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流大考 药业沉稳应对

  • 作者:李雪墨
  • 来源:中国医药报
  • 2014-09-06 08:56

    随着冬季来临,我国甲型H1N1流感(以下简称甲流)确诊病例数大幅上升。为应对甲流疫情蔓延的情势,工业和信息化部加紧了甲流疫苗和抗病毒药物的收储力度。与此同时,甲流概念被不断放大,疫苗、抗病毒药等和甲流沾边的题材都被资本市场热捧。 
    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会长于明德表示,甲流防治相关工作考验着医药企业——在经历了非典、禽流感疫情之后,在技术水平、市场反应、应急管理体系和企业责任等方面,医药企业是否能担负得起保障公众疫情防治的任务。
    面对考验,医药企业用行动和成效给出了答卷。

    疫情发生第一时间开始行动

    今年4月,墨西哥政府正式对外发布了人感染猪流感(后来被修改为甲流)的消息。一收到消息,有着高度职业敏感性的我国疫苗企业,迅速行动了起来。华兰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常务副总范蓓告诉记者,当时,华兰生物正在组织“2009年流行性感冒与手足口病预防会议”,从新闻中获知了甲流在墨西哥暴发的信息。在和参会的疾控专家沟通后,公司高管认为,这场甲流疫情有可能在世界范围内暴发,于是组织召开公司紧急会议,部署研制生产甲流疫苗的全部事宜,投资扩大产能,并和世界卫生组织进行了联系。6月3日,华兰生物从世界卫生组织认可的英国实验室NIBSC获得毒株,成为我国第一家拿到甲流生产用毒株的企业。
    北京科兴生物制品有限公司在获知猪流感信息后,在第一时间成立了项目组,启动疫苗制备的前期准备工作。项目组细化了各种专项小组,包括毒种申请与国际交流、生产前期准备、项目研发与产品注册、疫情监控与信息收集、政府及媒体沟通、市场推广等专项小组,各小组间除不定期召开沟通会外,每天还通过邮件共享最新信息。
    6月8日,自美国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发往北京科兴的甲流疫苗生产用毒株X-179A运抵公司。9月2日,也就是自拿到毒株起的第87天,全球首支获得药品批准文号的甲流疫苗在北京科兴诞生。
    在四川新荷花中药饮片股份有限公司会议室里,猪流感的新闻也成为这家中药饮片企业高管们讨论的话题。该公司高层敏锐地认识到,猪流感疫情如果传到国内,很有可能引发公众对清热解毒类中药的巨大需求。为了提前应对相关药材的跟风涨价,新荷花公司决定储备300吨中药材以备疫情需求。
    ……
    正是这一个个有着高度职业敏感的企业,提前行动,未雨绸缪,如今,不仅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市场供求,还使得我国甲流防治研发工作走在了世界前列。

