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作风建设赋能医疗器械监管 上半年创新产品获批数创历史新高

  • 2025-10-17 16:10
  • 作者:杨菲
  • 来源:中国食品药品网

  中国食品药品网讯  作风建设是优化营商环境、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抓手。天津市药监局将作风转变与监管服务创新深度融合,通过沉浸式调研、精准化施策、全程陪跑、智能监管四大举措,为医疗器械产业注入强劲动能。今年上半年,天津新增注册第二类医疗器械产品180件,同比增长22%;创新医疗器械获批4件,创同期历史新高。


  在调研环节,天津市药监局打破“座谈听汇报”的传统模式,推出“沉浸式学徒制”培养模式。今年上半年,16名医疗器械检查员深入审评机构、生产企业等一线,化身“学徒工”,开展不少于40个工作日的跟岗研学,学习生产全流程技术,推动服务效能显著提升。


  在此基础上,该局还紧扣企业“急难愁盼”问题进行精准服务,2025年推出27条专项改革举措,通过提前介入、研审联动等机制,将“被动审批”转为“主动服务”,破解创新产品审评周期长、落地难等堵点。


  针对医疗器械创新“周期长、投入大、风险高”的特点,天津市药监局构建“政策+平台+服务”协同体系。联合多部门印发专项支持举措,锚定先进生物材料等4大重点领域;推动天津高端医疗器械创新研究院建设,整合五大服务平台,形成“研发—转化—产业化”的完整链条。目前已吸引120余个项目落地;针对脑机接口等特色领域成立专项专班,推动2个相关产品获批上市,为产业创新打通“转化关”。


  “一企一策”全程陪跑则让审批效率大幅提升。此前,天津思塔高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因股权复杂、材料繁琐陷入转化停滞,该局组建专班上门“把脉”,帮助企业快速拿证,至少节省半年时间。此外,该局还在医疗器械创新创业大赛设立一站式服务台,为百余个项目提供定制化咨询;建立第二类医疗器械审评事前指导机制,今年已服务16个产品、解决30余个问题。


  安全是产业发展的生命线。为此,天津市药监局构建“三级风险管控”机制,试点“AI风险预警模型”,打造覆盖841家生产企业、1.3万余家经营企业的数智化风险数据库,实现风险“早发现、早处置”。今年以来,全市高风险品种抽检合格率稳定在99%以上,风险排查处置率同比提升9.6%,以高水平安全护航产业高质量发展。


  天津市药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持续以严实作风深化监管创新,推动医疗器械产业从“量的增长”转向“质的跃升”,为全国医疗器械监管提供“天津经验”。(杨菲)

(责任编辑:赵红)

分享至

×

右键点击另存二维码!

    相关阅读
网民评论

{nickName} {addTime}
replyContent_{id}
{content}
adminreplyContent_{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