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

  • 作者:赵 玲
  • 来源:中国医药报
  • 2014-09-06 08:17

    中国医药报记者  赵 玲 
    9月11日,西藏拉萨。来自自治区人民医院的医生巴桑拉姆、自治区藏药厂的德吉卓嘎等近200人参加了“安全用药,健康你我”宣传活动专题讲座。这项活动是2012~2013年度中国/世界卫生组织(WHO)双年度预算规划合作项目“西部重点省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ADR)能力建设”的一部分。巴桑拉姆告诉记者:“讲座内容贴近实际,案例丰富,讲解清晰,使我们更清楚在ADR监测中要做什么、怎样做。” 
    据了解,“十一五”以来,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充分发挥国际合作与交流平台的优势,积极争取国际资源,与WHO开展了多个双年度预算规划合作项目,并争取到2440万美元的全球基金项目和55万美元的盖茨基金项目,还获得强生基金等项目支持。其中,全球基金项目是国家局组建以来争取到的数额最大的国外资金项目,主要用于全系统技术、检查、检验、审评能力建设等方面。这对提高我国药品质量安全水平,促进产品走向国际市场,改善药品供应的可及性,发挥了有力的促进作用。 
    国家局国际合作司司长徐幼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当前经济全球化已大大改变了食品药品监管环境,同时公众对饮食用药安全的需求也不断提高。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食品药品安全风险,已成为各国食品药品监管机构的必然选择。国家局积极抓住双边与多边合作的有利时机,全面推动了我国食品药品监管工作的开展。” 
    据介绍,“十一五”以来,我国食品药品监管双边与多边合作出现了交流频次增加、人员层次提升的可喜局面,实现了同欧盟、美国、日本、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丹麦等主要发达国家和地区食品药品监管机构建立政府间合作关系的战略目标。国家局先后同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食品药品监管机构建立和发展了工作关系,同其中20多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合作文件。保持同美国食品药品监管局在华办公室的良好合作关系,开展对话研讨,组织专题培训。通过参与中美商贸联委会(JCCT),在国务院高度重视和有关部门大力支持下,国家局投诉举报中心获得批准组建。 
    同时,国家局积极开展多边合作,加强同20多个国际组织的工作联系。与WHO保持和发展全面合作的关系,参与生物制品标准委员会(ECBS)、发展中国家疫苗监管网络(DCVRN)、国际植物药监管合作组织(IRCH)等工作,并积极同人用药品注册技术要求国际协调委员会(ICH)、药品检查公约和药品检查合作计划(PIC/S)、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亚洲医疗器械法规协调组织(AHWP)等国际组织开展合作,学习国际先进经验,参与国际规则制定,宣传我国药品监管法律法规和打击假药成果,参与区域协调,主导传统药监管领域合作。 
    去年,我国疫苗监管体系高分通过WHO的评估。这在我国食品药品监管事业发展历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充分展示了我国药品监管体系建设取得的巨大进步,表明我国疫苗产品质量保障是严格规范的,也为国产疫苗早日进入国际市场拿到了通行证。

(责任编辑:)

分享至

×

右键点击另存二维码!

网民评论

{nickName} {addTime}
replyContent_{id}
{content}
adminreplyContent_{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