    应急体系建设发挥效用

    6年前的那场非典疫情、4年前的禽流感疫情让人记忆犹新,疫情对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冲击和影响,处于漩涡中心的医药行业更是深有感触。
    “汲取非典中的教训,我们必须有技术手段和平台,必须有人才队伍和有应急体系。具备了这些,在出现了传染病疫情的时候,我们才有可能对传染病疫情进行处置。”一位疾控领域的专家表示。
    在甲流疫情大流行期间,疫苗的研发是在和时间赛跑,早一天上市就多一分主动。“中国在疫苗研发、生产和接种方面走在了世界前列,”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副所长王军志说,“除了政府高度重视和企业配合,技术因素是决定中国甲流疫苗走在世界前列的关键。”
    王军志说,我国企业在从世界卫生组织获得毒种方面,与其他国家企业的起点相同。毒种分发到企业后,企业要建立毒种库,并进行相应的检验。在疫苗原液定量检验方面,中检所从2006年就开始了相关研究和技术储备。今年针对甲流,在得到世界卫生组织建立的标准试剂前,我国将已建立的替代方法和临时标准试剂成功地用于国内10家企业疫苗原液的定量检验,使我国疫苗的临床试验抢在了其他国家前面。而且,通过世界卫生组织标准试剂与我国自行研制的替代试剂进行检验结果对比,检验结果高度一致。
    “我们有一支反应快速、经验丰富、善于合作、踏实做事的团队。” 北京科兴总经理尹卫东说,“经过非典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等突发和新发传染病之后,我们收获了经验和教训,并开始在传染病应急方面进行了比较大的投入。”作为全球首个通过I期临床实验的非典疫苗研发企业——北京科兴,在非典之后,着手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合作,开始了大流行流感原型疫苗的研究,并在国家发改委的支持下建设了一条全新的自动化分包装线。2009年5月,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对北京科兴大流行流感疫苗应急生产情况进行检查后,认为公司无论在技术还是质量保证体系方面都能满足迅速启动应急生产的需求。
    尹卫东说:“技术平台的建设为甲流疫苗的研制和生产奠定了非常好的基础,这也是甲流疫苗能这么早投入使用的原因之一。”
    针对甲流疫情在全球蔓延的趋势,北京科兴制定了《大流行流感(甲型H1N1 株)疫苗生产预案》及应对策略,并决定在必要时,立即停止季节性流感疫苗生产,转产甲流疫苗,争取第一时间生产出甲流疫苗。
    6月~8月,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相继发布了《关于做好甲型H1N1流感疫苗生产准备工作的通知》、《大流行流感疫苗特别审批应急工作方案》等一系列文件,中检所等相关部门也制定了应急工作方案,以便快速、准确地做好疫苗批签发工作。
    承担抗病毒药物磷酸奥司他韦储备的中央医药储备单位中国医药保健品股份有限公司,早在4年前禽流感疫情时,就开展了相关前期准备工作。围绕着磷酸奥司他韦未来可能发挥的作用,中国医药保健品股份有限公司做了大量的研究,并与生产厂家、相关单位进行论证,做好药品储备调研工作。
    由于在非典中认识到我国在公共卫生事业上的基础薄弱,新医改方案着力加大对公共卫生事业的投入。于明德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新医改方案强调了公益性,随着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的提高,更多的疫苗将由国家买单。
    在甲流防治中,甲流疫苗和抗病毒药生产储备企业都有一个共同的客户——国家,完成国家订单,完成收储调运,企业的利益和国家的安全紧密联系在了一起。

    满负荷运转完成国家订单

    根据应对甲流联防联控工作机制要求和防控形势,工信部于8月28日、9月29日共向北京科兴和华兰生物下达了1330万剂甲流疫苗生产计划,9月14日向天坛生物和长春长生生物下达了448万剂甲流疫苗生产计划,10月23日又向7家疫苗企业下达了4204万剂甲流疫苗的生产计划。
    北京科兴企业发展部主管刘沛诚说:“前两批总共是630万剂的疫苗生产任务都已完成,目前正在进行第三批519万剂的生产,生产任务将于12月12日完成。” 
    “流感疫苗生产车间处于满负荷运转中,分包装车间则是24小时不停机,工作人员一直在三班倒。”刘沛诚说,“虽然生产车间处于满负荷运转,但一切都是按规定的工艺流程进行。”
    而浙江海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为了完成工信部订单,生产线改造涉及2栋3层的大楼,47套主要设备,数百根大小管道等的整合和改造,工作任务十分繁重。
    5月13日,工信部向浙江海正下达了收储20吨磷酸奥司他韦关键中间体环氧化物的生产计划。由于项目任务紧迫且十分艰巨,浙江海正先后召开了3次动员大会,反复强调项目的重要性,要求必须攻克一切难题,所有工作都要让路于生产线的改造和生产。 
    “设备制造与安装小组停人不停工,昼夜奋战,现场作业人员最多时达100多人。经过连续10天10夜的奋战,整个生产线完成改造。” 浙江海正战略与管理委员会副主任朱康勤说,在接到任务后的3个月,海正药业于8月18日超额完成了生产任务。
    截至9月12日,中国医药保健品股份有限公司共收到湖北宜昌长江药业有限公司发送的抗病毒药物(磷酸奥司他韦胶囊)1250万人份,加上原有储备50万人份,原计划10月1日完成的1300万人份抗病毒药物储备任务提前18天完成。
    “整个任务时间紧、任务重。”  中国医药保健品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李刚说,“公司迅速建立起有针对性的应急工作机制,随时做好应对全国各地大面积、高频率调运工作的准备。”
    由于我国磷酸奥司他韦既有产能与储备任务要求相比有很大差距,在扩充产能的同时,必须采取协作协同生产方式。中国医药保健品股份有限公司高管成员放弃节日休息,奔赴各原料产地和生产企业,进行深入调研,制定工作方案,协调各相关单位逐日落实生产计划,逐单跟进原料供应情况,确保了各工作环节之间的无缝连接。中国医药保健品股份有限公司花了4个月的时间完成了常规储备需要一年多的工作。
    “海正在项目建设上,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高度重视,大力支持,到企业现场指导,开展工作;安监、环保等部门还开设了‘绿色通道’,加快有关手续办理,短短3天时间,项目投产相关程序全部完备。”朱康勤告诉记者。
    在防治甲流疫情中,疫苗和抗病毒等药品研发、生产和储备,得到了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密切关注,这不但体现出我国大流行流感联防联控机制的高效、有序,同时也有力保证了甲流防治工作的顺利进行。

