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售处方药开禁信号扇动蝴蝶翅膀 互联网发力重塑行业生态

  • 作者:胡芳
  • 来源:中国医药报
  • 2014-10-21 20:49

互联网冲击波系列报道之一

   编者按:    互联网风暴来了。在电子商务的最后一块热土,医药互联网商战不断升温。从2012年起,京东、腾讯、阿里巴巴等互联网巨头纷纷杀进医药健康领域。不仅如此,行业内部也爆发出对互联网医药电商业务的极大热情。2013年底,我国网上药店只有150家,但截至2014年10月16日,已发展到236家(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数据)。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的发展正在悄然改变着医药行业的方方面面,而即将出台的《互联网食品药品经营监督管理办法》对网售处方药的开禁,或将直接从终端倒逼整个产业链发生改变,甚至重塑整个医药行业生态。互联网思维之于医药行业,从渗透到铺开,再到与网共舞,已经一步步地变观望为行动,变未来为现实,也将把更多的不可能变成可能。

  在接受互联网浪潮洗礼的同时,行业还有诸多问题需要讨论、辨析和深思。比如,企业是否要做医药电商,是借助第三方平台做还是自建官网,传统医药企业如何借助互联网转型,电子处方如何获得,如何平衡线上线下业务,未来是否一定是第三方平台一统天下……

  作为行业媒体,我们愿意给读者提供一个平台,以“互联网冲击波系列报道”为栏题,从政策解读、现象剖析和企业实操等多个层面,共同探讨互联网时代行业的生存智慧和发展策略。  


  9月17日,太安堂发布公告称,拟以3.5亿元收购广东康爱多连锁药店有限公司100%股权;9月23日,好药师和春雨医生召开媒体沟通会,宣布达成内契式战略合作,除了致力于打通医与药的关系之外,还拟共同布局处方药市场。与此同时,互联网巨头腾讯继今年9月向医学网络丁香园投资9000万美元后,近日又向挂号网领投1亿美元……医药互联网领域投资并购合作浪潮汹涌而来。

  相关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网上药店发展迅猛:去年年底网上药店的数量为150家,到今年10月该数字已为236家。

  面对席卷而来的互联网浪潮,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副会长牛正乾表示,互联网或将改变整个行业生态,“在互联网思维的推动下,多年来行业无法跨越的障碍极有希望得到突破”。

   政策放行

  今年5月28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CFDA)公布了《互联网食品药品经营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拟适度放开处方药网上销售。处方药市场占据整个医药市场约80%的份额,放开处方药网售,不仅利好一直在夹缝中生存甚至剑走偏锋的医药电商,还点燃了各路资本掘金药品销售的极大热情。近期坊间盛传,相关正式文件有望于今年年底或明年年初正式公布。据国家行政学院胡颖廉副教授透露,尽管还有争议,但处方药网售开禁已是趋势,且从目前得知的消息来看,其结果“会比我们想象的好得多”。

  “首当其冲受到互联网影响的产业节点是面对消费者的终端。”牛正乾强调。众所周知,我国药品销售主要有两大终端:零售药店和医疗机构。在整个药品销售中,医疗机构由于掌握了处方权而占据着绝对主导地位。

  牛正乾认为,互联网包括移动互联对药品终端的影响,不仅仅是医药电商对传统药店的冲击,更主要的是其对医院处方行为的影响,而这种影响将倒逼医药流通企业和医药工业企业改变经营方式。

   终端倒逼

  但杀入医药电商的各路英雄都清楚,要想真正吃到处方药市场这块大蛋糕,除了CFDA允许网售处方药外,还需跨越另外两大政策障碍,即医院处方外流和打通医保支付。

  “这就要看BAT(百度、阿里、腾讯的合称)和其他巨头是否能够有所作为,即能否出台恰当的市场措施。”牛正乾表示。

  以打车软件争夺战为例,为了抢占市场份额,阿里和腾讯两家企业不惜砸下重金,只要使用自家打车软件叫车的,每单除了奖励司机10元~12元以外,还奖励消费者5元~10元。一时间,使用打车软件叫车成为风潮。

