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壶济世参阴阳 太极常春气象新——太极集团创新发展纪实

  • 2018-12-17 22:29
  • 作者:靖涵
  • 来源:中国健康传媒集团-中国医药报

太极藿香正气液百万例真实世界研究启动仪式现场。(图片由太极集团提供)


  日前,太极集团发布2018年前三季度业绩预报显示,预计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1.45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约6674万元,同比增加约85.28%。中国500强企业之一的太极集团焕发出前所未有的强大活力。


  改革开放的40年也是中国医药产业腾飞发展的40年。作为我国中药工业龙头企业的太极集团,研发水平、技术水平、管理能力快速发展,国际化进程不断提速。


绿色智能推动企业转型升级


  太极集团的发展关键词可归纳为三个:绿色智能、高质量、可持续。


  太极集团从中药材种植、新技术应用、生产工艺流程设计整合等多个维度,努力实现"三大绿色"。


  第一,绿色原料。中药材是中药的源头,中药又是保证中医临床的关键。质量好、绿色安全和道地的中药材是保证我国中医药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石。


  中药材常见的污染问题包括农药残留、重金属超标等。为有效解决中药材种植与生态环境污染问题,太极集团早在1997年就在绿色无公害中药材种植方面精耕细作,建立自然道地药材采收基地。在甘肃、西藏、四川、重庆、广东等药材产区,率先采用"公司+基地+标准化+农户"模式,实施中药材GAP种植。在区域选择、土壤检查、灌溉水质、种植管理、采收加工等多个环节严格把关,运用现代技术对中药材种植资源、病虫害防治和肥料使用等实施全过程监管,保证药材绿色、品质可靠。


  第二,绿色智能。以制造企业生产过程执行系统(MES)为核心,打造太极绿色智能工厂。在当前数字化进程加速、劳动力成本提升的双重影响下,传统制造业如何提质增效,实现绿色智能双突围,是行业关注重点。与此同时,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机器人柔性制造技术的发展也为传统中药生产转型升级提供了良好契机,智能化工厂、数字化车间建设成为可能。


  在改革浪潮中,太极集团全面推进智能化建设,已初见成效。太极医药城B区龙桥数字化提取车间,获工信部组织的2017年"中国制造2025中药先进制造与标准化验证"评比第一名,获得2200万元专项财政资金支持;太极集团重庆桐君阁药厂口服液体制剂数字化车间、西南药业药品生产智能工厂等获2018年重庆市数字化车间及智能化工厂认定。


  截至目前,太极集团已完成两个智能化仓库建设,建成高效、智能的物流系统;完成15条智能化生产线建设,通过在线监测、智能识别(RFID)、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技术,实现中药制剂生产过程优化和质量可追溯;太极医药城A区智能化车间、B区智能化提取中心、阿依达太极水智能化生产车间、李渡太极医药城智能化太极藿香正气液生产车间、龙桥太极藿香正气液智能化提取车间正在建设中,拟通过信息化系统集成应用提升工厂信息化、智能化水平。


  太极集团旗下企业在多个制造环节,通过一系列智能化、数字化、信息化改革,生产装备和生产过程的智能化水平全面提升。


  第三,绿色工艺技术。多年来,传统制药企业一直存在高污染、高能耗的顽疾。太极集团凭借多项国际前沿研发技术优势,积极践行绿色生产,采用超临界萃取技术、低温节能干燥技术、低温灭菌技术等环保新工艺,率先驶入"绿色快车道"。


  从2002年开始,太极集团协同专业研究机构,持续加强对膜分离浓缩系列创新工艺的系统化研究。同时,依托国家"十一五"重大新药创制专项"中药提取分离纯化创新新技术平台建设"项目、国家"十二五"重大新药创制专项"大品种技术改造升级"项目,通过将膜分离浓缩系列创新技术应用于藿香正气口服液、急支糖浆、通天口服液等公司骨干产品中药提取分离纯化工艺技术中,实现传统工艺的根本变革。


  一系列低温环保新技术的应用,不但规避了传统蒸发浓缩中环境污染重、有效成分易破坏的弊端,还达到缩短生产周期、减少生产设备投资、提升产品质量的目的。


  在太极医药城参观走廊上可以看到,太极制丸车间纤尘不染,全自动制丸剂生产线通过高速制丸、连续干燥,实现了从药粉到药丸的转变;生产中的所有物料均通过传送带、管道等自动传送,全过程不沾尘,生产高效、绿色环保、质量稳定。


太极产品生产线。(图片由太极集团提供)


