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两岸协作给力中药材品质提升

  • 作者:姜恒
  • 来源:中国医药报
  • 2014-09-06 09:00

    1月13日,中国中药协会中药材种植养殖专业委员会(以下简称“中专会”)和来自台湾的中华中药商业公会联合会(以下简称“联合会”)再次联手,在北京举行无公害种植基地生产资料与应用示范企业签约会。作为去年9月双方在浙江丽水首次合作的进一步深化和落实,这次会议更具有实质意义——不但双方签署了《海峡两岸中药材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而且来自江西、浙江、内蒙古、甘肃、福建、云南、辽宁、吉林、山东、河南等10省(区)的16家单位,在工信部、商务部、科技部、国家林业局、国家濒管办等部门相关官员的见证下,与台湾有关企业签署了无公害种植基地合作协议书。  
    这一天,距《海峡两岸医药卫生合作协议》签署刚刚过去23天,离春节还有20天。“之所以赶在春节前签约,是为了让南方地区中药材种植基地能够在节后及时进行春耕播种。”中国中药协会中药材种植养殖专委会理事长王卫权告诉记者。  
    战略合作提速  
    “对于两岸同胞及中药界来说,这是一件大事,也是一件好事。”中国中药协会会长房书亭说,海峡两岸通过建立无公害药材种植示范基地并不断推动该项工作,必将大大提升大陆中药材质量,同时在中药界掀起共同关注中药材种植的热潮。  
    据了解,台湾地区中药材资源大约有870余种,但岛内资源短缺,有的濒于绝种,台湾市场至少70%~80%的中药材来自祖国大陆。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统计显示,2010年1~7月份,大陆对台中药出口额已达到3717万美元,在大陆中药全球出口金额中位居第八,同比增长48.43%。其中,中药材饮片所占金额最多,达到2810万美元,同比增长48%,占比76%。同期,我国中药材饮片向100个国家和地区出口,台湾排名第五。  
    “近年来,台湾药政管理部门对中药管理日益严格。由于大部分中药材依赖进口,其品质高低关乎中药制剂质量水平,所以对农药残留、重金属及黄曲霉素限量均作了要求。药厂购入的药材在制成中成药前,必须将药材送检。”一位台湾中药材贸易商说,两岸在中药材检测中,大陆较重视有效成分或指标成分的检测;而台湾则更加重视重金属污染、农药残留量等安全性指标控制。  
    中华中药商业公会联合会理事长王瑞叁说,联合会是台湾唯一的中药同业联合会,会员包括1.2万家中药商,从业者达7万多人,覆盖了台湾整个中药材市场。联合会每年从大陆进口的中药材数量约为5万吨。“大陆药品监管部门推行中药材GAP基地建设,以及业界进行规范化无公害种植,将使台湾市场的中药材质量得以保证。”  
    在13日双方签订的海峡两岸中药材战略合作协议中明确提出,中专会在全国大力推广有机肥和无公害的种植养殖工作,以保障与台湾的中药材贸易达到台湾所需的标准和要求;负责内地区域的药材采购,协作办理相关贸易手续;进一步完善药材可追溯体系,作为两岸药材贸易交流的有力保障。联合会依据台湾相关法律法规,推进解除两岸贸易交流的屏障;和中专会进行多方位的合作和交流,力争每年进行互访和交流,并尽可能依据中专会所提供的品种推荐书和质量保证推荐书,作为对台湾贸易的依据和优先条件。同时,双方建立贸易互通的信息共享资源,尤其在产地生产、价格、贸易等方面进行互通,使信息具有广泛性、准确性、权威性,以推动两岸贸易合作进程。  
    示范种植启动  
    “中药材治理,最终要从源头上做起。”在会上,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原副局长惠鲁生提出,规范化、规模化是中药材种植的必然出路,也是药材质量稳定可控的重要保证。“各示范基地要利用台湾在种植技术上的优势,真正建立起全程可追溯的安全管理体系。”   
    据了解,我国目前常规使用的中药材品种约600多个,已成功进行规模化种植的常用品种200多个,依靠野生为主的品种近400个,全国种植面积已达近2500万亩。其中,规范化、规模化种植基地500多个,总面积近百万亩,基本可以保证大陆中药生产企业的需求。  
    “我国中药材种植模式主要有公司+农户、农场式、合作社式三种。”王卫权说,目前,我国中药材生产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大陆中药材种植产业的发展和药材质量的提高。如中药材种植散、乱问题较突出,多采取粗放式管理;种植户质量意识观念淡薄;种植技术、信息落后;生产发展盲目,抗御风险能力低。  
    为改变这种状况,促进中药材基地规范化、标准化、规模化与品牌化建设,在中专会大力促成下,1月13日,大陆16家种植基地与台湾鸿福生态生技股份有限公司、福建华夏宝岛生态新技术有限公司、中国中药协会中药材种植养殖专业委员会签订四方协议。“中专会大力提倡高科技、无公害的产品推广和使用,充分利用各方优势,在示范初期着力推荐有机肥在中药材种植中推广应用。”王卫权说,合作期限以中药材品种的生长周期为准,自签约之日起生效。  