  牛正乾认为,上述这种鼓励措施可以同样使用在鼓励医院处方外流上。“阿里已获得医药电商牌照。一旦政策明确放开处方药网售,阿里完全可以奖励拿着处方到旗下药店购药的消费者。比如说,一张处方奖励100元或奖励足以覆盖消费者医保支付的费用,一定会有很多消费者愿意尝试网上买药。”

  而一旦处方大量外流,医药商业、工业企业的行为也必将随之变化。以工业为例,在现有模式下,厂家为了保证药品入院销售,必须打通医院内部的重重关卡,如打点药事委员会、药剂科、相关科室等。但在处方大量外流的情况下,厂家就无需完成上述环节。更为重要的是,当药品费用无需与医疗机构进行结算时,厂家就不用考虑参加各种药品招投标活动,招标制度有可能在处方外流这只蝴蝶的翅膀扇动之下而发生改变。

   英雄发力

  最近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实际上在药品零差率广泛推广之后,医院和医生对处方外流并不持保守态度。

  在一次投资研讨会上,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医务处何铁强认为,在药品利润占据医院收入60%以上的时候,医院和医生必然倾向于把处方牢牢抓在手中,但是随着药品零差率逐步推行,药品已经从医院的利润中心变为成本中心,医院没必要把医院药房还攥在自己手里。一位业内人士也指出,药厂给医生的回扣数目也是根据处方量来确定,与患者到底在哪里买药没有关系。言下之意,医院和医生都不会阻挡处方外流。

  至于医保支付,一位常年从事社保的相关人士坦言,以北京为例,医保均与各大医院实现了及时结算,在系统上对接零售药店并不存在技术困难。但“保险或者说保险理赔过于顺畅,会刺激消费”,要想医保能够对接网上药店,必须在报销的便利和控制费用、确保资金安全中找到一个平衡点。

  中国医药商业协会执行会长付明仲则表示,我国尚未建立起完备的医师库和药师库,确认处方的真实性、安全性和合理性更为关键。一旦处方失真,将带来用药安全风险。

  面对各种不同的声音,很多进入者已着手布局。以阿里为例,5月28日,支付宝对外公布“未来医院”计划。据悉,该计划分3步走:在未来两年的时间里,通过开放移动平台能力、支付及金融解决方案能力及数据能力,帮助医院建立移动医疗服务体系,实现从挂号、候诊、院内导航、缴费,到取报告、医患互动等全流程移动就医;第二阶段,相关服务链将向医院之外延伸,包括将药品配送、保险等环节加入服务平台中。第三阶段则是进行基于大数据的健康管理。

  今年7月,支付宝宣布国内首家“未来医院”试点——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的“移动智能就诊”服务在自费诊间结算基础上已开通医保功能。8月22日,北京友谊医院与支付宝的合作启动,并实现医保对接。

  有消息人士称,除阿里之外,腾讯与广东不少医院,以及一小部分华东地区的医院的沟通也有一定进展。

  有医院人士认为,尽管像阿里这样的巨头最初切入医院只是为了提供某种技术服务,但一旦与医院达成合作,其服务的内容则可以逐步深入。

  事实上,除了阿里、腾讯、百度、京东这些互联网巨头之外,医药业内企业也正厉兵秣马,为享用即将到来的处方药网售大餐做好准备。太安堂、好药师莫不如是,而以岭药业、石药集团、仁和药业亦均加入了医药电商行列。记者还获悉,已有医药企业与医疗机构试水电子处方,并拟开展网络医院服务。     (本报记者  胡  芳)

(责任编辑:)

分享至

×

右键点击另存二维码!

网民评论

{nickName} {addTime}
replyContent_{id}
{content}
adminreplyContent_{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