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前三季度食品抽检合格率超95%
本报讯 日前,贵州省政府食安办、省食品药品监管局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前三季度该省的食品安全形势:从食品抽样检测数据上看,2016年1~3季度,全省大宗日常消费食品安全形势稳中趋好,大部分食品的不合格率逐年下降,未发生大的安全事故。
贵州省大宗日常消费食品质量稳定,部分食品的合格率达到了100%,不合格率逐年下降。日常消费量大的食品,如大米、食用油、辣椒制品、腌腊肉制品、白酒、茶叶、酱油、瓶(桶)装饮用水的样品抽检合格率都在95%以上,其中大米、辣椒制品、茶叶等三类食品的合格率达到了100%。
“各环节抽检发现不合格的食品指标主要是品质指标而非安全性指标,说明贵州省食品生产企业总体产品质量良好,为黔货出山、打造贵州食品绿色生态品牌奠定了良好基础。”贵州省政府食品安全办副主任、省食品药品监管局副局长、省卫生计生委副主任吕劲松表示,特别是农药兽药残留、重金属污染残留在各环节发现率都较低,说明贵州省生态环境、生产条件良好,贵州省委、省政府大力发展绿色经济、特色食品产业的战略决策初显成效,贵州省食品产业前景光明。
从该省前三季度食物中毒事故发生特点来看,学校、工地食堂和家庭式聚餐为主要发生场所,群体性中毒呈明显下降趋势,表明学校管理、旅游景区管理、农村聚餐备案管理等取得较好成效。截至8月底,全省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共立案查处食品类违法违规案件1450件(食品1425件、保健食品25件),与2015年同期相比增加28.38%。死亡事件均为家庭中毒,发生死亡的8起事件中,6起为野生菌中毒,死亡13人,2起为自制药酒中毒,死亡3人。
据了解,今年,该省食品药品监管局先后开展了农村食品安全治理“扫雷”行动以及针对粽子、饵块粑、乳制品的安全治理,食用植物油塑化剂、肉制品兽药残留整治,蔬菜及其制品经营中“两超一非”、贵州省2016年校园及校园周边食品安全专项整治等20余次专项整治活动。
据介绍,截至8月底,该省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立案查处的1450件食品类违法违规案件,已结案1207件,移送公安机关36件,刑事立案17件,罚没款共1443.71万元,责令2家企业停产停业,捣毁制假售假窝点1个。
从食品抽样检测数据上看,2016年1~3季度,贵州省农委完成农产品生产基地省级监督抽查1519批次,合格1515批次,合格率99.7%,同比上升0.2个百分点;省食品药品监管局共安排食品安全监督抽检20608批次,1~3季度完成13347批次,其中不合格产品287批次,不合格率2.15%。另外,无论是初级农产品还是在生产、流通、消费环节,大部分品种的食品质量逐年提升,特别是前两年不合格率较高的瓶(桶)装饮用水、干制蔬菜等,通过专项整治,不合格率大幅度下降。(蒙水)
(责任编辑:)
分享至
右键点击另存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