    在中药材种植领域,台湾先进的农业技术从未“一显身手”,而大陆既有成熟的品种,也有一定的种植基础和种植面积,若选择成熟品种大面积推广种植,在提高台湾技术应用的同时,也能提高大陆中药材质量和生产效益。因此,根据协议,各种植基地在所辖区域道地药材种植中,须严格按照使用方法和规定,分批次地进行有机肥的实验推广,并保证实验应用的连续性,根据实际效能扩大使用面积。鸿福生技公司确保所推荐产品的技术可靠性和成熟性,对种植基地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服务,并加强质量监督,负责培训有机肥使用的操作流程,解决操作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问题;待试种周期结束,提交有机肥使用的综合性技术评估。在试用期间,由福建华夏宝岛公司无偿为种植基地提供有机肥的使用。中专会要积极搭建海峡两岸贸易平台,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协调解决各方合作的有关问题并提供技术支持,以利于使用有机肥的中药材达到出口标准,并将成熟的新技术成果向其它基地推广。  
    “要做到中药材治理从源头抓起,就需要加大无公害中药材种植技术的推广应用,中专会要加以协调,在品种选择和扩展上突出重点,并分阶段定期评估总结,以推广取得的成果。”惠鲁生强调。  
    助力“十二五”发展  
    在签约当日,来自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所、台湾农业药物毒物所的专家,以及龙辉闽台高科技植物有限公司、鸿福生技公司的技术人员分别就种子种苗的繁育、台湾中药材检测标准、植物快速繁植法应用,以及无公害产品在中药材种植中的推行模式等做了专题讲座。鸿福生技公司总经理萧文涌表示,随着现代农业技术的发展,台湾在这方面累积了很多经验,“鸿福公司愿通过传授现代农业技术应用于传统中草药种植的经验,提升大陆在这一领域内的技术水平,共同发扬光大中华医药传统文化”。  
    在“恶补”技术知识之后,工信部消费品工业司医药处的有关官员就“十二五”期间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方向进行的政策解读,更是为众多种植企业打了剂“强心针”。该官员表示,“十二五”期间,国家将重点支持中药材规范化、规模化种植基地建设。  
    另据接近权威部门人士透露,“十二五”期间我国中药材种植产业的发展目标已定:到2015年,中药工业所需的部分常用大宗药材基本实现稳定供应,部分野生稀缺中药材基本实现家种家养;全国规模化、规范化、产业化中药材种植面积将扩大发展;药材品质均一性、质量稳定性明显增强,生产组织化水平大幅提升,中药材生产专业企业成为中药材品种供应主体。“基本原则是强化科技、信息的支撑作用,使中药材产量有保证,质量可追溯,价格较稳定。”该人士说,在资金支持方面可能会“对大型骨干药材种植项目给予重点支持,项目总数不会超过‘十一五’,但单个项目扶持资金将成倍增加;鼓励工业龙头骨干企业到中药材产区建设道地中药材及适宜种植品种大型种植基地;鼓励推行以公司+农户为主的中药材生产基地建设模式。”  
    “‘十二五’期间,国家将相继出台很多关于扶持中药材种植的政策,鼓励和推动中药材种植向规模化、规范化方向发展。”王卫权说,遵循国家主导的产业发展方向,中专会将尽快尽早引导和帮助企业及药农发展,在提高市场供应能力的基础上,重点向提高中药材内在质量上下功夫。从标准示范种植入手,通过鼓励建立产业联盟,优化原料供应与工业生产合作模式;吸收和推广先进的技术和生产资料,不断提升药材的种植质量;采取必要的促进药材质量提高的措施,帮助中药材种植户争取国家各方面的支持;加大信息服务力度,充分发挥种植前端信息支撑作用,从种子、种苗到种植规模及市场价格变化等多方面依托信息服务平台,帮助生产企业和药农解决各方面的问题和困难等措施,带动中药材种植业迈上一个新台阶。  
    “提升中药材品质是中药材种植行业发展的需要,也是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需要,更是中国中药文化传承的需要。”王卫权说,台湾一些大药厂已经提出,在无公害种植基地示范成功后,希望能合作建立联盟合作基地。王卫权强调:“我们一定会本着安全、放心、健康的理念,从中药的源头入手,把药材种植、养殖做实、做好,实现中药材种得安全、用得放心、吃得健康。”

(责任编辑:)

分享至

×

右键点击另存二维码!

    相关阅读
网民评论

{nickName} {addTime}
replyContent_{id}
{content}
adminreplyContent_{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