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层设计出台 中药业或突飞猛进

  • 作者:王泽议
  • 来源:中国医药报
  • 2015-05-06 10:42

   专家点评《中药材保护和发展规划(2015~2020年)》

  最近几天,很多中医药界人士都在为国家新出台的一个规划而兴奋,这就是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等12个部门联合编制的《中药材保护和发展规划(2015~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值得关注的是,这是我国第一个关于中药材保护和发展的国家级规划。

  “这是一个划时代和里程碑式的规划,对此业内都十分兴奋。大家相信,在这个规划的指导下,中药业将有突飞猛进的发展和变化!”中国中药协会中药材种植养殖专业委员会理事长王卫权对记者说。那么,规划中到底有哪些“震撼”性措施将解决长期困扰中药产业发展的资源与创新不足的问题,业内专家又是怎么看的呢?

   2020年目标

  规划提出,力争到2020年,中药材资源保护与监测体系基本完善,濒危中药材供需矛盾有效缓解,常用中药材生产稳步发展;中药材科技水平大幅提升,质量持续提高;中药材现代生产流通体系初步建成,产品供应充足,市场价格稳定,中药材保护和发展水平显著提高。具体指标为:中药材资源监测站点和技术信息服务网络覆盖80%以上的县级中药材产区;100种《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收载的野生中药材实现种植养殖;种植养殖中药材产量年均增长10%;中药生产企业使用产地确定的中药材原料比例达到50%,百强中药生产企业主要中药材原料基地化率达到60%;流通环节中药材规范化集中仓储率达到70%;100种中药材质量标准显著提高;全国中药材质量监督抽检覆盖率达到100%。

   点评

   中国中医科学院副院长、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资源中心主任黄璐琦:这是我国第一个关于中药材保护和发展的国家级专项规划,对中药材产业和中医药事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保障人民用药安全,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促进农民增收和生态文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副会长刘张林:规划的指导思想是以发展促保护、以保护促发展,这个辩证关系坚持得好。中药产业要发展,大健康产业要发展,中药材资源是瓶颈。没有保护的发展终将枯竭,没有发展的保护最终就没有发展,也保护不好。

   七项任务

  为促进中药材保护与发展,规划明确了未来五年的七项主要任务。一是实施野生中药材资源保护工程,开展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建立全国中药资源动态监测网络,建立中药种质资源保护体系,建设濒危野生药用动植物保护区、药用动植物园、药用动植物种质资源库。

  二是实施优质中药材生产工程。建设濒危稀缺中药材种植养殖基地;建设大宗优质中药材生产基地;建设中药材良种繁育基地,推广使用优良品种,推动制订中药材种子种苗标准;发展中药材产区经济,推进中药材产地初加工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鼓励中药生产企业向中药材产地延伸产业链。

   点评

   黄璐琦:在中药资源普查跑基层中发现一些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保护、开发利用和服务3个环节,反映在药材的价格、产量和质量3个指标上。中药资源普查试点的原则是,试点工作与解决中药材产业发展中的关键问题相结合,与建立长效机制相结合,与基础条件建设相结合。中药资源普查试点工作和规划的指导思想、制定的相关任务,有助于这些问题的解决。

  三是实施中药材技术创新行动。强化中药材基础研究,指导中药材科学生产;继承创新传统中药材生产技术,挖掘和继承道地中药材生产和产地加工技术;综合运用传统繁育方法与现代生物技术,突破一批濒危稀缺中药材的繁育瓶颈;发展中药材现代化生产技术,提升中药材现代化生产水平;促进中药材综合开发利用。

   点评

   黄璐琦:近年来中药材生产技术得到了较大提升,中药材规模化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农民及企业规范化种植中药材的意识增强;形成了一批中药材GAP基地;中药材栽培理论和方法不断完善;培养了一大批中药材GAP生产及认证的专家和学者。但GAP生产中也存在很多问题,如对GAP及其认证的认识和理解亟需深化;GAP认证基地布局不够合理;地缘经济及小农经济耕作阻碍中药材规范化和规模化生产;比较效益偏低限制了GAP的发展;栽培技术不成熟导致生产过程风险较大;土壤微生态恶化及连作障碍制约中药材GAP基地的可持续发展等。规划明确提出实施中药材技术创新行动,并从五个方面制定了技术创新的措施,这对全面提升中药材的生产、保护和开发利用的科技含量,促进中药材规范化规模化种植具有深远影响。

