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医改各项成果 推进健康服务业发展

  • 2019-09-12 15:08
  • 作者:魏子柠
  • 来源:中国医药报

  2013年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向纵深推进的攻坚之年,也是全面实施“十二五”医改规划的关键一年。这一年,我国卫生领域发生深刻变化——原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正式成立,我国医改翻开了新的一页。


  圈定26项医改任务


  2013年6月28日,全国医改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在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出重要批示,提出要把推进医改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任务,坚持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向深化改革要红利,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医疗卫生事业。同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3年主要工作安排》(以下简称《工作安排》),要求各部门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全面实施“十二五”医改规划,着力加快各项医改重点工作的配套改革,巩固已有成果,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新突破。


  各部门工作任务分工明确。《工作安排》提出26项工作任务,涉及加快健全全民医保体系、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新机制、积极推进公立医院改革、统筹推进相关领域改革四方面。


  关键环节取得新突破,深化医改成效明显。一是全民医保体系建设加快推进。城乡居民医保政府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280元。到2013年底,全国新农合参加人数达到8.02亿人,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达到75%左右。90%的统筹地区实现了省内异地就医即时结报。28个省(区、市)实施大病保险试点,疾病应急救助制度初步建立。二是基层医改成果得到巩固完善。2 0 1 2年版《国家基本药物目录》正式实施,涵盖520种药品,基本药物制度已覆盖全国80%以上的村卫生室。印发《关于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的指导意见》,实现医师培训制度与国际接轨。出台《全国乡村医生教育规划(2011-2020)》,开展乡村医生执业(助理)医师考试试点,推进乡村医生签约服务试点工作。三是公立医院改革力度不断加大。积极破除“以药补医”机制,制定实施《全国医疗服务价格项目规范(2012年版)》,探索建立理顺医疗服务价格、增加政府补助及医院合理控费的科学补偿机制。开展第一批311个县级公立医院改革试点评估工作,继续推进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


  统筹推进相关领域改革成效显著。一是中医药特色和优势进一步发挥。在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中首次设立并实施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全面启动“中医药服务百姓健康推进行动”,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等。二是社会办医取得新进展。制定了《关于加快发展社会办医的若干意见》,加快推进社会办医。截至2013年底,民营医院达到1.13万多家。三是信息化建设步伐加快。印发《关于加快推进人口健康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意见》,统


  筹推进各项信息系统建设。


  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


  截至2013年8月,全国将近2000个县及县以上医疗机构开展了以取消“以药补医”机制为关键环节的综合改革。


  搞好第一批试点评估,深化县级公立医院改革。2013年,国务院医改办会同有关部门专家对第一批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开展评估。评估结果显示,试点县基本取消了15%的药品加成。在取消15%的药品加成后,各地对医院减少的收入采取三种补偿模式:一是通过增加财政投入补偿;二是通过调整医疗服务价格补偿;三是通过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和增加财政投入双管齐下补偿,多数省份采取这种模式。2013年底,国家启动第二批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


  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力求在三个方面取得突破。一是公立医院便民惠民进一步强化。二是继续推进17个试点城市公立医院体制机制综合改革。三是推进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县级公立医院改革的核心任务是:保证改革的公益性;在人事制度改革上突破;完善县级医疗机构药品耗材采购机制;推进支付方式改革;取消以药补医。


  基层综合改革再深化


  2013年2月10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和基层运行新机制的意见》; 同年3月15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2012年版)》公布,基层综合改革步入全面深化阶段。与2009年版基本药物目录相比,2012年版增加了213个品种,且面向全国各级医疗机构。


  2013年6月6日,《关于做好2013年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的通知》印发,2013年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补助标准提高到30元。新增经费主要用于做实做细做深当时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进一步扩大受益人群范围,强化基础性服务项目。


  2013年下半年,国务院派出督查组,对各省(区、市)贯彻落实国务院有关基层医改政策情况进行专项督查。督查结果表明:


  一是在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的基础上,山西、江苏、安徽、陕西等地实现了基本药物在村卫生室全覆盖,北京、天津、海南、四川、青海等地在半数以上的非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了基本药物制度,药价明显低于当地零售药店。


  二是超70%的医务人员反映收入增加。各地按照中央要求重新核定编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编制总量增加,服务职能得以强化。实行了全员聘用和岗位管理制度,建立起了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用人机制。绩效工资比例提高,有的达到70%。乡村医生待遇明显改善,各地从财政补助、新农合补偿和政府购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三方面,完善乡村医生补偿措施。


  三是大多数省(区、市)出台了新的基层医改方案。截至2013年底,全国有20多个省(区、市)出台了落实《关于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和基层运行新机制的意见》的实施方案。调查结果显示,超过90%的群众反映看病更方便了,超过80%的群众反映看病便宜了,患者对就医环境的满意度大幅提升。


  健康服务业成为关注热点


  2013年8月2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同年9月28日,《国务院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正式发布。《意见》指出,到2020年,健康服务业总规模达到8万亿元以上,基本建立覆盖全生命周期、内涵丰富、结构合理的健康服务业体系,打造一批知名品牌和良性循环的健康服务产业集群,并形成一定的国际竞争力,成为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


  健康服务业包括医疗护理、康复保健、健身养生以及与健康相关的众多领域,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内容和薄弱环节。2013年,我国健康服务业的产值仅占GDP的6%左右,而当时美国健康服务业的产值已经占到其GDP的17.6%。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重点在增加供给侧、改革供给侧,核心要确保质量,关键靠改革创新。2013年,我国健康服务业有关66家上市公司中,63家为制造企业、3家为服务业。而美国健康服务业前20家企业中,17家为服务业,仅3家为制造业。由此可见,我国健康服务业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作者系中国医药教育协会医改专家)


(责任编辑:齐桂榕)

分享至

×

右键点击另存二维码!

网民评论

{nickName} {addTime}
replyContent_{id}
{content}
adminreplyContent_{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