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瓴HCare2020峰会成功举办 业界领袖讲透全球健康产业八大趋势

  • 2020-08-10 19:03
  • 作者:
  • 来源:中国食品药品网

  为提速生物技术创新、提升医疗健康水平、加速大健康产业发展,高瓴HCare全球健康产业峰会8月8日正式启幕。


  首次亮相的"高瓴HCare全球健康产业峰会",聚集了来自三大洲的130多位演讲嘉宾,在16个主题论坛里带来了40场高品质的学术、产业探讨。24位中外院士、科学家、学科带头人探讨医学和生命科学未来,6家全球新冠疫苗一线企业透露最新研发进展……论坛吸引了超过1000家医疗医药企业、1500多家投资机构以及13000多名注册嘉宾齐聚一堂。这样大咖云集,干货满满的行业盛会,在为期五天的时间里,收获了UGC及直播平台上2.3亿的话题关注,体现了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公众对健康产业的期待和关注。


  巅峰对话


  本次论坛邀请到产学研医代表,代表人物如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院校长王辰院士,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所长、百济神州创始人王晓东院士,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教授,Mayo Clinic国际部总裁G.Anton Decker先生,与高瓴联席首席投资官、合伙人易诺青先生,专家们就疫情防控常态化时代健康产业未来发展前景展开巅峰对话。


高瓴HCare峰会

从左至右分别为:G.AntonDecker、王晓东、王辰、张文宏、易诺青


  盛会的举办与高瓴在全球大健康产业多年的布局深耕密不可分。最新统计显示,高瓴已在全球范围内基本完成了生物医药、医疗器械、高端医院、医药零售等全产业链覆盖,投资了160多家企业,其中中国企业超过100家,总投资金额超过1200亿元人民币,投资企业总市值超过2.5万亿元。


  王辰院士在峰会致辞中表达了对医疗和大健康产业未来发展的信心:"此次疫情让我们更深刻地认识到,健康事业是关乎民生福祉、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全稳定的主流社会事业。在未来的经济发展模式中,相对于衣食住行等消费增长,健康相关的产业增长空间是巨大的,完全称得上是'未来的第一大产业'。"


  疫情也并未阻断健康产业的跨国交流合作。通过越洋视频连线,美国的Mayo Clinic国际部总裁G.Anton Decker表示,在当下情况下,更要加强全球医产学研联动:"我们的研究者,包括病毒学家、微生物学家、传染病专家以及重症专科医师,每天要从全世界各地了解到不同信息,对新冠病毒展开科学研究,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这件事上,我们需要全球通力合作。"


  实际上,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也客观上加速了产学研医之间的深度融合。"今天健康产业生机勃勃的景象,就像当年信息产业爆发前夜一样,上下游之间正在发生越来越强烈的耦合效应,通过产学研医通力合作,构建一体化创新生态,将大大降低整个行业的创新成本,加速药物和医疗器械研发的迭代速度,创造巨大的增量价值。"作为HCare峰会的主办方,高瓴联席首席投资官、合伙人易诺青表达了对全球医产学研融合的期待。


  这也正是高瓴主办HCare全球健康产业峰会的初衷。"如同在信息产业中,谷歌有I/O大会,微软有Build大会,那我们大健康产业从今天起有了HCare峰会,'HCare'将成为会议的永久性IP,成为全球健康产业伙伴的接头暗号,成为大健康产业融合创新的号角。"易诺青表示。


  战“疫”进展


  王辰院士表示,新冠肺炎疫情不会很快过去,未来依然存在不确定性。"不同病毒株不断的进化和变异,其传播性和致病性发生动态变化,加上各株在传播中所遇到的隔离等社会干预、疫苗等科技干预不同,每个病毒株及其所致疫情的'命运'会大不相同,使得预判疫情的难度极大,精确预测几近不能。"


