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九尧:扎根乡村发光发热

  • 2018-11-19 13:15
  • 作者:李晴
  • 来源:中国健康传媒集团-中国医药报

  

扎根乡村18年的郑九尧。


  金秋十月的一天中午,廊坊市文安县左各庄镇东新村郑九尧卫生室内的患者们逐渐散去,可郑九尧并没打算离开去吃中午饭,因为还有两位患者正在输液。这是郑九尧作为医生的一个习惯,只有当诊所里一位患者都没有的时候,郑九尧才会安心处理自己的事。


  郑九尧今年40岁,经营自己的诊所已有18年。几十年前,郑九尧的父亲就在文安县左各庄镇中心医院工作,最初兼任护士和医生。小时候,郑九尧经常去医院找父亲,满眼都是父亲尽心照料患者的情景。患者刚来时那般痛苦,在父亲的治疗下缓解减轻;村里条件不好,父亲经常免费给人看病……这些郑九尧都看在眼里,“医生”这个伟大的形象开始在他幼小的心里扎下根。大概从初中开始,“医生”就已成为他此生的职业理想。


  几年后,父亲成为护士长,工作更加忙碌。每逢节假日,郑九尧就跟随父亲一同前往医院护理部。照料患者的同时,父亲会传授郑九尧打针、输液、缝合、配药等基础护理技能。时间一长,郑九尧掌握了不少医学常识。


  1999年,在经过3年医学专业系统学习后,郑九尧正式从卫校毕业。尽管当时有机会留在县城工作,但郑九尧觉得,扎根最基层不仅能够得到充分历练,还能救治更多深陷病痛的百姓。于是,2000年郑九尧回到家乡,开始独立经营诊所。他的妻子王水娇是一名产科医生,也放弃了文安县医院的工作,回来与他携手打理诊所事务。夫妻二人相互扶持,共同守护一方百姓的生命健康。


  诊所经营仅仅两年多,就赶上了可怕的非典,那次经历仍令夫妻俩记忆犹新。那时候,左各庄镇建有许多工厂,外地工人很多,疫情蔓延风险很大,当地已有多家诊所不再营业。而郑九尧想到的是,“患者没地儿看病,烧坏了可怎么办”,坚持开业应诊。


  因为其他诊所都已关门,平日分散的患者都集中到了郑九尧这里,工作量翻了数倍。测量体温、打针、输液,建立体温监测档案,夫妻俩不分昼夜地忙碌着。在高度紧张和极度忙碌的五个月里,郑九尧的诊所始终向广大百姓敞开,为乡村抗击“非典”做出了很大贡献,郑九尧也因此获得河北省优秀乡村医生的荣誉称号。


  十几年基层经历让郑九尧练就了精湛的医术,他对于病情的判断准确到位。2015年秋季一天,一位母亲行色匆匆地来到诊所,他的孩子已经呼吸困难、面色铁青。孩子母亲觉得只是发烧,但郑九尧查看后,判定是急性喉头水肿,情况危急。孩子母亲想要马上前往天津市儿童医院。但郑九尧觉得,孩子恐怕坚持不了那么久,他告诉孩子母亲,“如果不放心,倘若真出了事,我会负全责!”他毫不犹豫地给孩子打针喷药,暂时控制住了病情。


  赶到天津市儿童医院后,医生判定孩子确系急性喉头水肿,且对郑九尧采取的急救措施给予肯定:“幸亏采取了这些急救措施,否则,孩子的命就没了!”


  在左各庄镇,郑九尧诊所的门诊量不是最大的,但他的口碑很好。近20年,郑九尧用扎实的基础理论指导临床,提高抢救成功率,从未发生过一起医疗事故和纠纷,得到群众广泛认可。他说只要百姓需要,就会一如既往地在乡村医疗岗位上发光发热。

(责任编辑:)

分享至

×

右键点击另存二维码!

    相关阅读
网民评论

{nickName} {addTime}
replyContent_{id}
{content}
adminreplyContent_{id}
    为你推荐
  • 徐克弟:几十年如一日的坚守

    伊山镇山前村卫生室在村民的房屋中并不起眼,充满岁月感的青瓦白墙与周围融为一体,只有门前鲜艳醒目的牌子提示着这里是一间乡村卫生室。在卫生室门口的健康教育宣传栏上,贴满了预防各种疾病的... 2019-01-17 08:32
  • 李军:锦旗挂在我心中

    从刚出生不久的新生儿到七八十岁的老人,李军都尽心尽力。很多患者对李军有着高度评价,但是在卫生室中却没有看到锦旗。“不挂,我都放在心里了,这是患者对我的认可,也是对我的激励。” 2019-01-10 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