蜈蚣、全蝎:药性走窜 善治顽症

  • 2020-05-21 10:34
  • 作者:施仁潮
  •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不少因为关节肢体损伤而吃过中药的病人都会有这样的感受:药味难闻、药难喝。治疗外伤中药会伤胃,因为其中往往会用到动物药,尤其是虫类药。从千百年的中医理论来说,虫类药性走窜,在蠲痹通络方面,能达一般草木所不达。譬如蜈蚣,《本草纲目》说它“盖行而疾者,惟风与蛇,而蜈蚣能治蛇,故能截风。”又如全蝎,《玉楸药解》说它穿筋透骨,逐湿除风。


  这里所说的“风”,就是我们常见的一类疾病,中医统称为痹证,常见的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痛风、强直性脊柱炎即属此类。从现代药理研究来说,虫类药除了有一定药理作用外,还含有多种活性成分,其蛋白又与人体接近,容易吸收,所以被用于治疗和保健。


  蜈蚣全蝎治顽症


  蜈蚣有毒,众所周知。倘若在一个中医的处方当中看到了蜈蚣,许多人的第一反应,大概就是以毒攻毒。


  事实确是如此,大部分虫类药都是有毒的,取其药性之“毒”来治疗疾病。蜈蚣与全蝎,二者共为有毒之药,都有息风镇痉功效,前者走窜之行速,搜风解毒,后者通络止痛,攻毒散结,合而用之,能有效缓解关节僵硬肿痛。


  在中医界,善用虫类药的要数国医大师朱良春。在《本草中国》第二季纪录片中,介绍了他女儿朱建华传承父亲经验,为患者刘娟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案例,其中就用到了蜈蚣、全蝎这两个虫类药。


  患者刘娟打理一个小工厂,平时工人不够的时候,自己也常常要上手顶班,一做就是好几个小时,时间一长,病痛就开始了,双手关节部位肿胀僵硬,去医院一检查,血沉和类风湿指标都严重超标,被诊断为类风湿性关节炎。


  中医认为,不通则痛。这一类病多慢性病,多缠绵伤身,伤及阳气精血。阳气亏虚,精气不足,而肾主骨生髓,为先天之本,所以治疗上需要蠲痹通络治其标,益肾壮督治其本,其中虫类药就起到了蠲痹通络的作用。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刘娟的血沉指标下降了很多,她自己很高兴,虽然这药不好喝,但是药效还是很可观的。


  痛风强直皆有效


  很多患者最早对我的认识就是从治疗痛风和强直性脊柱炎开始。十多年前,我为37岁的吕先生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当时重用了全蝎和蜈蚣。吕先生在2006年就被诊断为强直性脊柱炎,一直在我这里服用中药:发作时清利湿热、凉血逐瘀,稳定时补肾活血、搜风逐邪。他坚持服药治疗与调养,病情稳定,身体状况很好。


  在我记载的病案中,还有许多关于虫类药使用的成功案例。其中在痛风发作期的使用,以及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骨肿瘤等慢性病的治疗,认准需要祛风止痛、搜风通络的,用之颇验。


  心脉痹阻显神威


  中医说的“不通则痛”,可发生于肢体,也可发生在我们的体内,其危险系数更高,比如胸痹,也就是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中的一种。


  当前,慢性病已成为我国居民健康的主要威胁,其中心脑血管疾病在城乡居民主要疾病死亡的构成比中,已经占了40%以上,成为我国居民第一致死病因。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记载了一种中成药——通心络胶囊,其中就是以全蝎、蜈蚣同用,配合人参、水蛭、檀香等,用于冠心病心绞痛属心气虚乏、血瘀络阻证,症见胸部憋闷,刺痛、绞痛、固定不移,心悸自汗,气短乏力,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细涩或结代。该药还同时用于气虚血瘀络阻型中风病,症见半身不遂或偏身麻木,口舌歪斜,言语不利。国医大师朱良春曾将该方配成丸药使用,认为最大的特点是可以根据主症不同,各药用量可以调整,并作适当加减,疗效较胶囊更好。


  大量医学研究表明,通心络胶囊可多角度全面保护人体整个血管系统,有效防治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等心血管疾病。因此,“通心络胶囊治疗冠心病的研究”荣获2000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通心络胶囊被《冠心病合理用药指南》《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诊断和治疗的中国专家共识》《急性心肌梗死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等收录,成为推荐用药。(施仁潮浙江省立同德医院)


(责任编辑:刘思慧)

分享至

×

右键点击另存二维码!

网民评论

{nickName} {addTime}
replyContent_{id}
{content}
adminreplyContent_{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