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庆阳:纵向一体化平台是CRO行业发展趋势

  • 2020-05-18 14:06
  • 作者:满雪
  • 来源:中国食品药品网

  5月15日,由中国健康传媒集团主办、中国医药报社承办的“创新研发时代下的CRO发展趋势线上研讨会”,邀请四位CRO行业资深人士,从多个角度对CRO行业的发展进行了深入探讨。会上,凯盛研究院医药行业首席分析师廖庆阳就CRO行业发展趋势作主题发言。文字实录如下。


  疫情防控期间,受我国疫情防控工作到位、患者入组成本低等因素影响,很多跨国制药企业已不再局限于选择全球规模较大的CRO/CDMO合作,而在我国寻找性价比更高的外包服务供应商作为替代。此次疫情凸显了我国医药供应链的价值,高度的安全性、稳定性得到进一步认可,未来医药外包产业转移趋势将会进一步加速。


  纵观整个制药行业,随着基因治疗、小分子药物等新一轮新型制药技术的发展,以及美国FDA审批节奏加快带动海外市场持续增长;而随着全球产业链转移,新药研发海外订单大量流入中国,使中国CRO企业市场占有率提升,形成了CRO行业发展强大的海外驱动力。在我国药品审评审批制度改革和“三医”联动改革的推动下,国内诸多大型药企面临转型发展压力,纷纷加大药物研发投入,广泛吸引人才,同时快速充实品种。在此背景下,大量转型企业需要更深入地与CRO合作,尤其与在新药研发、临床试验等方面有充分理解和技术储备的CRO公司进行深度合作。此外,国内生物技术公司的崛起,需要强有力的外部力量支持研发,这使国内CRO渗透率大幅提升;且目前生物技术公司融资渠道更加多元化,大量用于药物研发的融资也会流入CRO行业。


  那么,为何我国CRO行业发展能够如此之快?


  首先,成本优势显著。我国CRO有相对低成本基础上的高研发质量,这促使全球医药外包市场向中国等亚太地区转移。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在厂地、原材料及人力资源上具有明显的成本优势,临床前和临床试验各阶段的研究试验费用仅为发达国家的30%~60%。


  其次,医药市场转型催生外包需求。国内医药外包市场规模持续扩大。在医保支付改革背景下,一方面,医药市场面临巨大转型,医药企业将从研发质量管控、品种优势角度考虑投入,而无论是药企还是CRO,还应以超前眼光研判药品品种和技术储备是否符合未来国内医药行业3~5年的终端需求趋势;另一方面,药企要在战略层面考虑——到底什么才是患者需要的药品,而这些药品有多大的市场空间。对于CRO行业来说,及早谋篇布局,或可获得更高的市场占比、维持较高的市场增长。


  此外,国内新药研发环境改善,创新药上市进程加速。自2015年以来,我国药品审评审批改革纵深推进,尤其是新修订《药品管理法》《药品注册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的出台,药品审批理念和审批效率发生变革,新药上市速度不断加快,新药研发的CRO渗透率不断提升,这成为CRO行业景气度持续上升的前提。


  CRO与制药企业的命运休戚相关,而新药研发,尤其是生物类医药研发的CRO服务,将成为行业发展新机遇。当前,随着医保支付改革进入“深水区”,传统利益品种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国内传统制药企业纷纷大力投入研发,寻求创新转型。对于生物技术公司来说,融资如火如荼,而这些资金大部分将用于药物研发相关投入。


  基于以上分析,对于CRO行业而言,纵向一体化平台将是其发展趋势。新药研发是一个系统化工程,高标准、全产业链、与客户有长期合作关系的医药研发服务企业将具有相当程度的竞争壁垒,纵向一体化发展成为外包服务龙头的重要战略布局。产业链的上下延伸是目前全球医药外包行业的发展趋势,通过与现有客户的紧密合作关系,进一步承接与客户现有项目相关的其他研究与生产外包工作,从而打开产业链某单一阶段市场的天花板,并与客户进入到更深层次的合作中。(中国食品药品网记者满雪整理)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责任编辑:张可欣)

分享至

×

右键点击另存二维码!

网民评论

{nickName} {addTime}
replyContent_{id}
{content}
adminreplyContent_{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