  对于公众关心的"疫情是否会在秋冬季节卷土重来",张文宏教授认为,所谓的秋冬第二波疫情,是以第一波的结束为标志的,现在全球范围内第一波并没有结束,所以,"第二波疫情"目前还是伪命题。他也同时强调,"得益于比较完整的抗疫策略体系,中国最差的时刻已经过去。"


  与会嘉宾也对人类终将战胜病毒表达了乐观的共识。"从科学的角度来看,如果回望过去30多年,人类基本上已经征服了三种非常重要的病毒,乙肝、HIV、丙肝。人类科学研究的能力,整个社会对新冠病毒的重视程度,必将促使科学家们能够做出疫苗,找到高效的治疗方法。"王晓东院士表示。


  在新冠治疗性特效药短期很难出现的情况下,疫苗就成为最好的解决方案。作为此次主论坛一个重要环节,多年深研医药健康产业的易诺青,还分享了高瓴对全球新冠疫苗研发进展的研究。


  他梳理了新冠疫苗研发的五大类技术路线——分别是灭活疫苗、腺病毒载体疫苗、重组蛋白疫苗、核酸疫苗(包括mRNA和DNA疫苗)以及减毒疫苗——又以代表公司为例,介绍了各条路线的最新进展。


  其中,mRNA疫苗方面,全球第一个进入III期临床的美国生物制药公司莫德纳(Moderna),国内进度最快的苏州艾博生物(Abogen),腺病毒载体疫苗的代表企业康希诺生物,以及重组蛋白疫苗的代表企业三叶草生物,此次都参加了HCare全球健康产业峰会,并在"新冠治疗性抗体及疫苗分论坛"现身说法,分享各自研发进展。


  公开资料显示,基于在生物医药创新产业的长期深耕,高瓴多年来投资了多家新冠疫苗研发的前沿企业,除了Moderna、三叶草生物,与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共同开发新冠病毒中和抗体的君实生物也出席了“新冠治疗性抗体及疫苗分论坛”。


  融合发展


  作为大健康产业的全球顶级峰会,医学产研融合是本届峰会的最大亮点。


  "做临床的,做研究的,做产业的,应该通过跨行业交融,形成雄浑的交响乐。"王辰院士表示。


  张文宏也认为,许多临床问题,从前端的基础研究,再到临床研究,再到产品出来,都需要创新和跨行业融合才能解决。


  "未来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我们相当多的疾病,都会对健康产业有一个期待。也希望看到更多的王晓东院士们从医疗和科研前端走到后端,根据临床的需求来设计产品,也期待王辰院士主导的国家呼吸医学中心,能与整个临床网络融合在一起,为所有的科学家、产业进行赋能。"张文宏表示。


  除了从医疗端到科研端,再到产业端的纵向交融,医疗机构与医疗机构、科研端与科研端、产业端与产业端之间的横向交流也非常重要。


  为了拉近全球医疗健康产业之间的距离,促进各个行业端在同一领域的横向交流,本次HCare峰会设计了1场主论坛、15个主题分论坛。来自亚洲、美洲、欧洲的130多位演讲嘉宾,将带来16场直播、40场讲座。另外,600多位企业高管,1000多家医疗医药企业,1500多家投资机构,以及超过13000名注册嘉宾参加了此次峰会。


  在接下来的三天里,来自全球产业界和医疗界的与会嘉宾,将主要围绕全球新冠疫苗及治疗性抗体研发进展、细胞治疗前沿及进展、孤儿药研发创新和市场准入、临床研究创新实践、基因治疗领域的机遇及挑战、RNA和mRNA疗法从罕见病到大适应症的拓展、心血管介入器械与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等全球医疗健康行业最前沿的方向,展开对话与交流。


