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稳提质 医药外贸转型升级加速推进——今年1—7月我国医药进出口情况分析

  • 2022-09-19 19:28
  • 作者:陈睿 石天放
  • 来源:中国医药报

     近两年,新冠肺炎疫情和国际形势从生产、运输等方面深刻影响我国医药行业的外贸情况。2022年1—7月,我国医药行业外贸情况总体平稳。随着疫情相关产品需求回落,市场逐渐回归理性,疫苗、医用敷料等疫情相关产品出口减少,医疗器械出口额下降,中药、西药进出口仍持续增长。


    当前,全球医药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我国医药行业处于全球供应链的中低端,仍需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努力实现高质量发展。


    整体运行平稳

    中西药类产品进出口持续增长


    根据海关数据,今年1—7月,我国医药类产品(含医疗器械类)进出口额1494.30亿美元,同比增长0.94%。其中,出口额945.71亿美元,同比下降2.54%;进口额548.59亿美元,同比增长7.54%;贸易顺差397.12亿美元。


    >> 中药类产品进出口持续两旺


    今年1—7月,中药进出口总额48.73亿美元,同比增长18.31%。其中,出口额32.71亿美元,同比增长22.82%;进口额16.02亿美元,同比增长10.05%。


    出口方面,植物提取物、中成药、中药材及饮片、保健品出口均保持增长。其中,植物提取物出口额20.73亿美元,同比增长30.21%;中成药出口额2.30亿美元,同比增长40.90%;中药材及饮片出口额7.76亿美元,同比增长2.71%;保健品出口额1.93亿美元,同比增长25.92%。植物提取物作为中药类产品出口的“主力军”,主要出口市场仍为美国,其次是我国香港地区,出口额占比分别为23.13%、10.05%。


    上半年受疫情影响,中成药海外需求较为旺盛,但主要出口市场仍集中于亚洲,包括我国香港地区、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出口额占比分别为51.97%、8.22%、5.85%,出口均价保持上升。

图片1


    进口方面,1—7月植物提取物进口额4.64亿美元,同比下降15.00%;中成药进口额2.37亿美元,同比增长50.45%;中药材及饮片进口额2.93亿美元,同比增长22.18%;保健品进口额6.07亿美元,同比增长18.64%。中成药、中药材、保健品进口额增长较快,植物提取物进口额下降。

图片2

   

    >>西药类产品外贸回归理性增长


    今年1—7月,西药类产品进出口总额700.70亿美元,同比增长16.11%。其中,出口额404.15亿美元,同比增长13.28%;进口额296.55亿美元,同比增长20.20%。


    出口方面,原料药出口额325.90亿美元,同比增长44.85%;制剂出口额38.78亿美元,同比增长19.49%;生化药出口额39.47亿美元,同比下降60.27%。原料药和制剂出口额稳定增长,生化药出口额明显减少。原料药方面,印度和美国仍是我国两大出口市场,抗疫类和非抗疫类原料药出口额均有良好增长。其中,非抗疫类原料药出口额增幅显著,如消化类原料药出口额同比增幅为38.37%,麻醉类原料药出口额同比增幅超过40%,氨基酸类、心血管类、中枢神经类原料药出口额同比增幅均在50%以上,均超过上年同期水平;与抗疫相关的品类,如解热镇痛类、激素类、维生素类、抗感染类原料药等出口额保持同比增长,头孢菌素类原料药出口额同比增长22.08%,青霉素类、大环内酯类原料药出口额同比增幅超过30%;呼吸系统类、四环素类原料药出口则出现下降,分别同比下降25.23%和15.72%。制剂方面,激素类制剂出口额同比增长54.87%,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其他抗感染类制剂保持增长,维生素类制剂出口额同比下降2.05%。生化药方面,受全球新冠疫苗接种需求回落影响,人用疫苗类产品出口较上年同期大幅下降,出口额8.46亿美元,同比下降88.74%,出口均价同比下降68.61%。

图片3


    进口方面,原料药进口额56.44亿美元,同比增长7.21%;制剂进口额133.96亿美元,同比下降3.46%;生化药进口额106.15亿美元,同比增长91.87%。随着疫情逐步平稳,境外生产恢复,对中国市场的出口开始出现恢复性增长。同时,随着对产品质量要求的提升,以及创新药研发特别是新冠病毒疫苗研发需求的提升,我国医药行业对高端原料药及生化药的进口需求也明显增加。

图片4


    >>医疗器械类产品外贸波动明显


    今年1—7月,医疗器械进出口总额744.86亿美元,同比下降10.87%。其中,出口额508.84亿美元,同比下降13.33%;进口额236.02亿美元,同比下降5.15%。总体而言,医疗器械类产品受疫情波动影响大,但仍具增长潜力。


    出口方面,我国医疗器械对部分市场出口额同比有所下降,特别是对美国、德国等市场下降幅度较大。从具体类别来看,医用敷料出口继续下滑,出口额47.72亿美元,同比下降56.37%,主要原因是随着全球产能不断恢复,国际市场上口罩、防护服等防疫物资供应相对充足,各个国家和地区对我国相关产品进口的依赖程度进一步下降;一次性耗材出口额186.65亿美元,同比下降11.81%;医院诊断与治疗设备出口额204.99亿美元,同比增长5.18%,保健康复用品出口额58.91亿美元,同比下降3.43%;口腔设备与材料出口额10.57亿美元,同比增长5.75%。此外,抗疫相关产品尤其是新冠病毒抗原检测试剂、核酸检测试剂和防护类产品从二季度起出口额下降幅度明显,市场逐渐回归理性。但医院诊断与治疗设备、口腔设备与材料出口额有所增长。受猴痘等新发疫情影响,相关检测诊断试剂有望成为新的外贸增长点,但规模还有待观察。

