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企业抗震救灾白描:企业公民 大爱为先
四川汶川大地震,数以万计鲜活的生命猝然而逝,一片片美丽的家园化为废墟,天府之国世外桃源般的祥和与安宁顿成追忆。但是,爱心、责任、团结、相助、关怀……在极端的环境中,国民都在用自己的行动,赋予这些词汇以特殊的涵义。
危机关头,以维护人类健康为使命的医药企业踊跃参与,共纾劫难,成为抗震救灾的中流砥柱。他们以其特有的快速反应与行动履行着企业公民责任,诠释着生命和事业的尊严。
第一时间反应 展示企业公民形象
“在这次地震灾难中,我深深地被制药企业的捐赠热情所感染,广大制药企业在承担社会责任方面已表现出十分积极的一面。”中国化学制药工业协会秘书长周燕对医药企业在抗震救灾中的表现发出由衷的赞叹。她介绍说,地震发生后,各会员单位紧急投入抗震救灾行动,踊跃捐赠。从华北制药集团5月13日上午向灾区捐赠价值100万元的药品起,到目前为止,据不完全统计,会员单位已累计向灾区捐物捐款34515.65万元。
作为连接国内制药企业和政府的纽带,中国化学制药工业协会在抗震救灾中,充分发挥了组织和协调作用。5月13日一早,该协会名誉会长、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桑国卫打电话给协会常务班子商议有关抗震救灾事宜。当天上午,该协会起草“紧急行动起来,积极投入到抗震救灾行动中去”的动员令,重点发送协会各会长、副会长单位,并公布于协会网站。此外,他们还免除了四川灾区会员单位今年全年的会费。与此同时,该协会还积极协助商务部产业损害调查局调査四川灾区制药企业在地震灾害中的受损情况、已采取的措施和需要协调解决的问题,并及时上报有关资料。
在记者采访各个制药企业负责人时,他们对制药企业所肩负的社会责任有着共同的解释,那就是社会责任远远大于经营利益。“在地震发生之后,各制药企业所承担的社会责任要大于其他企业,这是因为制药企业生产的产品具有特殊性——要对人类健康负责,对患者负责,对社会负责。”健康元药业集团董事长朱保国不假思索地表示。据朱保国介绍,5月12日地震发生后,正在外地出差的他立即打电话要求集团及下属各子公司立即投入到抗震救灾紧急行动中,并组织集团内各子公司通报可送往灾区的药品品种及数量,调集青霉素和头孢类两种抗感染类药品。当天晚上,健康元已准备出价值500万元的药品等待送往灾区,旗下子公司丽珠集团同样于当晚调拨出第一批价值300万元的救灾药品准备发运。
“办法总比困难多!”这是朱保国向负责捐赠药品运输的部门说得最多的一句话。他要求运输部门的工作人员克服困难通过各种渠道第一时间将药品送往灾区。5月13日上午,在得知灾情远远大于前晚评估水平后,健康元当即决定再加捐现金100万元。丽珠四川光大制药厂所处的彭州市是此次地震的重灾区,地震中该厂围墙倒塌,厂房出现严重裂缝,仓库进水,直接损失约600余万元。朱保国致电该厂负责人,明确指示首先要做好周边居民生命救助工作,并尽可能地支援受灾群众。据统计,截至目前,该集团已累计向灾区捐赠药品及现金共计2538万元。
“现在抗破伤风人免疫球蛋白用量大,临床及救灾一线消耗极多,库存严重不足,你们真是雪中送炭呀!”当远大蜀阳制药有限公司连夜将价值145万元的药品送到华西医院药房时,该院院长石明康激动地说。据了解,地震发生时,地处四川灾区的远大蜀阳制药正值技术改造停产期间,生产线及设备正在检修或更换,部分厂房严重受损。地震后,该公司立即处于休假召回处于休假的员工,不分昼夜安排生产。同时,他们还迅速组织了两万余瓶抗破伤风人免疫球蛋白,抢在第一时间运送到救治伤员的指定医院,为救治病员和抢救生命赢得了宝贵时间。
事实上,在药企争分夺秒抓紧生产药品支持伤员救治的奉献中,也凝聚了包材企业的一片爱心。作为全国防护产品定点生产企业和丁基胶塞科研生产基地,湖北华强科技有限公司得知灾区急需帐篷的消息后,立即主动请缨,争分夺秒,在一天两夜的时间内,紧急赶制了500顶帐篷无偿捐给灾区。而与此同时,由于近阶段受国际橡胶市场的影响,国内丁基胶塞原料供应十分紧张,该类产品价格暴涨,货源严重不足。地震发生后,制药企业开足马力生产,丁基胶塞需求量猛增。丁基胶塞的供应已经成为关系到救援药品生产能否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在此关头,华强公司又克服胶料极度缺乏的困难,调动一切可利用资源,全力保障哈药集团、石药集团等大型制药企业对丁基胶塞的需求。另外,为配合做好灾区防疫工作,该公司根据长春生物研究所、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等单位对生药制剂用胶塞的紧急需求,及时调整作业计划,启动紧急生产预案,保障了灾区空投疫苗制剂任务的顺利完成。据统计,在此期间,该公司以低于成本价向医药企业销售粉针、冻干、输液等类丁基胶塞1.4亿只,为支援川、渝、陕、贵等受灾地区的救灾工作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地处环太平洋地震带的台湾,有着丰富的抗震救灾经验。地震发生时,台资企业盛州橡塑橡(苏州)有限公司董事长赵祝舜身在台湾,获悉地震情况后,他立即给在苏州总部打电话,要求企业迅速组织,向灾区捐赠药品和医疗器械。5月13日,该公司就委托四川美大康佳乐药业有限公司把价值42万元的药械直接发送到四川省红十字会。据统计,截止目前,该公司已向灾区捐赠款物达74万多元。
