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亏超过8000万元 阿里健康折戟医药电商
阿里巴巴旗下医疗健康上市平台阿里健康近日发布了截至2015年3月31日年度出现重大亏损的业绩预告——“滴滴打车”模式能否在医疗健康领域得以复制,引起了市场的广泛关注。
据阿里健康介绍,公司此次出现亏损的主要原因是长期的大手笔业务投入。外界也据此将焦点集中在阿里健康于2014年大规模推出的医药电商计划。值得注意的是,阿里健康在石家庄的试点已停止补贴,导致使用阿里健康APP平台用户量急剧减少,这也使得外界传出阿里健康推出的医药电商计划已经“暂时搁置”。
对于此事,阿里健康相关人士表示,公司已经宣布将天猫医药馆注入阿里健康,而股权交割将于今年9月份完成。公司的医药电商业务并没有停止。购药补贴只是公司宣传营销的一个手段,未来公司将采取更多元化的市场营销手段,希望外界不要有太多猜测。
“阿里健康进军医药电商的初衷很好,但是也面临着诸多挑战。”一位医药行业分析人士表示,目前阿里健康也在寻求全面的布局,从医药开始转向医院、医生方面的合作。
阿里健康预亏
据公开披露的信息,阿里健康前身是中信21世纪,公司的两大主要业务是阿里健康APP和药品电子监管码。其中,阿里健康APP最初的目标是通过药品与APP的结合、电子处方的流转,线下药店竞价,来确定患者确定单数并配送。
阿里健康5月底发布了《盈利警告》,预计集团截止到2015年3月31日年度收入将出现重大亏损。对于亏损的主要原因,阿里健康解释称,是因为发生在该财务年度第四季度的员工成本、销售、市场营销费用大幅增加。
阿里健康表示,截止到2015年3月31日,公司推出多个项目并拓展新业务领域,如搭建医院平台、促进医疗处方的社会化流转,并与多家医疗保健市场参与者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无形资产核销导致的亏损及坏账拨备也是出现重大亏损的原因。公司预计,重大亏损金额截至2014年3月31日为3460万港元,而2015年3月31日亏损额将增加大约200%。
对于阿里健康所指向的“该财务年度第四季度的员工成本、销售、市场营销费用大幅增加”一事,外界再次将目光集中在2014年11月份于石家庄试水的阿里健康APP。
“当时的影响很大,巨额的补贴吸引了全国的目光。”一位知情人士说。彼时阿里健康在石家庄推出购药满30元送20元/10元/5元的补贴政策。但近日这番热闹光景已不存在。国药乐仁堂、神威大药房、新兴药房是石家庄排名靠前的连锁药店,也是阿里健康的首批合作伙伴。多家药店的工作人员都表示:在阿里健康APP推出之时,由于有补贴,很多人参与。但是在今年4月份,阿里健康停止了购药补贴,现在使用这款产品购药的人越来越少,“几乎没有人再用了”。
对于此事,外界认为阿里健康的医药电商业务存在暂停的危险,但阿里健康上述人士表示,公司没有停止医药电商业务。天猫医药馆即将在今年9月份注入阿里健康,现在仍是在股权交割阶段。未来公司会整合天猫医药馆和现有的APP平台资源,但现在还不方便透露相关信息。
此外,该人士还表示,补贴是公司打开市场的手段,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确实起到了这样的效果。但公司不可能一直用补贴这种方式,未来公司也会选择多元化的方式营销。
争夺处方
“卖药是医院收入的主要来源,在国家没有彻底改变以药养医模式之前,企业欲以自身的力量推进医药分开,可谓是以卵击石。”上述医药行业人士表示,目前很多医院都在采取措施防止处方外流。
值得注意的是,在阿里健康推出类似“滴滴打车”的购药模式之初,就饱受质疑。质疑的主要原因就是没有抓住“核心”。“有医院和医生的合作才是关键。”一位行业人士表示,阿里健康最初的做法,完全是在与医院抢饭碗。
据了解,在北京等地,患者可以拿到自己就诊时医生开出的纸质处方,然后再去缴费。在这个过程中,患者可以拿着处方选择是在医院或者去附近的药店购买药品。然而,石家庄市却不同。
在石家庄市某家医院里笔者也看到了这样的场景。李女士手里有一张石家庄市卫生局监制的居民健康卡,这张卡可以在多家医院使用。来到医院,李女士先在该卡里充值。
