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食同源”使人参走出“萝卜价”泥潭

  • 作者:新华社
  • 来源:中国医药报
  • 2014-09-06 09:01

    “东北三宝”之首人参,富含多种氨基酸、维生素、微量元素等,在解决心肌供氧不足、抢救心源性疾病等方面有诸多效用。但是在国家批准人参“药食同源”之前,人参的应用范围受到很大的限制,“百草之王”人参一直卖着“萝卜价”。
    今年年初,吉林省正式公布了“人工种植人参进入食品试点已经获得国家批准”的消息,这是我国首次允许人参进入食品领域。在日前举行的第十届中国长春国际农业·食品博览(交易)会上,“人参长寿米”、“人参咖啡”、“人参、西洋参可乐”等食品、饮料竞相亮相,引起了中外客商的关注。而药材市场上人参的“萝卜价”也开始理性回归。
    危机中求“变”
    作为世界最大的人参主产区,吉林省人参产量占我国人参产量的85%、占世界的70%,出口量占世界的60%。人参药食不能同源,不但限制了人参精深产品的研发和销售,同时为其他国家使用我国人参原料制成产品后反销我国市场提供了机会。
    目前美国、加拿大、日本等发达国家都把人参作为食品应用,特别是韩国,其90%以上的人参是通过食品形式消费的,产品种类多达600余种。据吉林省参茸办公室副主任冯家介绍,在韩国的商店,有人参饮料、饼干、糖、茶、方便面、果酱、人参蜜片等多种制品出售;韩国人都有喝人参汤的习惯,就像我们早晨起来喝牛奶一样,形成了全民保健意识。
    就在我国还在为人参能否入食问题争论不休的时候,以人参为原料的韩国饮品早已敲开了中国大门。韩国仅凭借全球10%的人参产量,却坐上世界人参市场头把交椅。韩国高度重视人参业,“高丽参”是韩国的支柱产业,并与跆拳道、大酱汤一起成为韩国的“国宝”。
    而我国人参的传统营销模式是卖原料和初加工产品,科研项目也不外乎为传统品种服务。“这样单靠种植人参不可能种出千亿产值、万亿产值,这就要改变传统的思维模式,提升人参产品的科技含量。”吉林人参研究院院长蔡树群说。
    近年来,吉林省委、省政府积极支持“人参振兴工程”,扶持人参业快速发展,通过统一打造“长白山人参”品牌、加强产品质量监管、帮助企业融资、培育参农合作社等方式,推动人参产业做大做强。人参允许进入食品领域后,吉林省首批确定了25家试点企业。相关企业坦言,这既是历史性的发展机遇,更是自主创新支撑未来发展的关键时期。
    今年2月底,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等单位成功完成了中国人参基因组框架图谱的制作。业内认为,通过人参基因组图谱的分析以及功能基因组的研究,将为人参的育种、加工、产品开发等,尤其是人参功能性食品、化妆品、保健品整个产业提供技术保障,为开发人参新药和药食同源新产品,加快人参产业转变发展方式提供了科技支撑。
    辉南宏久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天然产品种植、研发、生产与销售的股份制公司。该公司研发的人参提取物农药残留处理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人参提取物年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85%。该公司与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等高校建立了长期科研协作关系,开发生产了适用于医药、保健、日用化工、食品等多个领域、多种规格、不同含量的优质人参提取物系列产品,已销到韩国、日本、东南亚、欧洲、美洲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出口创汇600万美元。
    蔡树群表示,利用现代技术研发人参高端产品和长白山天然资源新产品,实现人参加工产品的创新,提升人参传统产业的附加值并做好前瞻性技术的储备工作,是人参产业健康发展的关键。
    新机遇带来新问题
    博览会上,吉林省19户“长白山人参”品牌企业组团参展,参展人参产品包括模压红参、医药产品、保健品、食品等四大类86个品种。“人参咖啡”,既保留了咖啡的口感,又有人参保健功效。“人参长寿米”是经过
