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战“疫”话名药(十)

  • 2020-03-12 22:35
  • 作者:邱模炎 邹浩
  • 来源:​中国食品药品网

  45、柽柳


  【性味】甘,辛,平。


  【归经】肺、胃、心经。


  【功能】疏风,解表,透疹,解毒。


  【解读】柽柳又名西河柳,多生长于河流冲击平地带,其开花如红蓼,颇为美观,又常被栽种为观赏植物。药用柽柳为其干燥嫩枝,其味辛甘而性平,中医讲味辛则发散,故其有疏风解表透疹的功效,常可用之治疗感冒,咳嗽以及痘疹透发不畅。


  【治疫应用】《本草汇言》中记载柽柳可以凉血液中的热毒,可以使痧疹透发出来,痧疹只有透发出来,其毒邪才可清除。《得配本草》中记载柽柳还具有清解感受瘟疫邪毒之气而心烦燥乱的作用,可以打通肌肉中邪气阻结的地方,凡是感受了风热邪毒等,都需要使用柽柳,才能使邪气由内达表而解。而对于痘疹已经全部透发的,或者平素身体虚弱容易出汗的患者不适合使用。


  【治"疫"故事】相传太仓民间流行一种怪疾,无医可治,民可不堪言。观音菩萨闻之,化成一位癞头和尚前来送药治病,刚开始百姓们都不相信,后来一位奄奄一息的老婆婆喝了癞头和尚用赤怪柳煮的药汤之后,怪病奇迹般地好了。老婆婆奔走相告,渐渐人们的怪疾痊愈了,正当人们要感谢癞头和尚之时,观世音菩萨显现真身,驾云而去。当地人们为感谢菩萨的恩德,便塑了一尊手持赤柽柳的观音宝像供奉起来。(邱模炎、邹浩)


  46、枳壳


  【性味】苦,辛,酸,微寒。


  【归经】脾、胃、大肠经。


  【功能】理气宽胸,行滞消胀。


  【解读】"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枳壳为芸香科植物酸橙及其栽培变种或甜橙的干燥幼果。其味酸而苦,气味辛香,性微寒。中医讲辛能行气,所以枳壳有行滞消胀的作用。枳壳在传统炮制过程中,需压扁、切片,断面形如眼状,故又称其为"凤眼枳壳"。此外枳壳入药还需经过发酵,以使得其能够达到更好的药效,其中以枳壳表面有星星点点的白斑者为佳。


  【治疫应用】在《得配本草》中记载枳壳,配伍石膏,瓜蒌仁,可以达到祛除瘟疫热邪的功效。现代药理学研究发现,枳壳除行气消胀外,还可以治疗脏器下垂。但是,也需注意,因枳壳行气作用较强,故对于孕妇应当慎用。(邱模炎、邹浩)


  47、威灵仙


  【性味】辛,咸,温。


  【归经】膀胱经。


  【功能】祛风除湿,通络止痛。


  【解读】威灵仙为毛茛科植物威灵仙、绵团铁线莲或东北铁线莲的干燥根及根茎。民间传说,从前有座威灵寺,寺中的和尚善用一种草药治疗风湿痹痛,骨鲠卡喉,疗效如仙草一样灵验,故而得名威灵仙。中医认为威灵仙味辛而咸,性温,主要作用于膀胱经,具有祛风除湿,通络止痛,消骨鲠的作用。现代药理学研究,威灵仙具有抑制炎症,镇痛的作用。同时,威灵仙可以使食道平滑肌松弛,增加蠕动,从而起到使故鲠脱落的作用。


  【治疫应用】《本草汇言》中记载其可治疗因感受瘟疫邪气或暑热而导致的头晕,流涕,或因感受风寒、瘴气,而面目俱黄,或周身色黑的症状。《开宝本草》中亦记载,长期服用威灵仙,可以防范瘟疫,疟疾。但需要注意的是,本品性味辛散,长期服用会损伤人体正气,因此气血虚弱,没有感受风寒湿邪的人慎用。


  【治"疫"故事】经络内联脏腑,外络肢节,运行气血,协调阴阳。对于整体强盛而局部经络不通之人,可用疏通经络防疫法,代表药物就是威灵仙。《开宝本草》谓:"主诸风,宣通五脏……久服之,无温疫疟"。(邱模炎、邹浩)