  "我们希望汇聚平台的力量,关注健康领域每一个科学家、医生、患者、创业者的梦想、需求、向往,关注全球健康产业的生态繁荣,万物生长。"易诺青表示。


  发展趋势面面观


  1.疫苗产业最受关注


  本次峰会正值新冠疫情肆虐全球之际,新冠疫苗理所当然地成为了峰会关注焦点。在峰会主论坛上,王晓东院士、张文宏教授都谈及疫苗,金句频出。高瓴联席首席投资官、合伙人易诺青介绍全球新冠疫苗研发进展,"新冠治疗性抗体及疫苗"分论坛则邀请到了北京大学生物医学前沿创新中心主任谢晓亮、康希诺生物董事长宇学峰、上海君实首席运营官冯辉、三叶草生物董事长梁果、苏州艾博董事长英博等。此次峰会上,这些国内最前沿的疫苗及抗体的研究者和企业创始人做了专业演讲和分享,充分展示了新冠疫苗研发的"中国力量"。纵观整个峰会,新冠疫苗议题所占的比重最大,演讲嘉宾企业分量最足,观众关注度最高。嘉宾横向对比全球及中国疫苗研发力量,纵向剖析疫苗研发技术路径及进展,一个个精彩话题,一场场激烈讨论,将新冠疫苗的关注推向高峰。


  2.关注罕见病治疗引发患者共鸣


  无论是几年前催人泪下的电影《我不是药神》中的〝格列卫〞,还是最近备受关注的"70万一针的治疗脊髓性肌萎缩症的特效药——诺西那生钠注射液",罕见病的治疗尤其是天价治疗费用一直是民众关注的焦点。数据显示,我国罕见病患者人数将近2000万,除了诊断难之外,患者还面临着用药难、用药贵的困境。


  本届峰会"孤儿药研发创新和市场准入"分论坛关注中国罕见病患者的种种困境,以及全球罕见病用药研发企业最新动态。论坛上嘉宾们呼吁发挥中国罕见病联盟平台的作用,包括推动我国罕见病政策落地,提升我国罕见病诊疗水平,做孤儿药企业的牵线人反映企业诉求,为我国孤儿药企业在药物研发方面提供病患数据参考等等。北京协和医院党委书记张抒扬教授呼吁,针对罕见病治疗,建议设立一个更大的系统平台,对罕见病患者进行多学科会诊,长期跟踪治疗的系统方案。该分论坛引发了公众的极大共鸣,论坛评论区有注册嘉宾留言:"终于在国内顶级峰会上看到讨论孤儿药的话题了"。


  3.细胞疗法在中国的临床应用和商业化进程全面加速


  细胞治疗是近年最具前景的研究方向之一。业界普遍认为,国内即将迎来细胞治疗产品的上市,目前正是国内细胞治疗产品商业化的前夜。国内目前已有复星凯特、药明巨诺等企业的细胞免疫治疗产品获上市申请受理,受到了极大的关注。"细胞治疗产品前沿及进展"分论坛邀请了全球顶尖的细胞免疫治疗企业Lyell及Allogene Therapeutics的创始人,中国细胞治疗上市公司传奇生物联合创始人范晓虎以及临床专家周剑峰和潘静,共同交流免疫细胞治疗最前沿的技术难题和研发进展。细胞治疗领域的快速发展以及国内顶级肿瘤专家们对CAR-T疗法的认可和使用,也将极大地促进细胞疗法在中国的商业化进程。


  4.基因疗法药物或降价进入中国市场


  基因疗法可以实现一次性终生治疗,因此对患者和家人来说都是极大的福音。不过,由于基因治疗药物价格昂贵,所以很多拥有遗传性疾病和罕见病患者被挡在基因疗法大门外。2017年12月,首个获FDA正式批准上市的眼科基因治疗药物Luxturna定价是85万美元,随后获批的治疗脊髓性肌肉萎缩症(SMA)的基因药物Zolgensma定价为210万美元,成为史上最昂贵的药物。