哈药集团、修正药业、扬子江药业、石药集团、新华集团……爱心无限光荣,排名不分先后,在中国化学制药工业协会的网站上,一个制药企业捐赠榜的榜单在不断拉长的同时,也在高调展示着制药企业的企业公民形象。
第一时间供药 维护医药行业尊严
在众多医药生产企业于第一时间伸出无私援手的同时,医药流通企业也经受着严峻考验。关键时刻,他们克服重重困难,第一时间把药品送抵灾区,向世人交出了一份勇于承担、无私奉献的出色答卷。
“我们应该向那些在震后第一时间即投入到抗震救灾中的医药企业表示敬意,因为它们不仅在奋力抢救生命,维护生命的尊严,亦在维护医药行业的尊严。”中国医药商业协会副会长王锦霞强调。据王锦霞介绍,该协会在第一时间紧急行动,向全国医药流通企业发起救助地震灾区的倡议。协会会员企业也以实际行动,投入到抗震救灾中,踊跃向灾区伸出援助之手,奉献爱心。
身处灾区最前沿的医药商业企业身先士卒,全力以赴,体现出中国医药人在灾难面前勇挑重担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重庆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担负着重庆市各大医院药品及医疗器械供应的重要任务。地震发生后,该公司决策层紧急召开会议,决定立即组织货源,确保灾区急需药品供应。随后,企业主要负责人蹲在业务部门、物流基地等关键岗位进行现场指导,鼓舞士气,在第一时间里发出八批抗灾救灾药品。截至目前,该公司累计完成30多批次中央、地方储备调拨任务,目前储备中央、地方药械金额均超过规定额度,进货入库情况良好。
四川省医药有限公司在地震发生的当天就接到许多地区及医院的紧急求救电话,5月12日晚11时他们就将第一批救援物资95件(血浆)紧急发往什邡。此外,该公司还根据成都市政府的安排,向彭州、都江堰调运急救药品。在通讯中断的情况下,该公司派出人员对成都市内各大医院进行走访,主动帮助医院及时补充药械。为满足灾后需要,尽快解决药械调配问题,该公司通过各种渠道联系药械采购。员工冒着余震的危险坚守岗位,加班加点、一箱一件地搬运急救药械。许多国内知名厂家和兄弟省的大型医药企业除积极帮助该公司组织、协调用于急救的药品外,还主动参与到搬运、押送药品工作中。
“我们是个很小的公司,所做的工作也很有限。但是只有尽到一个企业应尽的社会责任,我们才能安心。”陕西省汉中市阳辉医药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扬辉对记者说。据他介绍,汉中市毗邻四川,受灾严重。地震发生后,该公司在千方百计地保证汉中市地震灾区的药品供应的同时,还大力支援其他地震灾区。5月13日下午,在接到汉中市食品药品监管局紧急电话,得知甘肃省陇南地区康县由于灾情严重,道路不畅,“先锋Ⅴ”等若干应急药品短缺,得不到供给的情况后,该公司立即行动,派出两名司机,轮流驾驶药品运送车,冒着余震时山体滑坡、道路塌方的危险,昼夜驰援,在第一时间将价值5万余元的“救命药”送往康县。
“我欣喜地看到很多医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机制正在不断完善,他们已经把企业社会责任感提升到了新的层次,而不是仅仅停留在一时的被感动范畴。具体表现为,一些在抗震救灾中做出巨大贡献的医药企业,现在又把目光投向灾区重建。”中国医药包装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蔡弘强调,在汶川地震中,灾区部分医药企业厂房、设备等损毁严重,相关生产、技术和研发等设施遭受极大破坏,人员伤亡,如果说厂房、设备、生产线等硬件设施重建尚可获得国家拨款、保险理赔等支持的话,那么技术人才配备、科研力量的恢复就不得不依靠兄弟企业的鼎力相助了。据介绍,目前很多医药企业已经制定出援助灾区重建计划,准备到符合条件的灾区投资建厂或开展合作,以帮助灾区医药企业恢复正常的生产经营秩序,并协助灾区有关部门尽快重建药品生产及流通体系、药品供应保障体系。
(责任编辑:)
分享至
右键点击另存二维码!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33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京)字08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89号 京ICP备17013160号-1
《中国医药报》社有限公司 中国食品药品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