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可老中医扶阳理论中的药物安全应用体系阐释

  • 2025-09-19 10:33
  • 作者:张宗祥
  • 来源:中国医药报

李可老中医学术思想的核心在于系统性地认识与维护人体阳气的圆运动,即温阳、养阳、敛阳、固阳、通阳。在临床实践中,李可老中医尤其重视在急危重症治疗中安全、规范、精准地应用药物,特别是峻烈药物和大剂量药物。李可老中医学术思想基于扶阳系统理论,构建起一套严谨的药物安全应用体系,包括核心原则、配伍法则、剂量策略及安全保障措施。

一、扶阳的本质与安全用药的理论基石

《素问·生气通天论篇》记载:“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这一经典论述深刻揭示了阳气对生命的重要性。以现代医学话语阐释,阳气乃生命之动力源泉与能量之火,其温煦、推动、防御、固摄、气化等功能,是维系人体健康的基本要素。阳气的充盈与亏虚状况,直接左右着人体的生命力、抵抗力及整体健康水平。正所谓“阳气固,寿命长;阳气衰,百病生”。故而,在人体疾病的治疗过程中,应将重视阳气置于首要地位,治疗的核心原则在于促进阳气的顺畅运行,以恢复人体生命机能的正常运转。

李可老中医认为,扶阳并非单纯使用温热药物(如附子、干姜等),其根本在于维护人体阳气升降有序的圆运动。阳气在人体内如环无端地运行,具体呈现升、长、敛、藏四个阶段,其动力源于中土(脾胃)的运化。因此,扶阳的真谛是顺应阳气运行的规律,具体表现为温阳(提供生发基础动力)、养阳(促进生长发育)、敛阳或潜阳(使阳气归藏)、固阳(守护封藏的阳气)、通阳(保障阳气升降道路的通畅)。其中,通阳最为关键,是维持上述环节平衡的基础。

基于上述阳气运行规律和表现,李可老中医的用药核心安全双原则如下。

其一,扶阳的本质是维护阳气运行的通路,减少真阳耗损。扶阳疗法(包括药物、保健)的目的是疏通阳气运行的线路,最大限度保护先天真阳,而非“大补”已损真阳。所谓的大补阳气以及此类的宣传,实则是对中医药的误解,损耗的真阳补不回来。以中药附子为例,其大辛大热,通行十二经,能破阴散寒、驱赶邪气。附子、干姜等辛温之药的应用,是通过辛温之药力,温通阻碍阳气运行之寒凝,促进阳气运行畅通,阳气畅通则诸病皆愈。因此,用药必须严格契合病情发展阶段和阳气运行状态,盲目堆砌热药不仅无效,更可能有害。

其二,“病至当用”是峻药应用的根本准则。李可老中医反对以药物寒热来机械划分“扶阳派”。他强调,只要符合病机,石膏、大黄亦是“扶阳药”;反之,滥用附子等热药,初看似效,终将贻害。

二、扶阳方用药的剂量、配伍与动态调整

李可老中医以大剂量应用附子闻名,但其应用有严格的安全规范。其用药安全规则如下。

一是剂量大小绝非随意,而是深度契合“人体内四季”病机。需准确判断病位所处的阳气运行状态。

二是需温阳时,可以从较小剂量开始。

三是需固阳,如阳气欲脱时,则需霹雳手段,直接使用大剂量。

四是剂量使用需遵循天地运行与季节更迭规律,契合阳气在不同时段的运行状态,这是实现精准治疗的重要前提。以妇科常用经方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附子汤为例,该方剂常在每年雨水节气后服用,一直服用到立秋之后,在这个过程中,附子用量根据病情和节气变动不断叠加,直至最佳疗效。若是偏离这一时段用药,则患者服药后易出现不适的情况,药效也会明显减弱。再如,冬天乃阳气收藏时段,此时对于一些非急危重症的患者,一般用丸药或者散剂,遵内经冬藏之论。

五是动态调整剂量。根据病情变化和患者反应,特别是阳气恢复程度和排病反应,谨慎调整剂量,体现个体化治疗和安全监控的原则。

三、李可老中医安全用药的核心理念与终极保障

“顾肾气,保胃气,知犯何逆,随证治之”,这不仅是李可老中医的治疗原则,更是安全用药的终极保障。“保胃气”是抵御药物毒性、维持中焦运化的基石;“顾肾气”是固护生命根本。李可老中医创制的“破格救心汤”(四逆汤合来复汤),其精妙之处在于将温阳(附子)、养阳(维护阳气正常运行、顺应春夏秋冬阳气规律、禁食寒凉、按时作息、竭力避免无谓耗损)或通阳(干姜)、敛阳(山茱萸等)、固阳(龙牡等)系统整合,形成一个完整、安全的扶阳救逆体系,为救治心衰等急危重症患者提供了有效且相对安全的方案。这也印证了只有基于完整的扶阳系统理论、合理的药物配比,才能真正安全有效地解决临床重疾。李可老中医强调,安全有效地用药特别是峻药,必须立足于《伤寒论》等经典,深刻理解其理法方药,并恢复仲景经方的原始用药剂量,这是精准治疗和安全用药的重要条件。

在人的生命周期中,扶阳贯穿始终,从出生到死亡,是一个完整的扶阳系统过程。因此,扶阳不仅仅是手段,更是一种生活态度与生活方式;利用药物的偏性来纠正阳气运行所出现的偏差,只是整个扶阳系统中一个很小的手段与方法。以使用辛热药物而自居扶阳者,实则是对扶阳系统理论的不完全认知。

李可老中医的扶阳学术思想,不仅构建了关于人体阳气运行的精妙理论,更在实践中形成了一套严谨、系统的药物安全应用体系。这套体系的核心在于深刻理解扶阳本质是维护阳气通路,即温阳、养阳、敛阳、固阳、通阳;坚守“病至当用”原则,不拘药物寒热;对大剂量、峻烈及药性相反药物的应用,建立基于经典理论、严密配伍、动态剂量调整和“顾护胃气肾气”底线的多重安全保障机制。整理和传承李可老中医关于安全用药的宝贵经验,对于提高中医治疗急危重症的疗效与安全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此外,李可老中医在附子用药方面还有以下心得。《伤寒论》原著中并未出现附子先煎的记载,这一做法实为后世的演绎之作,而严格药物配伍,诸药合煎、久煎才是解决附子用药安全问题的基本保障。关于附子中毒,其根源在于错用、误用,不按照《伤寒论》经方配伍应用。对于轻度中毒,可速服浓蜂蜜水;对于中毒程度较重,如出现血压快速下降、四肢麻木,可用大黄、防风、炙甘草急煎,兑入浓蜂蜜,冲服生绿豆粉,随煎随饮;若为附子胆巴中毒,出现意识迟钝、精神萎靡、四肢麻凉,重者小便失禁,除用上述方法之外,加服金匮肾气丸,连用3天,以防止因胆巴中毒而出现的肾萎缩。

(作者系济源市李可古中医学术思想研究院院长)


(责任编辑:刘思慧)

分享至

×

右键点击另存二维码!

    相关阅读
网民评论

{nickName} {addTime}
replyContent_{id}
{content}
adminreplyContent_{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