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中医药创新发展联盟成立
日前,由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和俄罗斯阿穆尔国立医学院倡导发起的中俄中医药创新发展联盟在哈尔滨举行成立大会,第十三届中俄生物医药论坛同时举行。来自中俄两国高校、科研院所、医疗机构、医药企业等70家单位,作为该联盟首批成员联合发表了《共同宣言》,表示要“共同促进中医药在俄罗斯乃至世界范围内健康、有序、成熟地传播和发展”。
在联盟预备会上,首先通过了联盟章程,选举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副院长黄璐琦为第一届联盟主席,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校长孙忠人教授和阿穆尔国立医学院校长塔基杨娜教授为联盟执行主席。两国参会代表形成共识,联盟将以“凝聚力量、发挥优势、协作创新、共谋发展”为宗旨,组建高水平合作平台,协调和组织中俄两国有关大学、科研院所及医疗机构,在中医药相关的植物药及传统医学创新发展领域,通过举办学术会议和学者互访、科研合作、医疗合作、技术推介、实习进修等形式,加强两国在植物药及传统医学共性技术研究与推广、人才培养、学术交流,实现资源共享、跨界协作,无偿分享经验,挖掘中医药的古老智慧和创新潜力,为提高中俄两国人民健康福祉、助力人类健康事业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会议开幕式上还举行了成立中俄中西医结合学院框架协议签署仪式。在中俄中医药创新发展联盟搭建的高水平、全方位的合作平台之上,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和俄罗斯阿穆尔国立医学院决定合作建设中俄中西医结合学院,培养更多融汇中西医学知识、精通中俄语言的复合型医疗人才。学院拟采取国内本科教育与留学生来华教育相结合的方式,由中俄双方选派优秀教师,共同承担语言、医学课程的授课任务。学院将以中俄中西医结合学科建设为重点,联合中俄双方组建实验室和研究所,共同申报国际合作项目,着力构建中俄双校园的国际化中医药人才培养模式,努力打造特色鲜明、具有优势的世界一流学科。中俄中西医结合学科将是国内首个中俄两国共同在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领域开展联合建设的特色学科。此外,中俄两校还准备在两国边境城市——黑河市共同建设中俄中西医结合医院,以双方科研、医疗合作的成果,造福两国人民健康。
在随后举行的第十三届中俄生物医药论坛上,中俄两国的知名专家教授、青年学者围绕论坛主题“传统医药的创新发展”,分别开展了多层次的学术交流活动,互相介绍各自最新的科研成果,在中西医思维交流与东西方文化碰撞中,互相启发、共同提高。中俄两国大学生还开展了文艺汇演、体育比赛和师生联欢会等丰富多彩的文体交流活动。据悉,这个由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与俄罗斯阿穆尔国立医学院于2004年创办的论坛,已经走过了12年的历程,成为两校间的一个品牌活动,也成为中俄民间科技和文化交流的一段佳话。此次论坛共收到论文337篇,创历史之最,其中中方254篇、俄方83篇。
延伸阅读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坚持利用地缘优势和多年积累的对俄交流合作基础和经验,积极服务国家“一带一路”战略、“中蒙俄经济走廊”龙江陆海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以国家科技合作示范基地为依托,大力加强与俄方高校、科研院所和医疗机构的教学、科研、医疗和文化交流及全方位合作。该校与俄罗斯阿穆尔国立医学院于2004年签署了教育科技合作协议,共同创办中俄生物医药论坛;与俄罗斯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生物公共实验研究所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在中药材种植、新药研发及睡眠与认知领域开展科研合作。该校两所附属医院充分发挥中医药在治疗神经系统疾病、肿瘤、皮肤病、妇科病、脑卒中、小儿脑瘫、颈肩腰腿痛等慢性病、疑难病方面的优势,赴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海参崴等地区医疗机构提供中医医疗服务,同时吸引大批俄罗斯患者来国内就诊,极大地提高了中医药在俄罗斯的影响力。
在长期的了解与互信、友谊与合作的基础上,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和阿穆尔国立医学院在双方最感兴趣并能达成共识的研究领域,发起成立了中俄中医药创新发展联盟,以扩大合作范围,组建高水平合作平台。联盟得到了中俄两国有关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积极响应,在70家中俄中医药创新发展联盟首批加盟单位中,有高等院校30家、科研院所10家、医疗机构9家、医药企业21家。
(责任编辑:)
分享至
右键点击另存二维码!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33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京)字08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89号 京ICP备17013160号-1
《中国医药报》社有限公司 中国食品药品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