    企业的社会责任比赚钱更重要

    随着甲流病例增多,中央储备加大,甲流概念被资本市场热炒,甲流疫苗企业更是赚足了眼球。北京科兴在境外资本市场受追捧,成功转板到纳斯达克全球市场。另一家甲流疫苗生产企业浙江天元生物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也被跨国药企诺华用现金购买了85%的股权……疫苗产业正在成为掘金产业。
    和甲流沾边的题材也不甘示弱,大到股市表现一路上扬,小到药材翻番涨价,市场表现相当活跃。
    四川新荷花中药饮片股份有限公司副总张大永介绍,由于不少省市公布一些防治甲流的中药方和制剂,目前,清热解毒类药材价格上涨速度很快,以板蓝根、大青叶为例,一个月之内价格分别涨了2~3倍,金银花已经达到了280元每吨的高价位。
    这不由得让人再次联想起非典疫情中的景象,当时,口罩、板蓝根、白醋成为市民争抢的对象,板蓝根价格急剧上涨,一些劣质、过期药也乘虚而入。
    对于原材料价格的波动,经历过非典洗礼的相关企业早有准备。广州白云山和记黄埔中药有限公司市场部经理赵敏说:“我们建了自己的板蓝根GAP生产基地,以保证药材原料供给充足。在中药材价格暴涨的同时,企业的销量也在增加,板蓝根、口炎清等中药近几个月来销量增幅超过30%,但尚未出现脱销情况,药价也维持原状。”
    在非典中,白云山和黄中药曾向全社会承诺,“白云山板蓝根”坚持不涨价。坚持“亏本也要生产”。赵敏说,如今,这样的承诺在此次甲流疫情中依然有效。
    而四川蜀中药业集团面对当前市民对板蓝根的急迫需要,调整了生产计划,全力保证板蓝根的市场供应,保证群众需求,避免不法分子囤积居奇。今年蜀中药业的板蓝根产量是去年同期的3倍。他们将优先满足重点疫情地区需求,对疫情比较严重的北京、广东、上海、河南等地区积极调配药品,优先发货。
    四川蜀中药业董事长安好义表示,在原材料涨价,产品没涨的情况下,即便企业不赚钱,也要保证市场供应,并且做到保质保量。这期间,企业的社会责任比赚钱更重要。
    包括华兰生物、北京科兴等20多家企业和科研单位的“流感疫苗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也郑重向社会承诺,将勇于承担企业的社会责任和应尽义务,国家利益至上,确保甲流疫苗生产和质量,把流感疫苗应急生产储备作为践行社会责任而不视为商业机会。
    安好义说,在国家紧急需要时更是体现国有企业、民族药企的社会责任感的时候。只要国家需要,我们随时听从国家的召唤,尽全力确保任务完成。

(责任编辑:)

分享至

×

右键点击另存二维码!

    相关阅读
网民评论

{nickName} {addTime}
replyContent_{id}
{content}
adminreplyContent_{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