  国外基因疗法药物之所以定价高昂,一方面是由于早期研发成本巨大,另一方面也是由于其药物应用方向主要针对罕见病患者,难以实现规模化量产。在"基因治疗领域的机遇及挑战"分论坛上,两家全球顶级基因疗法企业Beam Therapeutics和Regenx Bio的创始人,与国内基因疗法企业信念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博雅辑因探讨了基因疗法商业化的机遇和挑战,尤其是在市场售价、市场准入以及罕见病患者群体方面进行了很深入的探讨。未来Beam Therapeutics和Regenx Bio的产品有希望以中国相关罕见病患者能够接受的价格进入中国市场。


  5.RNA疗法和mRNA疗法获批数量或成几何式增长


  过去这10年,在基于RNA疗法的平台上,多款RNA干扰新药得以获批。在疫情期间,以mRNA为技术路径的新冠疫苗研发也走在了创新的前列。Moderna公司首个mRNA疫苗取得的阶段性成果,让这一疗法出现在聚光灯之下。未来不论是治疗还是预防,RNA疗法都是医学领域的一个全新的前沿阵地,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此外,在"RNA和mRNA疗法:从罕见病到大适应症的拓展"分论坛上,Moderna创始人预计未来10年,RNA疗法新药获批数量将会实现几何式的增长。


  6.搭建应急医学研究体系迫在眉睫


  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科技战线积极响应号召,联合组成科研攻关组,为打赢疫情防控战提供了有力科技支撑。但此次疫情应对也暴露出短板和不足,一是疫情监测、预警和早期发现能力有待提高,二是治疗药物和疫苗研发进程仍有待加快。在"新冠病毒基础科研及应急医学研究体系搭建"分论坛上,与会专家达成共识,未来需搭建应急医学研究体系,贯通基础研究、关键技术开发、临床诊疗救治及成果落地转化,形成公共卫生应急能力建设的闭环,提升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能力。


  7.心血管介入治疗国产创新提速


  心血管疾病是全球和我国发病率和致死率最高的疾病之一,而随着我国人口的老龄化,国内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还在不断提高。心血管介入作为一种不断创新的技术和治疗手段,市场需求巨大。经历了几十年临床与研发的钻研和探索,我国心血管介入领域正处于从全面学习到全面创新、从跟随并行到不断超越的历史进程。在心血管介入创新发展论坛,来自冠脉介入、结构性心脏病和心律调节的专家一致认为,产品和技术创新是我国心血管介入行业发展的源动力,临床诊疗和疾病管理体系的完善则为产品和技术创新提供了更加丰富的应用场景。未来,能够紧贴临床需求、始终坚持自主研发和不断创新的心血管介入本土企业,将会迎来更快的发展契机。


  8.远程医疗获全球广泛认可


  因疫情原因,在线诊疗模式的应用范围得到了极大的推广。在Mayo Clinic,远程诊疗已经被用来做患者管理服务体系,比如患者教育和肿瘤基因测序都可以通过远程诊疗的方式完成。此外,AI诊断也成为医生专家们极为感兴趣的话题,有专家甚至认为AI的应用可以提高年轻的检验科医生的水平,在能力和经验上匹配中老年主任医师水平。此外,在疫情期间,互联网医院给慢性病患者提供开处方和送药等服务,也逐渐被医生所认可,为公众所接受。当然,远程医疗对于患者的安全性仍是医生专家们考虑的第一要素。专家们提出,提供远程医疗服务的机构一定要有专业化的队伍,切实保障病人的安全;此外还要能够提供可及性的医疗健康保健服务。


  除了上述几大关注热点之外,本届HCare峰会还在血液肿瘤治疗、乳腺癌治疗、临床研究创新实践、呼吸疾病防治与人群管理、医疗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等医疗领域,开展了全球顶尖医疗专家之间的精彩交流,关于治疗方法创新、患者管理创新、AI诊断创新的医疗前沿应用,都在本届HCare峰会得以全面展现。


(责任编辑:张可欣)

分享至

×

右键点击另存二维码!

网民评论

{nickName} {addTime}
replyContent_{id}
{content}
adminreplyContent_{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