    特殊工艺,将活性人参和优化玉米淀粉有机结合形成半透明米粒,可与大米按所需比例做成米饭和粥……这些即将投放市场的新产品,引起了客商的普遍关注。
    人参的功能性食品、保健品、化妆品相继问世,不但扩大了人参产业链条,而且加快了产业升级进程。同时,人参曾经的“萝卜价”也已开始回升。据了解,去年吉林人参收购价比上年提高一倍以上,今年以来价格涨幅普遍在50%以上。
    专家指出,在人参走俏的同时,还应当清醒地认识到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特别是与韩国相比,我国人参产业的发展仍显粗放。当前,伐林种参仍在国家法律允许范围,这一方面是我国人参产业发展的特殊优势;但另一方面,伐林种参给森林植被带来的破坏、造成的水土流失现象都不容忽视。
    据了解,由国家林业部门批准的伐林种参面积正以每年30%~40%的速度下降,以全国著名的人参之乡吉林省抚松县为例,前几年该县一年就可获批450公顷林地种参,但现在一年只有60公顷,而每年吉林省批地也仅有1000公顷,以后还将进一步压缩。
    受到种植面积的限制,难免产生未来人参市场是否会出现产需矛盾的疑问。一位人参企业老总说:“从现在的种植面积来看,3年内人参供应还可以满足,但未来不扩大面积的话,供应量就难以保证。”而“药食同源”的发展还将成倍增加人参的需求量。“传统人参是药用的,有病了身体不好才吃;现在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保健意识越来越强,人参需求量也越来越大。”通化市农委副主任李世敏说。
    业内人士表示,仅“药食同源”试点这一项利好因素,吉林省干参需求就会增加2000~3000吨。与此同时,日本、韩国对于中国人参的刚性需求也决定人参很可能在未来几年出现缺口。
    多措并举提高竞争力
    李世敏认为,面对市场的变化,不断加强人参产业化,精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是根本出路。
    要改变粗放的发展方式,弥补产业链短板,通过项目建设和培育龙头企业,推进人参产业“二次创业”,推进人参种植规范化、质量标准化、加工精深化、产业集约化,提高人参制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增强产业整体实力和市场竞争力。为此,要在以下六个方面努力。
    第一,加强人参质量监管和标准化种植基地建设。落实原产地保护标准和产品质量标准,强化人参生产、加工、销售各环节质量监管。保护好人参产业发展的自然生态环境,抓好GAP质量管理规范,加快发展无公害人参生产,大力发展林下参。
    第二,做大做强龙头企业,提升人参产业化水平。重点扶持一批产业规模大、资源利用率高、市场前景好、带动能力强的参业龙头企业,打造行业旗舰。加快人参产业园区建设,推进龙头企业与生产源头对接,构建“企业+合作组织+基地带农户”的产业化模式。加强人参高终端产品开发,提高产品附加值和产业竞争力。
    第三,搞好人参产品市场开发,抓好药食同源试点。大力开发国内外市场。扶持试点企业开发、生产人参食品、药品、化妆品等系列产品,扩大人参在食品领域的应用,提升精深加工增值空间。
    第四,整合科研资源,强化科技支撑作用。建设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产业技术创新机制与创新体系,加强合作研发,解决人参产业发展中的重大共性、关键技术,搭建联合攻关研发平台。大力推广人参安全优质生产、良种使用、测土栽参和生物农药等标准化先进适用技术,尽快提高人参产品科技含量和国内外市场占有率。
    第五,搞好人参文化和知识的普及人作,广泛宣传人参的特殊成分、功能效果、服用方法等。
    第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促进产业又好又快发展。重点在人参产业基地建设、医药物流、品牌创建、高新技术和研发创新等领域给予政策扶持,创造促进人参产业做大做强的宽松环境。

(责任编辑:)

分享至

×

右键点击另存二维码!

    相关阅读
网民评论

{nickName} {addTime}
replyContent_{id}
{content}
adminreplyContent_{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