“目前石家庄的大多数医院实行的是电子化治疗过程,居民健康卡记录了患者过去的就医、开药历程。”李女士说,“与此同时,医生开出的处方也是电子处方,只有通过医院的平台才能看到,而患者只有在结费、取药之后才能了解到自己购买的药品。电子处方、结费的方式好处就是不用再去重复排队。”
针对这一现象,有行业人士说,医院这样的做法避免了患者选择其他地方购药的可能。这样的现象石家庄市并不是个例。“很多省、市级医院都采取措施防止处方外流,阿里健康面临的难题,也是其他试图进军医药电商领域企业和资本所面临的难题。”
对于医院存在的防止处方外流现象,阿里健康上述人士并未进行直接回复。但其表示,国家有关部门放开处方药网售的信号越来越强烈,公司也时刻关注此事并在积极地做出准备。
此外,网售处方药放开之后,实现与医保对接是药品销售放量的关键之一。对于此事,阿里健康上述人士也表示,公司目前在通过一定的手段介入这一领域,但是不方便透露相关的细节。
转战医院
外界认为,在意识到医疗机构对于售药的阻碍后,阿里健康开始转战医疗机构,发力抢医生环节。但阿里健康上述人士表示,公司这样做是希望打造一个联系中国医疗保健市场参与者的在线社区,其中医疗机构和医生是我们这个产业链的一个重要环节,而不是为了“抢医生”。
据了解,目前在阿里健康的APP平台上已经增加了咨询医生、智能导诊、预约挂号、门诊加号、健康自测等多项功能。然而,阿里健康的野心不仅仅如此,它还与多家第三方公司合作,寻求将其纳入产业闭环。据了解,在A股上市公司中,阿里健康已经与迪安诊断、华润万东和鱼跃医疗的控股股东鱼跃科技、卫宁软件、白云山等建立了合作关系,试图打造云医院。
据了解,云医院定位于“整合医疗全体系、全链条资源,提供全方位医疗服务的网络平台”,业务涵盖范围包括医生、医疗机构、患者、医疗保险、检验与影像诊断、健康管理、云药房等一系列环节,在大力吸引基层医疗机构的同时,也将积极发展二三级医疗机构的合作,成为分级医疗机构间的转诊平台。为了打造相关环节,阿里健康开始了一系列的布局。
在检查领域,阿里健康与迪安诊断建立合作,合作的重点是:迪安诊断旗舰店进驻阿里健康云医院平台。基于该平台,迪安诊断为其提供“一揽子”、“一站式”的互联网检验服务,并根据云医院平台的个性化、多元化的需求,推出各种量身订制的、独立检验机构互联网模式下的综合服务方案。
在医疗器械领域,阿里健康与鱼跃科技建立合作,寻求华润万东与阿里健康在医疗影像、阿里健康云医院平台的全面合作:华润万东医学影像旗舰店进驻阿里健康云医院平台,双方将探索建立独立医学影像机构互联网运作模式。华润万东将协助阿里健康向医疗机构推广阿里健康云医院平台。华润万东将利用其医疗资源,提供医学影像读片分析服务,为阿里健康云医院的需求提供优质高效服务。
此外,阿里健康与卫宁软件在医疗支付、药品流通和监管等领域建立合作;与白云山探索在医药电商等合作,具体内容为利用阿里健康的平台及技术资源与白云山医药的丰富医药产品、庞大的零售网络和成熟的药房托管系统,共同探索及开发药品“线上到线下”或“O2O”营销模式。
对于与第三方的合作,阿里健康表示,在互联网+的背景下,公司也希望提供互联网技术给合作伙伴提供技术支持,实现双方的共同发展。
但有行业人士认为,阿里健康描述的画面很美,其构建的是一个生态系统,但是从现实的角度来说,医疗机构及医生在这个环节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体制性难题未解决的情况下,企业啃下这个骨头需要很大力气。
(责任编辑:)
分享至
右键点击另存二维码!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33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京)字08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89号 京ICP备17013160号-1
《中国医药报》社有限公司 中国食品药品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