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群众满意的食安城——济南市“双安双创”工作侧记

  • 作者:郭春先 吴云杰
  • 来源:中国医药报
  • 2016-11-03 13:49


  图为重阳节,济南市局与历下区局联合开展活动,向老年人宣传食品安全科普知识。       文/图  郭春先  吴云杰

  自2014年开展“双安双创”工作以来,山东省济南市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出发点,以社会认可和群众满意为目标,不断强化政府责任、突出问题导向、注重监管创新、推进社会共治,全市食品安全整体形势持续稳定向好,2015年全市食品抽检合格率达96.59%,群众食品安全满意度达79.15%。


   党政同责  打造食安泉城


  济南市将食品安全作为最大的民生,将“双安双创”工作主动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坚持城乡同创、全域覆盖,高标准定位、全方位推动。成立了以市长为组长,5位副市长为副组长,19个相关市直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双安双创”工作领导小组,连续两年将“双安双创”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同时,将国家和山东省试行标准细化到600余条,每一项指标和分值都横向分解落实到相关部门,确保了“双安双创”工作落地生根。截至目前,中央和山东省累计下达专项经费1280万元支持济南市“双安双创”工作,市政府先后列支1700万元用于餐厨废弃物回收和无害化处理,拨付1500万元用于规范食品摊贩经营行为,投资近亿元用于市级检验检测能力建设。2015年、2016年用于食用农产品、林产品、畜产品和食品的检验检测经费投入超过1亿元,用于基层食品安全工作机构和监管能力建设的投入达5500多万元。

  同时,济南市大力推行基层食品药品监管所设施标准化、装备现代化、制度规范化、责任网格化、监管信息化“五化”建设,143个乡镇(街道)建立了148个食品药品监管所,组建5200余人的村级协管员队伍。实施专职协管员监管模式,为全市涉农乡镇(街办)招聘445名农产品质量安全协管员,招聘514名动物防疫与畜产品质量安全协管员,基本形成了从食用农产品到餐饮消费环节的全环节监管体系。


   创新监管  守护食安全程


  针对食品生产消费链条长、环节多的特点,济南市以建设食品安全现代治理体系为核心,坚持问题导向,创新监管方式,全力构筑食品安全监管五道防线。

  源头把关  济南市政府率先落实高毒农药禁销制度和农药经营公示制度,建立农药网上公示监管平台,连年开展“放心农资下乡进村”活动。建立了以农药、肥料等投入品使用为重点的果园安全生产记录台账制度,逐步实现所有果树种植户和果园信息登记备案。

  风险管理  针对不同食品生产经营单位的高风险环节,济南市积极探索新的监管方式方法。对全市9家大品牌连锁超市、12家大型食用农产品批发市场及集贸市场开展“良好规范公开评价”活动,对学校食堂、学生集体用餐配餐单位和校外托管场所实行季度抽查,拉出问题清单,实施精准监管。推行量化分级管理,对全市600余家获证食品生产企业、23家保健食品生产企业和1000多家校外托管场所分别实行风险分级、信用等级评定和星级公示制度,进行差异化管理。

  此外,济南市还实行日常检测与重点监测、市场自检与部门抽检、风险评估与预警防范“三结合”。2015年,该市食品抽检31743份,达4.5份/千人,实现历史性突破;今年按照5份/千人的目标,加大抽验覆盖面,提高监管的精细化和科学化水平。

  过程防控  济南市积极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全过程监管体系建设,实现省、市、县监管追溯平台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率先将追溯信息链条前移至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生产基地,将社区肉菜店纳入追溯体系;开展婴幼儿配方食品、肉制品、食用植物油、白酒等高风险食品追溯体系建设试点,推动追溯链条向食品原料供应环节延伸。对兽药产品全面推行二维码应用,对12家大型食用农产品批发市场试行“一票通”制度,对蔬菜、果品等五大类食用农产品实行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

  治理难点  济南市还以担当和首创精神破解“四小”监管困局,变扰民为便民、变难点为亮点:食品摊贩实行“统一管理、区域固定、时段合理、设施齐全、行为自律”的管理模式;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试行登记管理和生产报告制度,小作坊登记率达100%。例如,在章丘市开展小作坊专业村星级量化、执行标准、规章制度、门牌编号、产品追溯“五统一”试点。同时,将投资1600万元的“智慧监管”项目纳入济南市“十三五”“智慧泉城”“互联网+行动计划”等多项规划,开发移动执法APP,对全市90%以上的“四小”单位实现信息化监管。

  联合打击  目前,该市已形成了以济南市综治办牵头12个部门构建打击食品药品违法犯罪活动的联动执法工作机制,济南市食品药品监管局牵头周边7地市成立省会城市群食品药品稽查协作区,市食安办牵头7部门建立食品安全农安、食安、公安“三安联动”监管工作机制,构建基础工作、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无缝对接”体系,实现信息共享、案件互送、风险会商、管理全域覆盖。2015年以来,该市先后开展了“百日行动”等多次打击食品安全违法犯罪的重大行动,立案查处行政案件2035起、刑事案件332起,捣毁制假售假黑窝点181个,抓获犯罪嫌疑人287人,涉案货值3.3亿元。

  社会共治  构筑食安全城

  在创建过程中,济南市坚持“法治、德治、共治”三治并举,“政府、企业、社会”三方联动,让食品安全违法行为无处藏身。

  济南市全面开展“食安济南”示范引领行动,积极推进放心食品产业集群建设、“三品一标”认证、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农畜产品品牌和食品生产经营示范创建。目前,该市共有放心农资经营示范店125家、省级农产品(果菜类)质量安全示范县2个、国家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1个、国家级出口农产品示范区3个,食品生产加工示范企业28家、食品销售示范单位582家、餐饮服务示范单位441家(条),食用农产品、畜产品和水产品“三品一标”认证1112个,有力助推了食品安全整体水平的提升和企业主体责任的落实。

  同时,济南市还出台了《济南市食品安全工作行政责任追究办法》和《责任约谈办法》。在规模以上食品生产企业试行质量受权人制度,推行HACCP先进质量管理模式,建立“黑名单”和“内部吹哨人”制度。以保健食品生产企业和高风险食品生产经营企业为重点,推行食品安全责任保险;针对网上订餐等新兴业态,引导网络订餐平台及入网餐饮企业签订《食品安全自律公约》,联合24家媒体、100多家食品企业发起建立“食品安全诚信联盟”,推动形成“守信受益、失信必损”的社会氛围。

  济南市还充分发挥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作用,设立“双安双创”工作网站和官方微信两个网络平台、畅通12331和12345两个诉求渠道,2015年以来,受理咨询和投诉举报3.1万件。建立食品安全信息发布制度,定期召开新闻发布会,及时公开不合格产品处置信息和违法犯罪处罚结果,倒逼企业自律。发挥社会组织和专家作用,建立食品安全专家和社会监督员两个志愿者队伍。深入开展“五进”活动,连续举办四届“食药安全杯”中小学生漫画比赛,持续开展“食药科普社区行”系列活动、“食安泉城 问计于民”调查活动和“十佳食品企业”网络评选等。


 

(责任编辑:)

分享至

×

右键点击另存二维码!

    相关阅读
网民评论

{nickName} {addTime}
replyContent_{id}
{content}
adminreplyContent_{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