  四是实施中药材生产组织创新工程。培育现代中药材生产企业,支持发达地区资本、技术、市场等资源与中药材产区自然禀赋、劳动力等优势有机结合,输入现代生产要素和经营模式,发展中药材产业化生产经营,推动现代中药材生产企业逐步成为市场供应主体;推进中药材基地共建共享,支持中药生产流通企业、中药材生产企业强强联合,因地制宜,共建跨省(区、市)的集中连片中药材生产基地;提高中药材生产组织化水平,推动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发展,实现中药材从分散生产向组织化生产转变,支持中药企业和社会资本积极参与、联合发展,进一步优化组织结构,提高产业化水平。

  五是构建中药材质量保障体系。提高和完善中药材标准,规范中药材名称和基原,完善中药材性状、鉴别、检查、含量测定等项目,建立较完善的中药材外源性有害残留物限量标准,健全以药效为核心的中药材质量整体控制模式;完善中药材生产、经营质量管理规范,修订《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试行)》,完善相关配套措施,提升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水平,严格实施《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GSP),提高中药材经营、仓储、养护、运输等流通环节质量保障水平;建立中药材从种植养殖、加工、收购、储存、运输、销售到使用全过程追溯体系;完善中药材质量检验检测体系,加大对中药材专业市场经销的中药材、中药生产企业使用的原料中药材、中药饮片的抽样检验力度,鼓励第三方检验检测机构发展。

   点评

   王卫权:规划目标明确,措施可行,但任务繁重。可以说规划出来后我们任重道远。“任重”是因为多年来中药材积累下来的问题太多,按照规划制定的目标有大量的工作要做;“道远”是因为要让传统的药材种植、加工和储存方式向现代化方向转变,将会是一个漫长过程,首先要让药农真正认识到中药材的重要性。我们的中药制剂已经现代化,现在强烈要求中药材种植也要实现规范化和现代化。

  六是构建中药材生产服务体系。建设生产技术服务网络,发挥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作用,依托科研机构,构建全国性中药材生产技术服务网络,加强中药材生产先进适用技术转化和推广应用,促进中药材基地建设整体水平提高;建设生产信息服务平台,提供全面、准确、及时的中药材生产信息及趋势预测,促进产需有效衔接,防止生产大起大落和价格暴涨暴跌;加强中药材供应保障,依托中药生产流通企业和中药材生产企业,完善国家中药材应急储备,确保应对重大灾情、疫情及突发事件的用药需求。

  七是构建中药材现代流通体系。完善中药材流通行业规范,完善常用中药材商品规格等级,建立中药材包装、仓储、养护、运输行业标准,为中药材流通健康发展夯实基础;建设中药材现代物流体系,规划和建设现代化中药材仓储物流中心,配套建设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及现代物流配送系统,引导产销双方无缝对接,推进中药材流通体系标准化、现代化发展,初步形成从中药材种植养殖到中药材初加工、包装、仓储和运输一体化的现代物流体系。

   点评

  刘张林:中药材的仓储物流一直是一个薄弱环节,很多质量问题发生在这个环节。要实现中药材流通体系标准化,必须加强科技投入,解决关键技术问题。

   王卫权:一直以来,中药材生产与农业生产水平有着巨大的差距,中药材要落后于农业30年。规划如果实施好,我们将能缩短时间、赶上农业现代化,保证中药材在源头的质量得以控制和保障。

    八项措施

  为了保证以上七项任务的顺利完成,规划还制定了八项保障措施。一是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制度。强化濒危野生中药材资源管理,规范种植养殖中药材的生产和使用。完善药品注册管理制度,中药、天然药物注册应明确中药材原料产地,使用濒危野生中药材的,必须评估其资源保障情况;鼓励原料来源基地化,保障中药材资源可持续发展和中药质量安全。