  48、香附


  【性味】辛,微苦,微甘,平。


  【归经】肝、脾、三焦经。


  【功能】行气解郁,调经止痛。


  【解读】香附为莎草科植物莎草的干燥根茎。于秋季采挖,燎去毛须后晒干使用,或者用醋炒制,称为"醋香附"。中药炮制中讲,醋制引药如血分,增强其活血的功效。从作用部位上看,香附主要作用于人体的肝、脾及三焦。香附味辛,微苦,微甘,性平,辛可行气,气行则郁结才可以打开,后世开郁名方"越鞠丸"中就用到了香附;香附本为行气药,但又能入血分,所以前人称它为"血中气药",意思是能入血分的行气药。能理气调经(调整月经周期),对妇女因情绪不畅、肝气郁滞而引致的月经不调,过期月经未至,痛经等症有效,因此前人又称香附为"女科要药"。


  【治疫应用】《本草纲目》记载香附还具有祛除寒毒邪气的作用。


  【战"疫"故事】香附,又叫索索草,传说从前有个姑娘叫索索,天生丽质,心地善良。有一年,古砀郡大旱,十月无雨,百草皆枯。索索迫于生计嫁到黄河边的一个茅庄,不料这里正闹瘟疫,大人小孩胸闷腹痛,自从索索嫁来以后,丈夫安然无恙,问索索,索索也不知,丈夫隐约感到,索索身上有股香气,断定这是驱疫的奥秘,于是便让索索外出给众人治病,不几天,全村人又都露出了笑脸。因此,流传至后世认为香附具有祛除疫毒邪气的作用。(邱模炎、邹浩)


  49、香薷


  【性味】辛,微温。


  【归经】肺、胃经。


  【功能】发汗解表,和中利湿。


  【解读】香薷,又名香茹,为唇形科植物江香薷的地上部分。其味辛、性微温,中医讲辛味具有发散的作用;性微温,可以散寒邪,或温散寒湿。由于香薷性微温而发散之力较麻黄缓和,故适用于夏天贪凉而致的外感寒湿之证,又称之为"夏月麻黄"。但是香薷多少具有一定的发散作用,气虚的病人不适合过多服用,而对于夏日中暑的患者,因暑邪多伤津耗气,也不可过用香薷,只有因乘凉饮冷,导致身体的阳气被阴邪困阻,表现为头疼发热,烦躁口渴的患者才适合使用,《本草纲目》中就曾详细讲述过这个问题。


  【治疫应用】在《名医别录》记载了香薷可以治疗霍乱引起的腹痛呕吐泻下,还可以消散水肿。


  【治"疫"故事】将芳香药末装入香囊中,佩挂于胸前,借药气味挥发可以防治疾病。香药香囊充分体现了中医"治未病"的思想,正是利用了传统的鼻嗅给药方法,借芳香性药物的清气之正,鼓舞人体之正气,辟除秽浊之邪气,使正气渐复,机体免疫力增强。防病香囊当以芳香辟秽解毒为原则,可选用藿香、苍术、白芷、草果、菖蒲、艾叶、冰片等制成香袋,佩挂胸前,常闻香包,晚上放在枕边。(邱模炎、邹浩)


  50、前胡


  【性味】苦,辛,微寒。


  【归经】肺经。


  【功能】散风清热,降气化痰。


  【解读】前胡又名姨妈菜,其性微寒,味苦、辛,归肺经。具有降气化痰,散风清热的功效,中医认为辛味的药可以发散,寒性药物可以清热,所以风热感冒需要用发散的药物将风热邪气从肌表祛除。所以前胡临床用于发热咳喘,咯痰黄稠,风热咳嗽痰多等症。有很多知名化痰止咳类的中成药,如急支糖浆、羚羊清肺丸、儿童清肺丸、川贝止咳露、止嗽化痰丸、午时茶胶囊等,其中都用到了前胡。现代研究表明,前胡具有祛痰、抗菌、抗病毒、扩张冠脉、利尿等作用。


  【治疫应用】《日华子》指出前胡可以疏通五脏,治疗霍乱吐泻抽筋,骨关节疼痛发热,反胃欲吐,气喘,小孩子疳积不消化,营养不良。前胡不仅是一味临床常用药,其嫩苗也有较高的食用价值,在民间常作野菜食用,口感鲜嫩,气味芳香。(邱模炎、邹浩)


(责任编辑:申杨)

分享至

×

右键点击另存二维码!

网民评论

{nickName} {addTime}
replyContent_{id}
{content}
adminreplyContent_{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