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道间质瘤:易被忽视的恶性肿瘤

  • 2023-03-31 10:05
  • 作者:陈辉
  • 来源:羊城晚报网站

  在大多数人的认知中,肿瘤分为良性和恶性,而恶性肿瘤就等同于癌。然而,有一种叫作间质瘤的恶性肿瘤,多发生于胃肠道,它不属于癌,但却是一种容易被大家忽视的恶性肿瘤。


  是肉瘤的一种


  消化道恶性肿瘤,包括食管癌、胃癌、结直肠癌是目前高发的恶性肿瘤。之所以称之为“癌”,是因为它们都起源于人体上皮组织,包括食管鳞状上皮、腺体的腺上皮等。


  但是,还有另外一类起源于人体间叶组织的恶性肿瘤,包括纤维组织、血管组织、淋巴组织、脂肪组织、软骨组织、平滑肌组织等,则称为“肉瘤”。


  胃肠道间质瘤起源于黏膜下间叶组织,因此属于肉瘤的一种,占所有胃肠道恶性肿瘤的1%-3%。多发于中老年患者,最常见于胃,其次多见于小肠、结直肠和食管。当胃肠道间质瘤瘤体体积较小时,不会引起明显的症状,大部分胃肠道间质瘤是在体检或其他原因做胃肠镜时偶然发现的。


  超声+内镜,才能识得庐山真面目


  胃肠道间质瘤主要表现为消化道黏膜“下”的肿物,内镜医生会看到胃肠道内壁上有个表面光滑的“山丘”,小的可能只有蚊子包那么大,大的可能超过5-6cm,而间质瘤往往就埋藏在正常内壁黏膜的下方。


  而平时大家熟知的胃癌和肠癌都是来源于上皮细胞,是胃肠道黏膜病变生长的肿物,因此在内镜下可以表现为边缘不规则、表面凹凸不平,甚至有溃疡的隆起。上述内镜下的形态特点是鉴别胃肠道癌和胃肠道间质瘤的重要依据。


  如果想要进一步了解胃肠道间质瘤的大小、内部病变特征等,还需要进一步完善超声内镜检查。超声内镜是一种将微型高频超声探头安置在内镜前端的内镜技术手段。


  当内镜进入到胃肠腔后,除了可以直接观察到腔内病变的形态特征,还可以对胃肠壁以及邻近的组织和器官进行超声检查。有的胃肠道间质瘤是向胃肠道外壁方向生长,胃肠镜看到的内壁“小山丘”只是“冰山一角”,但是在超声内镜检查下,就能知道它庐山真面目了。


  长在胃部的小间质瘤可观察,其他部分的需尽早切除


  胃肠道间质瘤虽说是一种恶性肿瘤,但未必需要一发现就“一切了之”。不同位置和大小的间质瘤处理方式不尽相同。


  发生于胃的间质瘤,且大小≤2cm,建议密切随访观察。如果大小>2cm,或者生长在消化道其他部位,则建议尽快手术切除。


  对于体积较小的间质瘤,通过胃肠内镜就可根治性切除。但是体积较大的间质瘤,就需要通过腹腔镜微创手术,甚至要开腹手术来切除了。


  此外,某些高水平医院还可采用内镜+腹腔镜联合的技术,来定位和切除肿瘤。对于一些体积较大,或者手术切除难度较大的间质瘤,可以先行术前新辅助治疗,让肿瘤缩小后再行手术切除。


  想要提高间质瘤治疗效果,其实最关键的还是通过科学的体检,早期发现,早期诊断,从而尽早治疗。间质瘤手术原则一般要求完整切除、避免肿瘤破裂。肿瘤是否完整切除和包膜是否完整,都是影响患者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


  胃肠道间质瘤到专病门诊就诊至关重要


  对于胃来源的间质瘤,是否需要立即切除,要结合超声胃镜的结果来综合评估。对于大小≤2cm的胃间质瘤,虽可以考虑随诊。但如果超声胃镜检查发现,具有瘤体边界不规整、溃疡、强回声和异质性等不良因素,则建议尽快手术切除。


  胃肠间质瘤年发病率1-2/10万,占所有胃肠道恶性肿瘤的1%-3%,这个比例虽然比较小,但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患者总体数量仍然不可忽视。以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为例,近年完成的胃肠道间质瘤手术约有1000例,门诊量逾万。为满足患者咨询、随访的需要,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每周四开设有胃肠道间质瘤专病门诊,接诊来自全国各地的患者。


  胃肠间质瘤专病门诊的建立是治疗理念和技术发展带来的,可以提供个体化的全程管理方案。患者诊疗随访依照指南规范,不同诊疗时期病历资料的记录和留存,可满足全程化管理模式的需要,并为患者提供疾病进展状况的监测,制定精准治疗方案。


  有部分胃来源的间质瘤患者做不到定期随访,则可能导致病情贻误;还有部分患者一查出间质瘤就非常焦虑,虽然医生告诉他定期随访即可,但他觉得自己体内有个“定时炸弹”,这种焦虑甚至影响了正常生活、工作。对于这两类患者,王怀明副主任医师建议,在胃间质瘤在1-2cm大小时切除即可,这时的肿瘤可经内镜切除,手术难度较小,标本可直接经口取出,基本没有手术创伤。(陈辉)


(责任编辑:常靖婕)

分享至

×

右键点击另存二维码!

网民评论

{nickName} {addTime}
replyContent_{id}
{content}
adminreplyContent_{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