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星陈启宇:以源头创新破局构建全球化商业能力
中国食品药品网讯 (记者蒋红瑜)“在行业内卷的情况下,企业想要突围而出,必须转向源头创新。”在第三届源头创新论坛期间,上海市工商联生物医药商会会长、复星国际联席首席执行官陈启宇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唯有真正具备原创能力,企业才能在全球化竞争中建立起差异化优势。”
源头创新:从“跟随”到“引领”的战略转型
近年来,中国医药行业在创新研发上取得显著进展,但靶点同质化、研发扎堆等问题也日益凸显。陈启宇指出,简单的“跟随式创新”已难以支撑企业可持续发展,甚至可能陷入“无效内卷”。
“源头创新不是可选项,而是生存与发展的必由之路。”他解释道,“中国有独特的疾病谱和临床需求,例如某些在中国高发、在欧美罕见的疾病,如果只跟随国外研发路径,有可能永远无法解决本土患者的实际需求。”
陈启宇认为,源头创新不仅是技术上的突破,更是一种系统性能力的构建——包括对临床需求的深度洞察、对研发路径的理性选择,以及对全球市场的前瞻布局。
如何在行业竞争格局中,锁定靠前的席位?从跟随创新到激活源头创新,找到差异化竞争优势,是复星医药的答案。
“近年来,业内同质化竞争加剧。这迫使我们必须走差异化路线,转向源头创新。”在陈启宇看来,差异化竞争能够显著提高研发的成功率和回报率。
据介绍,复星医药聚焦肿瘤、免疫炎症和慢病的核心治疗领域,重点打造抗体、ADC、小分子和细胞治疗等平台,自2019年以来已上市12款创新产品。其中,2025年前三季度就有芦沃美替尼片(复迈宁)、创新型小分子CDK4/6抑制剂枸橼酸伏维西利胶囊(复妥宁)以及全球首个且目前唯一获批的磷吸收抑制剂盐酸替那帕诺片(万缇乐)等5个新药在国内获批,进入密集收获期。
与此同时,拥抱前沿技术,开辟新赛道破局也是复星医药的解法之一。
今年9月,复星医药设立核药业务平台星睿菁烜,布局泛肿瘤诊疗一体化赛道,并加码小核酸、基因治疗等新兴领域,力求在“无人区”中开辟新的竞争赛道。
“很多临床需求之所以长期未被满足,是因为传统技术路径存在瓶颈。”陈启宇说,“而新技术恰恰提供了全新的解决方案。”
积极推动创新转型的背后,是复星医药持续高强度的研发投入。公开资料显示,近三年来,该公司每年的研发投入均超过55亿元。2025年前三季度,复星医药研发投入共计39.98亿元,同比增长2.12%。与此同时,复星医药的创新成果加速兑现,2025年前三季度创新药品收入超过67亿元,同比增长18.09%,收入结构持续改善。
“围绕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我们将不断提升自主研发能力,与产业生态深度协同,加速源头创新,开发更具有临床治疗优势的产品。”陈启宇表示。
从研发到落地:构建全球商业化能力
在刚刚落幕的第八届进博会上,复星医药作为进博会“全勤生”,带来多款创新产品,包括中国首款CAR-T细胞治疗产品阿基仑赛注射液(奕凯达)、盐酸替那帕诺片、国产达芬奇手术机器人、Marie®立式粒子治疗室内系统、Exablate Neuro磁共振引导聚焦超声脑部治疗系统(简称磁波刀)等。
这些产品不仅技术领先,还体现出复星医药在“差异化研发”上的战略思维,以及对于前沿技术趋势的敏锐嗅觉。例如,今年7月刚刚在美国获批的Marie®立式粒子治疗室内系统,为肿瘤放疗带来突破性解决方案。该产品突破传统设备局限,将治疗室面积从120平方米压缩至30平方米,可大幅降低医院的建设与运营成本,未来复星医药将加速推进该产品进入国内。
在血液肿瘤领域,阿基仑赛注射液同样是复星医药通过早期布局海外基金,达成的国际合作成果。目前,该产品已成功纳入超过110款城市惠民保和超过80款商业保险;在全国29个省(区、市)建立190多家高标准治疗中心,治疗超1000位淋巴瘤患者;成功实现产品在港澳地区的全国首例跨境运输和使用;成功助力全国首位接受治疗的患者实现超七年的高质量生存。
对复星医药而言,能在进博会上向世界展示创新产品只是起点,如何将这些产品更好地惠及全球患者,才是其持续探索的方向。
“创新的价值最终要通过市场来实现。”陈启宇表示,“中国企业不仅要能研发出创新药,更要能在全球市场上把它卖出去。”
全球化的商业网络正是复星医药正在形成的核心竞争力之一。作为国内为数不多已自建海外临床及商业化团队的创新药企,其商业化网络已覆盖美国、欧洲、非洲、印度和东南亚等海外市场,以持续深化全球化运营能力,加快创新产品的陆续落地与快速放量。2025年上半年,复星医药海外营收54.78亿元人民币,占营收比28.07%。
“我们力争在未来2-3年内,建立起完整的全球商业化能力。”陈启宇说,“这不仅是为了复星医药,更是为了带动一批中国创新药企走向世界。”
据介绍,在美国,复星医药自建的仿制药自营队伍日益成熟,与各大分销商及集团采购组织(GPO)均已建立合作关系,推进制剂产品销售;同时自建的临床运营团队也已完成抗PD-1单抗斯鲁利单抗美国桥接试验全部受试者入组。针对欧洲市场,复星医药则积极探索符合当地市场特点的商业合作与推广模式。同时,该公司还在东南亚、中东通过合资公司稳步推进大范围的市场渗透。
随着“十五五”规划将“科技自立自强”列为国家战略,原始创新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陈启宇呼吁,中国医药企业应在认知上回归理性,在战略上聚焦临床需求,在能力上构建全球商业化体系。
“源头创新不仅是研发的第一公里,也是关联市场落地的最后一公里。”他表示,“唯有打通从实验室到全球病患的全链条,中国医药创新才能真正实现价值,惠及世界。”
(责任编辑:郭肖)
分享至
右键点击另存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