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致性评价:仿制药企实力尖峰对决

  • 作者:方剑春
  • 来源:中国医药报
  • 2016-01-13 09:09

  “开展仿制药一致性评价是我们正在走美国走过的路,虽然过程痛苦,但这是必经之路。”1月10日,中国医药质量协会副会长孙新生表示。此刻,他正紧锣密鼓地筹备一场中国医药质量协会主办的“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研讨会”。研讨会的一项内容就是介绍美国是如何开展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的,希望以美国经验对应当下问题,寻找解决途径。

  去年11月18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CFDA)发布关于征求《关于开展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的意见(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公告(2015年第231号)。一石激起千层浪,按照征求意见稿的时间表,2007年10月1日前批准的国家基本药物目录(2012年版)中化学药品仿制药口服固体制剂,应在2018年底之前完成一致性评价,届时没有通过评价的,注销药品批准文号。业内认为,未来两年一致性评价情况将决定仿制药谁能笑到最后,医药行业面临重新洗牌。

   剑指乱象

  众所周知,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医药行业发展迅猛,工业总产值突破了两万亿元人民币,我国医药市场也已成为全球第二大医药市场。目前,我国拥有17万个药品批准文号,其中化学药品批准文号10.7万个,95%以上是仿制药,是名副其实的仿制药大国。然而,在全球仿制药需求不断增长的背景下,我国仿制药在国际市场却难获一席之地,原因是仿制药与原研药质量存在差距,标准不高,无法通过国外认证。

  原北京协和医院药剂科主任李大魁曾对国内仿制药做了个比喻:学生考试60分算及格,但家长肯定不愿意孩子每次都考60分。仿制药也一样,过去“仿标准”只能打60分,算及格,因为只有达到临床疗效这个‘金标准’才能得100分。

  “过去,我国对于仿制药并没有按照监管原则批准,企业也没有按照仿制药基本规律进行开发和生产管理,以及上市后的再评价,导致仿制药质量参差不齐,与原研药质量存在差距。”孙新生表示,导致我国仿制药与原研药存在差距的主要原因有五:一是原料药来源不同,如钾盐、钠盐的区别;二是剂型不同;三是规格不同,我国仿制药的很多规格都是国外没有的;四是给药途径不同,如国外原研药只有片剂,而我国仿制药的剂型则包括皮下注射、静脉注射等;五是不同的药品说明书。

  上述五大因素导致我国仿制药领域乱象丛生。以抗生素阿奇霉素为例,目前国内有数百家企业生产该品,大部分企业当初报批该品时都是简单改变一下成盐方式。但是该品原研药有固定的成盐方式,国内药企改来改去,药效却不一定有保障,基本上属于低水平重复,加剧了该品市场的恶性竞争。

  为扭转被动局面,提升仿制药质量,CFDA于2012年开始推动仿制药质量一致性评价工作,分两批选择了75个试点品种进行一致性评价。而去年11月18日发布的征求意见稿不仅给出的评价品种范围扩大很多,而且配套政策相对完善。“动真格的”成为行业对该项政策的深刻感受。

  征求意见稿明确,仿制药一致性评价范围为“2007年10月1日前批准的药品,在2012版基本药物内,化学药口服固体制剂”。一般来说,我国药品中70%的为口服制剂,这意味着在规定时间内,基本药物目录内占比70%的药品要做一致性评价。而我国2012年基本药物目录涉及化学药520个品种。测算下来,在2018年之前,我国将有约3000家化药仿制药生产企业将直面一致性评价的考验。

   决赛枪响

  截至目前,2012年推动的75个一致性评价品种中只有5个公布了溶出曲线一致性评价方法,整体进展缓慢。

  一位业内人士表示,2012年CFDA开始推动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工作,但是学术界对于评价方法、路径一直有争议,CFDA也没有给出操作性文件,因此企业真正行动的并不多。

  而此次,在发布征求意见稿的同时,CFDA也公布了仿制药一致性评价方法的指导意见,要求企业在仿制药一致性评价中完成PE、BE甚至TE实验后,提交材料,证明自己和原研药是等效的,即在和原研药剂型相同、剂量相同、结构相同、活性成分相同、给药方式一致的情况下(PE),人体对仿制药吸收的速度和程度都和原研药保持一致(BE),治疗效果和安全效果与原研药相同(TE)。此外,CFDA还公布了《仿制药质量一致性评价人体生物等效性研究技术指导原则》、《普通口服固体制剂参比制剂选择和确定指导原则》、《普通口服固体制剂溶出曲线测定与比较指导原则》、《化学仿制药生物等效性试验备案管理规定》。

  事实上,我国在仿制原研药时,按照注册审批要求已做过溶出度试验、生物等效性研究等,但以往审评标准过低,导致大批本来不具备生产仿制药能力和资质的企业也轻易拿到了药品批号。公开数据显示,仅在2005年就有超过1万种药品通过审批上市,而这一时期上市的药品目前仍然是我国药品市场的主力。“为何把仿制药一致性评价放在2007年以前?这是因为2007年修订版《药品注册管理办法》实施前审批的仿制药,主要是针对原研药的主要成分和检验标准进行仿制,只做到了化学结构、剂型等方面的复制,这是最低水平。”有业内人士表示。

  据了解,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征求意见稿发布后,各企业即开始进入备战状态。目前企业的困惑主要集中在,如何确定参比制剂、国产辅料质量达不到要求、临床基地数量不够、能够开展一致性评价的科研人员稀缺等方面。

  孙新生表示,当前,企业对于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心存困惑是正常的,只要按照国际规则来做,总能寻找到解决办法。去年,CFDA连续下发多个改革文件,说明管理部门已痛下决心向国际高标准看齐,企业不要试图再靠投机取巧来保住文号。

  其实,过去我国仿制药取得成功的案例也并不罕见,这说明仿制药不仅能做到与原研一致,甚至可超过原研药。如正大天晴的首仿药润众,成功打破了跨国企业产品的市场垄断,在国内市场中占有最大的份额;石药集团的仿制药曲马多已走出国门,并在2014年占据美国该品市场20%的份额……

  为鼓励仿制药一致性评价企业,此次征求意见稿明确,企业可在药品说明书、标签中予以标示体内评价和体外评价的标识;企业可以申报作为该品种的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委托其他药品生产企业生产,并承担上市后的相关法律责任。通过一致性评价的品种,社保部门在医保支付方面予以适当支持。医疗机构优先采购并在临床中优先选用。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对通过一致性评价药品企业的技术改造给予支持。同一品种达到3家以上通过一致性评价的,在集中采购等方面不再选用未通过评价的品种。

  另外,有消息称,人社部正会同国家卫计委制定与原研药相同的支付标准,按照同一额度来报销,而不是按照现行的根据同一比例来报销。此外,相关部门正探索医保支付价加按病种付费和总额预付的配套政策,建立节约型医保激励机制,以促进优质国产仿制药的使用。

  孙新生表示,目前发布的有关仿制药一致性评价文件还没有做到整个链条的畅通无阻,操作性需进一步加强。一致性评价关系到企业的生死存亡,希望企业认真梳理品种,在未来3年内实现突围。(本报记者 方剑春)

(责任编辑:)

分享至

×

右键点击另存二维码!

网民评论

{nickName} {addTime}
replyContent_{id}
{content}
adminreplyContent_{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