  二是完善价格形成机制。坚持质量优先、价格合理的原则,建立反映生产经营成本、市场供求关系和资源稀缺程度的中药材价格形成机制,完善药品集中采购评价指标和办法,引导中药生产企业建设优质中药材原料生产基地。

  三是加强行业监管工作。加强中药材质量监管,规范中药材种植养殖种源及过程管理。强化中药材生产投入品管理,严禁滥用农药、化肥、生长调节剂,严厉打击掺杂使假、染色增重等不法行为。维护中药材流通秩序,加大力度查处中药材市场的不正当竞争行为。健全交易管理和质量管理机构,加强中药材专业市场管理,严禁销售假劣中药材,建立长效追责制度。

  四是加大财政金融扶持力度。加大对中药材保护和发展的扶持力度,加强项目绩效评价,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支持作用。将中药材生产和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纳入中央和地方相关支农政策支持范围。鼓励发展中药材生产保险,构建市场化的中药材生产风险分散和损失补偿机制。鼓励金融机构改善金融服务,在风险可控和商业可持续的前提下,加大对中药材生产的信贷投放,为集仓储、贸易于一体的中药材供应链提供金融服务。

  五是加快专业人才培养。加强基层中药材生产流通从业人员培训,提升业务素质和专业水平。培养一支强有力的中药材资源保护、种植养殖、加工、鉴定技术和信息服务队伍。加强中药材高层次和国际化专业技术人才培养,鼓励科技创业,推动中药材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

  六是发挥行业组织作用。宣传贯彻国家法律法规、政策、规划和标准,发布行业信息,推动企业合作,促进市场稳定,按规定开展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基地、道地中药材基地和物流管理认证等。

  七是营造良好国际环境。加强与国际社会的沟通交流,按照国际公约主动开展和参与濒危动植物、生物多样性保护活动,合法利用药用动植物资源,促进中药材种植养殖。进一步开展国际合作,推动建立多方认可的中药材标准,促进中药材国际贸易便利化,鼓励优势企业“走出去”建立中药材基地。

  八是加强规划组织实施,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结合实际抓紧制定具体落实方案,确保规划顺利实施。

   点评

   黄璐琦:规划提出了明确的发展目标,提出了未来5年将要实施的7大专项,包括野生中药材资源保护专项、中药材生产基地建设专项、中药材技术创新重点专项等等。为确保目标任务顺利实现,还制定了一系列保障措施,可全面而有效地保障规划的实施。其中一些政策措施的提出,有很大的创新和突破,比如提出在中药、天然药物注册时,应明确中药材原料产地;使用濒危野生中药材的,必须评估其资源保障情况。这对保护野生中药材资源,保证中药质量和安全十分重要。再比如加大财政金融支持政策方面,提出鼓励发展中药材生产保险,构建市场化的中药材生产风险分散和损失补偿机制,鼓励金融机构改善金融服务,在风险可控和商业可持续的前提下,加大对中药材生产的信贷投放,为集仓储、贸易于一体的中药材供应链提供金融服务,这将为中药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力的资金支持。规划中很多具体的计划和措施有望在“十三五”期间从根本上解决资源与产业发展的矛盾。

   王卫权:规划不仅是一个里程碑,还有着长期的指导作用。我们希望能够按照规划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由各级地方政府和行业共同学习领会和执行规划定出的目标和措施,尤其是七大任务和八项措施,是未来中药材由农民传统种植向现代化种植发展的重要环节。七大任务明确了现在该做的事,八大措施是保证任务完成的基本条件。规划中的几大平台和国家扶持的重点品种,恰恰是和中药现代化对接的接口。随着各地具体实施规划和措施的出台,各地不同品种和不同地域的药材都会有规范发展的保障。我认为,按照规划通过政府引导支持和企业自觉的转变和发展,在未来的3~5年,中药业的发展将会有重大变化。 

(责任编辑:)

分享至

×

右键点击另存二维码!

网民评论

{nickName} {addTime}
replyContent_{id}
{content}
adminreplyContent_{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