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姜德浩:乡村执业药师的“十二时辰”

  • 2023-01-30 14:19
  • 作者:
  • 来源:中国食品药品网


  

  凌晨5点半,天刚蒙蒙亮,位于川南三市交界处的长滩小镇还在熟睡,伴随着“轰”的一声,德皓药房拉开了卷帘门,场镇开始逐渐从睡梦中醒来。


  深夜11点,这个匮乏夜间经济的偏僻小镇早已恢复宁静,在漫无边际的黑夜深处,德皓药房折射出的一束亮光打破静谧,显得格外醒目和温暖。


  在当地乡亲们看来,德皓药房及其主人姜德浩既是这个小镇的“打更人”和“守夜人”,更是备受信赖的24时小时在线的求医问药“明白人”。“天人相应,顺时养生。”中医出身的姜德浩深知“十二时辰”养生智慧,但在自己30余年的从业生涯中,却始终以药房为家,将每日“十二时辰”都献给了自己所挚爱的药学事业。


  福泽乡里“永不关门”的良心药房

  24小时在线——开在偏远小镇上的第一家药店


  一楼药房,二楼住宅,不足100平米的两层老式建筑,搭起了姜德浩30余年的人生舞台。


  姜德浩出身于中医药世家,祖父和父亲都是远近闻名的中医,祖辈凭借精湛医术治病救人,深受十里八乡的乡亲们敬重。他从小耳濡目染,下定决心也要学医学药。在学习上非常刻苦勤奋,学习之余在父亲的中医铺里帮忙抓药配药,让他积累了深厚的药学基础。


  然而,祖父和父亲的相继去世,使原本就拮据的家庭更加困难,姜德浩也不得不中途辍学养家。当时的长滩镇石道乡因地势偏僻、交通不便,导致求医问药难的问题异常突出。“这里到自贡、泸州和宜宾的距离都差不多,当时都是泥巴路,到最近的富顺县城来回也需要一天时间。”姜德浩回忆说。


  1990年,为方便乡亲们买药治病,刚刚“成家”的姜德浩决定“立业”——继承父业开药店,以药为生造福乡里。于是便四处筹钱在长滩镇原石道乡中心街40号购置了一套两层楼的房屋,并将一楼改造为药房,二楼作为住宅。


  在近半年的筹备后,德皓药房于当年秋正式开业,成为当时全乡镇第一家药店。从此以后,这里既是姜德浩工作的场所,也是学习的园地,更是生活的港湾。为方便乡亲随时应急购药,他每天天不亮便起床打开店门,晚上也是场镇最后一家关门。很多时候,半夜三更还有紧急敲门购药的患者。在当地百姓看来,这是一间长久执业且“永不关门”的良心药房。


  “我当时的想法很单纯,就是喜欢这个职业,就是想继承父亲‘治病救人,福泽乡里’遗志,没想要挣多少钱,只想能养家糊口,把这份职业传承下去。”姜德浩说,30多年来,他始终坚持公道薄利原则服务乡亲,且经常赊账给那些手头拮据的留守老人儿童。


  在姜德浩的抽屉柜里,藏有厚厚一大摞纸片,上面歪歪斜斜写的全是患者给的赊账欠条,时间最久的已有二十余年,金额最大的有好几千元。“这些大都是周边的乡上的‘五保户’老人、残疾人及留守儿童等赊欠的。”姜德浩透露说,每年药房都有好几千元的欠款自己不忍收。


  “我们这里的经济条件很落后,在国家还未实行新农合时,很多患者都不敢轻易去医院看病,他们都很信任姜老师,习惯于大病去医院,小病进药店。”场镇不少街坊邻居都表示,大家对德浩药房的评价是:价格公道,花费少、效果好、服务好,即便是半夜三更、天寒地冻,只要我们有急事打电话或敲门,他都会立马开门解燃眉之急,轻微的病症自己立即处理,急难重的病症先采取缓解措施后劝导患者及家属到县城医疗机构就诊,为抢救治疗赢得宝贵时间。


  让姜德浩妻子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是,有年冬天的早上,周边村里面有位80多岁的孤寡李老太婆前来咨询用药,“她说心脏不舒服,我们就建议她到镇医院去检查一下,但到当天晚上凌晨一点过又来敲我们的门,我打开门一看她脸色苍白气喘吁吁,赶紧把老姜喊起来,他判断是突发冠心病,赶紧给她服用速效救心丸才缓过劲来,脱离生命危险。”


  后来他们才知道,原来李老太婆在当天早上离开药店后,因为害怕付不起医药费而没有去镇医院,等到晚上感觉实在支撑不了了,才又重新从村里赶到镇医院,但当时唯一的值班医生出诊了,于是全镇唯一的药房成了她心中最大的希望。“如今回想起来我也觉得后怕,如果当时我们睡着了或没有听到敲门声,后果不堪设想。”姜德浩说,从那以后,他们便将二楼的卧室搬到临近街道一方的小房间内,以方便晚上能听到一楼药房门口的敲门声。

.

