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店发展须修好文化功课

  • 作者:李帅
  • 来源:中国医药报
  • 2014-09-06 09:12

    日前,北京同仁堂方面传出消息,北京同仁堂集团公司已经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签署协议,请国字号团队为其制定“北京同仁堂文化战略”。这标志着具有340年历史的同仁堂为自己的企业文化建设制定了更为广阔的远景目标。
    据了解,截至目前,同仁堂已在15个国家和地区开办了35家海外零售网点。
    时下,零售药店正面临着利润空间缩小、顾客流失等诸多挑战,而在如此“紧急时刻”,探讨“看起来空洞”的企业文化似乎有些不合时宜。事实上,那些能够直接解决利润尴尬的技术话题才真正是目前业内热烈讨论的焦点,比如如何获得更多资金、探索新业态、丰富多元化的内涵、打造更先进的绩效管理和更专业的药学服务,等等。
    不过,一位药品零售业内的营销专家表示,所谓企业文化,其实就是一个企业的价值观,越是处于关键的变革时期,就越是要建立自己的核心价值观。“因为在新医改实施的前几年时间里,中国的零售药店必然要面临诸多的抉择——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企业利润与社会责任、保守还是变革,没有核心价值观,药店就没有选择的依据。”他说。
    “文化决定队伍”
    “企业文化决定队伍,有什么样的企业文化,就有什么样的员工。”上述营销专家说。
    不久前,重庆万和药房连锁有限公司曾邀请30多位优秀员工的父母到云南6日游。在向这些优秀员工父母颁发机票和旅游费用的时候,该公司董事长唐先伟和他的夫人还一一向他们行九十度鞠躬礼。这一幕,不仅让台上优秀员工的父母们热泪盈眶,也让台下的企业员工们激动不已。
    长于国学研究的唐先伟无疑深谙孝道——将员工孝敬双亲的感恩之情注入万和的企业文化之中。替员工尽了孝心,赢得了员工的忠心。
    同样,在企业文化中倾注“情”字的还有武汉马应龙大药房连锁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健。在“马应龙”,这份情更多地体现在对员工成长的关心上。2005年,马应龙大药房某分店的营业员小徐参加了该公司“第一期优秀员工训练营”。在为期两天的培训时间中,包括各个门店、各个部室的普通员工在内,共有100余人参加了包括专题演讲和户外拓展的培训,从励志、行动、技巧和实践四个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团队建设……而类似的培训,“马应龙”一直在坚持和完善。
    时至今日,小徐已经成长为马应龙大药房一家主力店的店经理。2008年,她带领团队,将所在店的月均营业额从20多万元提升到60多万元,增长近200%,年增量贡献近200余万元。“人是企业中最宝贵的资源,只有为这些有限的资源提供各种培训机会并给予发展的空间,才能释放其最大的能量,从而培养出一支领先于同行的优秀人才队伍,不断满足公司日益增长的业务需要。”王健说。
    说到底,万和与“马应龙”对内建立的都是“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其目的是打造一支具有凝聚力的员工队伍。“没有健康的企业文化,企业就没有凝聚力,员工也没有归属感。”一位业内人士说。
    “实际上,企业文化对吸引和留住人才也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该业内人士表示。和企业价值观相同的员工会看到自己的未来,不会轻易离职;而在招聘新员工的时候,明晰的企业价值观也让人力资源部门更容易招聘到那些和企业志同道合的人。通常,改变一个人的价值观很难,而且对于一个企业来说,也没有精力花那么多的培训时间。
    “让文化走出去”
    如果说“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是同仁堂人内部的自律诉求,那么“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就是国人对同仁堂企业文化的外部认同。
    “让企业文化走出去。”王健说,“未来的马应龙品牌能走多远,基业能否长青,全在于马应龙的企业文化能否被社会公众所认同。”