图5


    进口方面,医用敷料进口额3.63亿美元,同比下降28.72%;一次性耗材进口额42.87亿美元,同比下降2.54%;医院诊断与治疗设备进口额172.75亿美元,同比下降4.65%;保健康复用品进口额9.76亿美元,同比下降11.68%;口腔设备与材料进口额7.01亿美元,同比下降6.84%。医疗器械进口额下降是受国内疫情多点散发、物流及进口检测、医院运营等多因素综合影响所致。

图6


疫情影响逐步减小

医药外贸面临新挑战


    今年1—7月,国内新冠肺炎疫情呈多点散发态势,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全球经济复苏艰难,都给我国医药外贸带来了较大的不确定性。但同时,全球抗疫需求依然存在,国家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相继落地见效,我国外贸市场主体活力有效恢复,医药外贸保稳提质挑战与机遇并存。


    国内持续多点散发的新冠肺炎疫情不可避免地影响着企业生产活动。但在国家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背景下,各地已出台一系列稳定生产、纾困解难的措施,如鼓励具备条件的企业开展闭环生产,加强员工返岗、供应链保障等方面服务,积极探索“点对点”运输、绿色通道等。随着疫情防控常态化持续推进,国内疫情将得到更好控制,疫情对医药外贸的影响将逐步减小。


    在国际方面,中美贸易摩擦对我国医药外贸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如部分企业被列入UVL名单(即未核实名单,为美国出口管制限制性清单之一)等,也不排除美国进一步扩大对我国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制裁范围及力度的可能性,影响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


    此外,欧盟作为我国原料药出口的主要市场之一,历年来占据我国原料药出口1/4左右的市场份额。今年欧洲能源危机对供应链的稳定与欧元汇率均产生了较大冲击,影响了我国医药外贸。今年1—7月,我国医药类产品对欧盟(含英国)出口额229.53亿美元,同比降幅达12.59%。欧元的持续贬值,将导致德国、法国、西班牙等欧元区主要国家采购需求下降,同时也导致客户临时违约风险上升,影响我国企业出口积极性。此外,汇率波动带来的汇兑损失也将缩减企业利润、增加企业出口压力。短期内,行业内对欧元汇率普遍看衰,种种因素叠加之下,预计我国医药外贸将继续受到影响。


    得益于《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签署带来的中国—东盟自贸区原料药、保健食品等产品零关税等利好政策的实施,今年1—7月我国自东盟进口中药材、植物提取物、保健品等的数额实现持续增长。但总体来看,东盟成员之间依然存在注册互认程度低、程序复杂等问题,东盟成员国监管政策及实施力度也不相同,叠加疫情导致现场检查和商务拓展受限,新产品上市和新客户开发难度较大。


    解决“卡脖子”难题

产业高质量发展任重道远


    我国是全球第二大医药市场。近年来,随着我国持续深化药品医疗器械审评审批制度改革,药企转型升级加速,创新药临床试验申请、新药上市申请受理、获批数量屡创新高。但整体而言,我国医药市场仍处于全球供应链中下游位置,落后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除高端耗材、原材料、仪器设备“卡脖子”外,某些基本的生物实验工具如生物反应器、培养基等也严重依赖进口。医药及相关化工行业仍需不断创新升级、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发展质量。


    我国医药产品的国际认可度和影响力也有待进一步提升。我国医药产品尤其是制剂产品难以打入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市场,与其多双边监管互认也未实现。例如,我国2021年出口额大幅增长的人用疫苗,其主要出口市场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对其出口额占人用疫苗出口总额比重高达90.49%。这些市场多为发展中和欠发达国家和地区,消费力与市场水平相对较弱,对我国医药外贸的提振效果相对有限。国家药监局成功当选为ICH管理委员会成员、国家疫苗监管体系顺利通过世界卫生组织的NRA评估,以及国家药监局持续推进加入PIC/S等一系列药品监管国际化工作的开展,势必将带动我国制药行业快速转型升级,推动医药外贸进一步发展。


    受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及多重叠加因素影响,下半年我国医药行业外贸整体情况可能出现回落。我国医药行业、企业仍需在强化研发创新能力、深度参与标准制定、多渠道拓展市场等方面持续发力,不断提高国际化水平和综合抗风险能力。


    即使面临一些挑战与不确定因素,在我国政府部门严守医药产品安全底线、追求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高线的引导下,我国医药外贸基础牢固、抗风险韧性强的基本面也没有改变。今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推动外贸保稳提质的意见》,部署四方面13项举措,让企业有订单、运得出、赚到钱,为我国医药外贸稳住存量、提振增量提供了更多助力。同月,国家发改委印发《“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是中国首部生物经济五年规划,与此前印发的《“十四五”医药工业发展规划》《“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等,为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提供了纲领。当前,支持生物医药及大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已上升至国家战略层面,相信医药大健康产业将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医药外贸事业将再创辉煌。

    (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 陈睿 石天放)


 





(责任编辑:陆悦)

分享至

×

右键点击另存二维码!

网民评论

{nickName} {addTime}
replyContent_{id}
{content}
adminreplyContent_{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