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全国中医药工作会议召开:全力推进中医药振兴发展

  • 作者:王泽议
  • 来源:中国医药报
  • 2016-01-19 16:03


  本报讯  1月14~15日,2016年全国中医药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国家卫生计生委主任、党组书记李斌出席会议并讲话,要求把中医药宝库深度挖掘工作列为“十三五”中医药工作的重头戏。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作了《完善发展理念提升发展水平,全力推进中医药振兴发展》的工作报告。

  李斌在讲话中指出,“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也是推动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目标的收官阶段。人民群众对包括中医药在内的医疗服务需求更加突出和迫切,也给中医药改革发展带来重大机遇。我们要看到,中医药是中国的宝库,也是全人类的宝库,要把中医药宝库深度挖掘工作列为“十三五”时期中医药工作的重头戏,要有信心、有决心始终占据中医药发展竞争的制高点:一是要在攻克疑难病症方面下功夫,二是在新药创制方面下功夫,三是在标准制定方面下功夫。

  王国强在报告中从法制建设、继承创新、深化改革、服务能力建设、健康服务、人才队伍建设、文化建设、民族医药、海外发展和系统党建10个方面总结了2015年中医药工作的进展。

  2015年,中医药发展亮点纷呈。立法工作取得突破,《中医药法(草案)》经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后,全国人大常委会进行了第一次审议,进入最后立法程序。国务院出台《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2015~2020年)》,对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作出全面部署。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中药材保护和发展规划(2015~2020年)》。“中医药防治重大疾病与治未病”列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十三五”启动专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老龄委和国家旅游局等部门签署发展中医药健康养老合作协议,出台促进中医药健康旅游发展指导意见。

  2015年,屠呦呦研究员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实现了中国本土科学家获诺奖零的突破。重大传染病中医药防治、中药关键技术攻关取得重大进展,获2项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医药标准化工作取得新进展,发布实施3项国家标准和一批团体标准,建立12个濒危药材种苗繁育基地。在人才培养方面,实施了卓越医生(中医)教育培养计划,推进中医类别医师资格考试制度改革。首次独立设置中医专业学位,推动“5+3”为主体的中医临床人才培养改革。中医药服务能力、服务总量大幅提升,参与了埃博拉、登革热等重大传染病防控,出台了艾滋病12个常见病症中医诊疗方案。此外,中央财政投入2.06亿元支持81所藏医院和22所全国重点民族医医院提升服务能力。

  2015年,中医药加快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布局,中捷中医中心揭牌。国际标准化组织(ISO)TC249正式定名为中医药技术委员会,并发布3项国际标准,ISO/TC215发布2项中医药国际技术规范,3个中药材品种标准纳入欧洲药典。

  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启动之年,王国强在报告中对今年中医药重点工作进行了部署:

  深入学习贯彻中央领导同志重要指示精神。切实抓好规划制定与实施,包括抓好《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的制定与实施;编制好中医药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积极参与健康中国建设2030纲要、深化医改等国家重大专项规划编制。积极推进中医药立法,对重点问题如中医医师管理制度、中医药继承创新、中医药传统知识保护、中药发展等问题加强研究,明确思路,提出建议。

  今年,要持续推动深化医改等各项改革。王国强说,各项改革任务要向中医药振兴发展这个目标聚焦,向完善中医药发展政策和机制聚焦,向服务健康中国建设聚焦,扭住关键,精准发力。做好深化医改中医药工作;推进中医药教育综合改革和科技体制改革;构建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协同创新机制,改革中医药科技评审评估和成果评价制度,建立符合中医药特点的科技创新体系;围绕重大疑难疾病,充分发挥中医、西医各自优势,协作攻关,促进中西医临床协作机制建设和服务模式创新;深化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探索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大力发展中医药健康服务。提高三级中医医院急危重症、疑难复杂疾病的中医诊疗服务能力和中医优势病种的中医门诊诊疗服务能力;启动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十三五”行动计划;创新中医医院服务模式,探索形成中医综合治疗模式;推进社会办中医,加快形成多元化、多层次办医格局;推动养生保健和特色康复服务发展,支持社会力量举办规范的中医养生保健机构;促进中医特色康复服务机构发展,鼓励二级以上中医医院与康复疗养机构的转诊与合作,构建分层级、分阶段的中医特色康复服务体系;积极发展健康养老、健康旅游等新业态,发展中医药健康养老机构;开发具有地域特色的中医药健康旅游产品和项目,推动中医药健康旅游产业化、特色化、专业化发展;推动中医诊疗设备、中医健身产品、中药、保健食品的研发,丰富中医药健康服务产品;培育中医药文化科普创意产品和文化精品,推广科学规范的养生保健知识。

  加快推进中医药继承创新。坚持有鉴别的对待、有扬弃的继承,在系统集成中医药学的学术思想和宝贵经验、保持优势特色的基础上,加强自主创新,挖掘中医药的科学内涵,丰富和完善其理论和技术体系,开展新实践,争取新突破;加强中医古籍、传统知识和诊疗技术的保护、抢救和整理,加紧编撰《中华医藏》,开展名老中医学术思想的整理研究,探索现代传承模式和解读方式;要紧密结合健康需求、产业需求,将中医药原创思维和快速发展的信息、生物、新材料等新技术以及不断涌现的新方法有机结合,从中寻找创新路径和手段,最大限度地激发中医药蕴藏的巨大创新潜能;加快建设现代中医诊疗体系,建立中医药疗效、安全性评价方法与标准,研发中医诊疗仪器设备,开发中药新药和以中药为基源的新产品,发展中药产业和中药装备制造业,推进中药全产业链标准化和支撑体系建设,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和产业技术水平。推进中医药标准化,落实国务院《国家标准化体系建设发展规划(2016~2020年)》,加快标准体系建设,以标准化促进创新发展。

  着力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健全人才培养评价体系,构建人才多元化发展格局,认真做好第三届“国医大师”和全国名中医评选表彰,健全人才激励机制;加强传承人才培养,逐步建立师承教育制度,鼓励师承教育与院校教育、毕业后教育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继续做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培养和中药特色技术传承人才培训;强化基层人才培养,进一步加强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新建一批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

  加快促进民族医药发展。制定实施民族医药中长期发展规划,推动民族医药发展纳入国家民族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加强民族医医疗机构建设,加大民族医药、民间医药研究力度,推进标准体系建设,建设民族医药产业区,提高民族医药及相关产品研发、制造能力;加强民族医药人才队伍建设,促进民族医药高等教育发展,推进民族医医师资格考试改革,完善民族医医师执业注册与管理制度。

  全力推动中医药海外发展,以服务“一带一路”为重点,开展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交流合作。做好海外发展的战略布局,讲好中医故事,推动中医药国内外联动发展;加快建设中医药海外中心,坚持政府支持、民间运作,坚持服务当地、互利共赢,以提供健康服务为主体,探索建设新模式、运行新机制;大力发展中医药服务贸易,以国际市场需求为导向,实施多元化发展策略,建设一批服务贸易示范机构,逐步建立中医药服务贸易促进体系和国际营销体系;推进中医药标准国际化,充分利用世界卫生组织、国际标准化组织等平台,推动建立中医药标准国际化体系。(王泽议)

(责任编辑:)

分享至

×

右键点击另存二维码!

网民评论

{nickName} {addTime}
replyContent_{id}
{content}
adminreplyContent_{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