姜德浩工作照3


  谱写乡村执业药师时代赞歌

  32年匠心坚守——全乡镇第一位执业药师


  没有其他兴趣爱好,不抽烟喝酒打牌钓鱼,姜德浩所有的兴趣都集中在了药身上。在药房二楼姜德浩的卧室内,一个巨大的书柜异常醒目,书柜里面清一色都是医药书籍,从泛黄陈旧的《温热经纬》到新近出版的《药典大全》等等应有尽有,姜德浩习惯于从跨度百年的药学典籍中寻找到成长的乐趣。


  “当年父亲去世时,给我们最大的遗产就是几大箱的医药典籍,告诉我做这一行必须要:小心小心再小心、学习学习再学习。”姜德浩说,自己从事的职业责任巨大,药既能治病、也能致命,必须要随时保持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学习心态,不断提升专业技术。


  从业之初,周边地区发生因药店开错药而导致患者病故的事故,这让姜德浩深感责任重大。于是,他努力学习考入自贡卫生学校社区医学专业。三年的系统药学理论学习,大大提升了姜德浩的专业素养,使他逐渐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姜老师”。


  凌晨5点半起床,给习惯早起的老年人测血压血糖,科普常见慢性病安全用药知识,如饭前饭后如何用药等;清晨7点半开始,是场镇最为热闹的时候,要做好患者咨询服务及售药工作,如针对当地乡亲较易患风湿病、肠胃病、结石病等做好针对性药品科普;晚上和凌晨做好日常和紧急用药服务,如感冒发烧、食物中毒、鱼刺卡喉等。而人流较少的下午则是姜德浩每天雷打不动的学习时间。


  这样的年复一年的学习积累,为姜德浩年近半百还能通过国家执业药师考试奠定了专业基础。十年前,《国家药品安全“十二五”规划》发布,对零售药店配备执业药师提出要求:“新开办零售药店均配备执业药师。”姜德浩问询后便开始着手备考。


  2014年,46岁的他报名参考全部四个科目,因为是首次参考,对考试内容和题目练习不够,四个科目均未合格。有的同行开始取笑他,一把年纪了还去参考。他不以为意,继续学习复习练习。


  2015年,他报考四个科目,顺利通过三科,《药事管理与法规》差2分合格;第三年,他继续报考前一年未通过的该科目,结果又以1分之差错过合格线……当时执业药师考试规定是两年一个周期,也就是需要在连续两年内通过四科考试,这一次该科目未顺利通过,意味着前一年通过的三科全部作废……


  换作很多人,大概也就真的放弃了,但他没有,仅仅几天的情绪低落过后,他又坐到书桌面前,开始了新一轮复习。2017年,49岁的他戴着老花眼睛再一次出现在了考场,与自己小一辈的年轻人坐在一起参考。功夫不负有心人,这次他一次性顺利通过了所有科目考试,取得执业药师资格,成为当时全镇第一个执业药师,成为了同行业同龄者中学习的典范。


  在姜德浩的带动下,周边乡镇越来越多的“大龄药师”走进了执业药师考场,目前仅长滩镇就有近十位药学服务人员成为了执业药师。不少同行还习惯在下午同姜德浩交流学习。


  “我们的药店主要服务于农村,来咨询买药的患者大多来自农村,他们的很多处方都是乡村医生给开的,这让我们不得不睁大眼睛认真审看。”姜德浩说,每年他都会挑出不少问题处方,并与乡村医生沟通改变处方用药。


  在当地农村,有很多老年人会发生因年老眼花或不识字而吃错药等情况。长期的实践中,姜德浩总结发明了一套安全用药“土”办法,并耐心给病人讲解,如吃一颗画一个圆圈,吃两颗画两个圆圈;早上吃的药划个向上箭头,下午吃的划向下箭头;白天吃的药画太阳,晚上吃的药画月亮等。


  从开设全镇第一家药店,到成为第一位执业药师;从全心全意服务乡亲,到敢于向问题处方说不;从十二时辰在线服务永不关门,到32年匠心坚守功不唐捐……来自乡村、服务乡村的执业药师姜德浩,用一名医药人的职责和担当,一名中共党员的初心和使命,以择一业精一事终一生的匠心精神,在广袤的基层大地上,谱写着最美乡村执业药师的时代赞歌,竖起了一面最美乡村执业药师的烙金大旗!



(责任编辑:张可欣)

分享至

×

右键点击另存二维码!

    相关阅读
网民评论

{nickName} {addTime}
replyContent_{id}
{content}
adminreplyContent_{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