,让参与人员通过演练了解应急流程和救援计划等内容,以提高其食品安全危机应对和处置能力。


  (作者单位:北京市朝阳区食品药品监管局)

(责任编辑:齐桂榕)


(责任编辑:)

分享至

×

右键点击另存二维码!

    相关阅读
网民评论

{nickName} {addTime}
replyContent_{id}
{content}
adminreplyContent_{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