    2007年,马应龙大药房推出“健康社区行”活动,联手门店覆盖区域内的街道办事处,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共建活动。为了让居民真正受益,街道带着药店的员工到居民家中家访,了解居民需求,确定了“送健康六重奏”,包括:便民小药箱、健康大课堂、帮助特困群体、特惠服务、送岗位进社区、丰富社区文化。一系列活动的开展,让马应龙大药房对社会负责的形象深入人心。
    谈起“让企业文化走出去”,不能不提到从中受益最多的国内第一家平价药店——老百姓大药房。老百姓大药房的第一家门店——湘雅店开业后的第七天,由于低价格冲击了市场,药店经营遇到了各种阻力。湖南省监察厅副厅长王桂云等省市有关领导来药店现场办公,正在卖场前举行现场会议时,一位消费者误认为王桂云是老百姓大药房董事长谢子龙,不断向他说:“‘老百姓’药品降价这么多,相当于给我们加了工资。”有人告诉他,这位不是谢子龙,而是来帮助“老百姓”解决问题的王桂云时,这位消费者非常激动,感谢老百姓大药房为老百姓着想。在场的群众都被感染了。“老百姓”的发展壮大,正是依赖于“一切为了老百姓”企业文化理念的深入人心。
    实际上,和“以人为本”一样,打造对社会负责的企业形象,几乎是所有连锁药店建设企业文化外部认同的选择。只不过,“老百姓”把这种形象具体化了。
    企业文化少说多做
    如果“以人为本”和“对社会负责”是多数药店的选择,那么这种共同的选择就很难被称为某个企业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需要个性,并且要适合自己。”一位业内人士语出惊人。
    某企业的一位员工曾说:“我们没有正式的公司文化,因为这样比较容易激发创意和灵感。”但这恰恰就是这家企业的企业文化——无拘无束而充满新奇,员工轻松随意,产品的使用者也能时时刻刻感受到它的活力。
    “老百姓”的“一切为了老百姓”,同仁堂的“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则是把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凝练成一句话、一个原则。“但更关键的是企业文化不是策划出来的,不是CIS手册(理念识别系统MIS + 行为识别系统BIS + 视觉识别系统VIS),也不应该是企业家的文化,而应该是企业所有人的共同核心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当面临选择的时刻,就能考验出一个企业真正的价值观,而且无论这个选择是大还是小。对内,是任人唯亲还是任人唯贤,是功过不分还是赏罚分明……对外,是追求利润的最大化,还是追求百姓的健康,林林总总。通过员工晋升或营业员荐药卖药,就会使企业的文化暴露无遗。所以,企业文化是做出来的,不是说出来的,企业运营中的每个细节,无不体现着企业文化。”该业内人士说。
    其实,建设良性的企业文化并不难,难的是得到员工和消费者的认同。
    “企业文化要得到员工的认同,就不能回避员工的利益诉求。只有在分配机制合理、自身利益得到保证的情况下,员工才会认同企业的价值观;反之,企业利益与员工利益无关甚至时常发生冲突,又如何能指望员工对企业文化认同呢?”一位业内人士表示。
    事实上,员工的利益诉求不仅包括经济利益,更包括个人职业生涯、自我价值的实现等。 营造出公平的,令人舒畅的工作氛围,也就营造出了员工认同企业文化的土壤,而这依赖于药品零售企业管理者的“作为”。
    至于消费者对药店企业文化的认同,口号和标语似乎没有什么作用,关键还是从细节着手,踏踏实实地做。
    万和的周年宴会不仅和其他企业年会一样请来了政府官员和VIP客户,还请来了消费者代表。宴会上,几桌消费者代表参加抽奖、领取奖品,不亦乐乎。对此,一位业内人士说,也许一顿饭值不了什么钱,但却能让消费者真实地感受到万和对他们的重视,亲身体验到万和“温情”、“感恩”的企业文化。 
    同样,金象大药房每年的宴会也会请来这样的贵宾。少说多做,也许正是赢得消费者认同的捷径。

(责任编辑:)

分享至

×

右键点击另存二维码!

    相关阅读
网民评论

{nickName} {addTime}
replyContent_{id}
{content}
adminreplyContent_{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