科技创新为现代中药赋能


  多年来,太极集团一直致力于科技创新,拥有由太极医药研究院、重庆中药研究院、博士后工作站、五大研发中心和在建的科技创新中心共同组成的科研体系。


  1998年,太极集团和北京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中国药科大学等国内外15所院校合作建立博士后工作站;1999年,太极集团技术中心被认定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2014年,获国家批准建立太极院士专家工作站,近20位中国工程院院士成为太极集团研发顾问。


  此外,太极集团还与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中国中医科学院、成都中医药大学、澳门大学、浙江大学等20多家知名单位形成了产学研一体化协同创新模式,助力民族药创新研发与人才输出。


  太极集团长期投入科研的举措结出了丰硕成果。集团现有中西药品种1500多个,全国独家生产品种50多个。2005年,在国家"863计划"的支持下,由军事医学科学院研制,在太极集团独家转化、国内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抗糖尿病专利新药"太罗"问世,打破了当时跨国制药公司对该类产品的垄断。2017年,新产品"芪灯明目胶囊"二a期临床试验正式启动。同时,国家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冬虫夏草人工抚育及野生抚育研究及产业化示范项目取得突破性进展,40亩野外抚育示范基地4,已产出三年生冬虫夏草4万余条,商品规格全部达到藏虫草一级标准,其中有5%达到藏虫草特级以上标准,2017年收获的最大单条虫草重达1克。


  2017年,太极集团还在四川、西藏、青海等冬虫夏草产区启动冬虫夏草野生抚育"百、千、万"工程项目:利用道地产区原产地生态环境,由产区农牧民提供适合冬虫夏草生长的土地以及人力,太极集团提供冬虫夏草野生抚育技术及生产材料,进行冬虫夏草抚育。此举旨在在保证冬虫夏草药材的道地性的同时,助推藏区经济社会发展,建立藏区特色优势企业。


  此外,太极集团瞄准大健康产业,提早谋划布局,太极医药研究院全面开展相关产品的研发,太极水、太极天胶、太极乌发露等已在国内外上市。


太极集团位于四川康定的冬虫夏草基地。(图片由太极集团提供)


大数据应用民族药走向世界


  当前,中医药迎来走向国际的好机遇。然而,中成药不合理使用、知名品牌少等问题,严重阻碍我国中医药走出国门的步伐。


  为将中国自主品牌太极藿香正气液向海外推广,太极集团开展了藿香正气液百万例真实世界研究项目,用大数据证明中医药的确切疗效。


  2018年,全国近10万名医生、103所医学院校自发加入到项目中,项目首席专家组由中国工程院院士樊代明担任主任委员,中国中药协会会长房书亭、成都中医药大学校长余曙光担任副主任委员,西京医院、北京中医医院和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等单位的21位专家组成技术委员会。


  在专家及大批医生的大力支持下,项目研究工作进展顺利。目前,项目已获国际权威机构认同,在WHO国际临床试验注册平台完成注册。


  该项目的启动和顺利完成意义深远。一方面,可以弥补传统中医药研究大数据缺失短板,为国内外市场使用藿香正气液提供广泛科学的循证医学依据;另一方面,可以与国际充分接轨,为民族药品牌走向世界奠定基础。


再展宏图迈向世界500强


  大时代开启大变革,大变革淬炼强企业。未来,太极集团将通过五大战略,向世界500强企业进发。


  一是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建设中医药海外推广服务基地。


  二是借力百万例大数据战略,收集药物安全性、有效性、稳定性证据。


  三是借力有序营销战略,带动太极集团药疗产品销售、食疗产品销售、心疗产品海外销售。


  四是借力中药材标准化种植战略,提高原料药材质量。原料药材质量是药品疗效的根本保障,未来3年,太极集团计划在重庆市涪陵区发展20万亩中药材种植基地,将涪陵打造成全国中药材种植之乡。


  五是借力强强联盟战略,打造"全国第一店"。市场竞争,终端为王,太极集团旗下桐君阁大药房、太极大药房已超过1万家,门店总数连续10年居全国第一。未来5年内,太极集团计划在全国控股或参股3万家零售药店,实现医药工商企业"产品+资本"的深度合作,优化供应链,打造中国医药连锁领域的"全国第一店"。


  坚定不移迈向世界500强企业是太极集团30年内要实现的发展目标。前行路上,离不开国内外众多高等院校、权威专家的大力支持,太极集团将与澳门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携手努力,为人类健康贡献力量。

(责任编辑:)

分享至

×

右键点击另存二维码!

    相关阅读
网民评论

{nickName} {addTime}
replyContent_{id}
{content}
adminreplyContent_{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