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吃得更安全?

  • 2020-02-26 13:39
  • 作者:严志农
  • 来源:中国医药报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全国上下都全面投入到疫情防控中。作为普通民众,“戴口罩、勤洗手、不聚集”已成为共识。但除了防止被病毒感染,我们还应重点关注家庭环境中的食品安全问题,预防食源性疾病发生。


  据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的监测数据,我国55%的食源性疾病发生在餐饮环节,其中40%发生在家庭里。餐饮造成人生病的主要原因是误食误用、食品原料污染和腐败、生熟不分、加工不当、存储不当、人员和设备污染以及水不干净等。疫情防控期间,大多数人都在家就餐,尤其要注意上述可能导致疾病的原因,特别是一些烹饪和就餐的习惯问题。


  世界卫生组织提倡,家庭环境中食品安全要注意五大要点:保持清洁、生熟分开、做熟做透、保持食物的安全温度、使用安全的水和原材料。


  保持清洁


  清洁可以分为人和厨房环境的清洁。在特殊时期,如果家里有人生病,做饭的人一定要保持手部干净。建议大家洗手时按照标准的洗手步骤,做到接触食品前要洗手,准备食品期间尤其是接触生肉类之后要洗手,饭前便后勤洗手。就餐时,家人之间要保持一定的距离,尽量做到分餐制,不要给别人夹菜,如果需要,用公筷公勺盛菜。要对案板、刀具、碗筷、锅灶、餐桌等及时清洁和消毒,并适当存放,避免污染和发霉。同时,还要注意避免虫、鼠以及宠物进入厨房、接近食物。


  生熟分开


  在购买生肉、禽类和海产食品时,要注意与其他食品分开放置,储藏时最好放在冰箱的冷冻箱。处理生的食物要有专用的设备和用具,如果没有单独的案板和刀具,一定要注意食物的处理顺序,先切即食食品(如火腿和水果),再切生食。


  据报道,我国三分之一的家庭可以做到用单独的案板和刀具处理生熟肉;一半的家庭会选择用清洁剂洗涤案板。由此可见,生熟分开的习惯亟待养成。


  做熟做透


  4℃~60℃被称为食物的“危险温度范围”。在此温度区内,食物中的多数细菌都能快速生长。积累到一定数量的有害细菌若被吃下肚,就可能引起人体的疾病。因此,食物要彻底做熟,尤其是肉、禽、蛋和海鲜食品,要保证食品中心温度达到70℃以上。如果可能的话,最好使用食品级温度计准确监测食品温度。此外,熟食再次加热要彻底,如果用微波炉再次加热食品,要注意加热均匀。


  适当存储


  疫情防控期间,很多家庭会购买大量食品,要注意合理安排储藏,避免食物腐败和浪费。所有熟食和易腐烂的食物应及时冷藏(最好在5℃以下),肉类根据需要储存在冷藏箱和冷冻箱中。需要注意的是,食物及时储存在冰箱中,时间也不能过久(常见食物在冰箱内的储存时间见表)。冷冻食品不要在室温下化冻,最好使用微波炉解冻、冰箱冷藏室解冻和清洁流动水解冻三种方式。做熟的食品在室温下存放时间不得超过两个小时。外卖食品也应保持在两个小时内食用完,吃不完应该及时储存到冰箱中。


490F21DED53D12BCD2AA43C93F182930


  食材安全


  购物时要杜绝野生动物产品。为了尽量避免外出,大家可以选择可信任的超市,通过网上平台购买食物。做到及时贮存,合理安排存贮时间,保证食材的安全性。快递员在运送食物的过程中要避免交叉污染。


  目前正处于疫情防控的关键阶段,希望大家在做好防护的同时,多关注家庭食品安全,健康平安地度过这段特殊时期。(作者单位:沃尔玛食品安全协作中心  本栏目由沃尔玛食品安全协作中心冠名支持)


(责任编辑:申杨)

分享至

×

右键点击另存二维码!

网民评论

{nickName} {addTime}
replyContent_{id}
{content}
adminreplyContent_{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