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魔咒何时解

  • 作者:亦 云
  • 来源:中国医药报
  • 2014-09-06 09:42

    从2012年2月开始,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王正敏的生活就被打破了平静:先是被学生举报学术不端,后复旦大学学术规范委员会调查确定只是存在学术不规范行为,随后又有4名院士推荐人联名要求对王正敏除名,到最近媒体质疑其研发的人工耳蜗系克隆国外技术并存在质量问题……可以说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时至今日,仍未见任何第三方权威部门的调查结果,但是该事件如同一个多棱镜,折射出的种种现实令人警醒,其中最值得重视的是:被异化的院士头衔已成为极度危险的“魔咒”。 
    举报人王宇澄举报王正敏院士学术造假的原因,按照王正敏的说法是:一些不合理要求得不到满足,师生成仇。这些不合理要求包括解决职称问题、成为终身荣誉秘书等等。按照一般人的理解,满足这些要求并非王正敏一个人能够说了算。但是,为何王宇澄就那么笃定,只凭老师一言即可搞定?若他所接触的事实和他所接受的信息并非如此,怎会造就了如此认知? 
    综观整个事件,无论是荒唐的培训计划书,抑或是通过学生亲戚寻找推荐人,还是把不入流的口水文章列入申请材料目录,都和一个特殊的名词“院士”紧密联系。  
    本来,院士只是一种学术荣誉称号,授予在科学技术领域做出系统、创造性的成就和重大贡献,热爱祖国、学风正派的学者。但是曾几何时,院士又不时地和“造假”、“学术不端”等名词同时出现在报端,让这个以治学严谨、清正淡泊为荣的人群颇有些尴尬。 
    很多国家的院士终身拥有的只是一种荣誉,至于特权待遇,可能只是所在单位的一个永久免费车位。相比之下,我国的院士则能带来太多的实惠——一旦当选院士,所在单位和地方政府都会提供各种额外待遇和权力,比如增加津贴、参与重大决策、优先出版著作等,其政治待遇和工作待遇迅速提升,调动各种社会资源的机会大大增加。如此优渥的条件,不动心者少,一顶名利交织而成的“院士”头衔上闪耀的非学术的诱人光环着实吸引了众多人趋之若鹜。而在利益的驱动之下,涉及到有关院士的事情,例如评审、管理、退出等就无端生出周折,颇为舆论诟病。可以说,院士这个学术头衔,已经异化为学术利益。 
    “长吏马肥,观者快之,乘者喜其言,驰驱不已,至于死”。古往今来,被捧杀者数不胜数。当今社会对院士的疯狂追捧,以及近年来频频爆出的与院士有关的负面新闻,似乎也预示着,若不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院士”将步这肥马的后尘。这是大多数人不愿意看到的。 
    时至今日,始终没有看到国家主管部门对此事的表态以及第三方的调查结果,令人失望。笔者认为,如果对此事的处理还是沿袭以往,单纯就事论事,而不是从根本上解决院士头衔利益化的问题,院士“魔咒”仍无解。 
    因此,只有去除“院士”行政化,剥离掉附着其上的利益,让“院士”成为一份学术大成的荣誉,一个学德俱佳的代名词,一种为科学献身的精神代表,彼时,专家学者或许才不会挖空心思去挤、打破脑袋去争这个头衔,其他人也会死了这份背靠“院士”好乘凉的心思,“院士”魔咒才会被真正地破解。 
    相关链接 
    复旦大学: 
    王正敏不存在论文抄袭、学术造假问题 
    1月2日,央视曝光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耳鼻喉科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王正敏涉嫌学术造假事件。报道说,王正敏被其学生王宇澄举报学术抄袭,在院士申报材料中被列入的271篇论文中至少有57篇涉嫌造假;还有,王正敏自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人工耳蜗其实也是模仿澳大利亚科利尔公司的产品,属于“山寨货”。对此,1月3日,复旦大学和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联合召开新闻发布会。会上,复旦大学官方及王正敏本人到场对上述质疑一一作了回应,否认王正敏有学术造假、论文抄袭等行为。 
    针对王正敏被举报学术造假、一稿分拆多投的问题,复旦大学学术委员会属下的学术规范委员会主任周鲁卫教授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复旦大学已在去年9月做出了结论:王正敏为合作者之一所发表的几篇中文论文中,有些论文内容高度重复,另有几篇论文中曾使用相同的内容或图表,属于重复发表,但王正敏本人称其是在他毫不知情的情况下被列为论文的合作者。王正敏在事后申报中国科学院院士过程中,又将上述某些论文列入申报材料之中而未对其做任何说明,这种做法在学术态度上也不是实事求是的。 
    王正敏和王宇澄对上述结论均提出异议,因此复旦大学学术委员会将再复查,估计很快就会有结果。(孙国根) 
    中国科学院: 
    严格按程序处理王正敏涉嫌学术造假事件 
    中国科学院1月7日首次对外回应称,已有专门工作小组对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王正敏被举报学术造假一事进行核查,并将严格按照有关程序处理此事。 
    中国科学院相关负责人表示,2012年11月,该院学部收到王宇澄对其导师王正敏院士的投诉,学部随即致函复旦大学,要求对投诉情况进行调查核实。2013年9月,学部收到复旦大学回函和调查报告。该院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常委会开会进行了专题研究,并成立了由相关领域院士组成的专门工作小组,目前正在进行进一步核查和研究。 
    据悉,中国科学院对院士违背科学道德行为有严格规定,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章程》中的有关规定、《中国科学院院士科学道德自律准则》和《中国科学院院士违背科学道德行为处理办法》等。据介绍,按照规定程序,该院学部对收到的投诉,首先转交院士所在单位或归口主管部门调查处理。若有违背院士行为准则的,无论是在增选过程中还是当选院士后,学部都将根据相关程序进行调查。中国科学院院士选举分6个学部进行,对院士的处理也是首先由相应学部进行调查,根据问题的性质和严重程度由其所在学部提出处理意见和建议,可给予警示、批评、警告直至撤销其院士称号的处理。

(责任编辑:)

分享至

×

右键点击另存二维码!

    相关阅读
网民评论

{nickName} {addTime}
replyContent_{id}
{content}
adminreplyContent_{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