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保跨省即时报销:期待善举普惠百姓
国家新农合信息平台最近开通试运行,并与北京、内蒙古、吉林、江苏等9个省级平台互联互通,今后参合农民将通过这一平台实现异地就医即时报销。按照“十二五”医改规划,到2015年我国将全面实现省内异地就医即时报销,初步实现跨省就医即时报销。
实现异地就医即时报销,公众期盼已久。这次9个省级平台医保信息的互联互通,传递出来的积极信号无疑令人振奋,因为新农合已覆盖了绝大多数城乡流动的农民工群体,如果这个群体跨省就医能够实现即时报销,那么,现行医保体系条块分割背后最大的制度壁垒也将得到清除。
数据显示,2012年全国流动人口已达2.36亿,其中跨省流动人口占到了67%。但当前,异地就医实时结算操作难度比较大。这其中既有技术问题,也有地方利益博弈的困扰,还有各地医疗政策、缴费比例、结算方式等政策和管理方式上不统一的原因:一是各省之间尚没有实现医保信息互联互通,且基本医保统筹层次较低;二是流动人口一般从欠发达地区向发达地区流动,各地医疗价格存在较大差距,欠发达地区的医保部门担心当地的医保基金超支;三是因为牵涉到跨省,异地协作机制比较难建立,操作起来也有难度。
笔者认为,要推进跨省就医的异地报销,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首先,要破除地方利益阻挠。跨省就医即时报销实现的关键,在于消解地方政府、参保单位之间的利益冲突,从而提高他们对跨省就医报销制度的支持。有关医保的资金、数据都不是一小数目,要想实现医保的全面对接,势必要破除地方利益阻挠,只有消除横亘在异地就医报销方面的利益障碍,才能确保试点成功和进一步推广。
其次,要制定统一的医保政策。一方面,统一医疗药品报销范围,使药品目录一致,并制定全国各地各级医保定点医院统一的最低起付标准、门诊或住院报销比例、封顶线等,建立起“国家目录”的权威性。另一方面,从技术层面出发,加大网络终端服务体系的建设,把分散于各省之间的医保网络编织成一个畅通无阻的省际大网,使参保人凭借医保卡,暂时可以在9省各地定点刷卡支取和结算,从而实现医疗保险省级统筹。
第三,要提高医保统筹层次。每个省实现省级统筹,再逐步实现全国统一,最终打破医保制度的属地化管理。也只有统筹管理全国医保基金,才能便于以转移支付等手段来平衡各地区的医保差距。
第四,应制定严格有效的监管制度。第三方的监督机制不能缺少,在法律框架之下构建“黑名单”制度很有必要,对滥用医保卡甚至骗保行为都应记录在案,并公之于众。
此外,不容忽视的是异地就医及时报销的目标实现后也必然会带来一些问题,比如公众忧虑的看病“扎堆”问题,对此必须予以综合考虑和解决,要尽快“补齐短板”,让基层医院承担更多的医疗职责,让百姓最大限度地实现在本地获得优质的医疗服务。另外,医保报销水平的杠杆应与分级转诊结合,即遵循分级转诊的患者报销比例高,直接去大医院就医的患者报销比例降低。
(作者单位:江西省新余市渝水区食品药品监管局)
(责任编辑:)
分享至
右键点击另存二维码!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33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京)字08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89号 京ICP备17013160号-1
《中国医药报》社有限公司 中国食品药品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