膏方的组方原则

  • 作者:王绪前
  • 来源:中国医药报
  • 2016-12-13 14:43

        膏方的组成必须充分体现中医辨证论治和理法方药的传统特色,要用中医的基本理论进行分析和指导临床实践。膏方一般组成药味较多,属大方、复方范畴,且服用时间较长,因此,制定膏方应根据患者的疾病性质和体质的不同类型,经辨证后配方制膏,一人一方,量体用药,方能有的放矢。

        把握病机,辨证论治:医家应从患者错综复杂的症状中,分析其病因病位,正气之盛衰,病邪之深浅,探求疾病的根源,从而确定固本清源的方药。

        辨识体质,量体用药:膏方重在以药物之性调整体质之偏差,从而恢复人体阴阳的动态平衡。人体体质的减弱,是病邪得以侵袭,导致疾病产生的主要原因,而体质因年龄、性别、环境等不同而异,故选方用药也不尽相同,如老年人脏气衰退,气血运行迟缓,膏方多选用补益之药,佐活血行气之品;妇女以肝为先天,容易导致肝气郁滞,故宜辅以疏肝理气之药;小儿脾胃虚弱,易伤食,宜以健运脾胃为主。

        调畅气血,以平为期:利用药物的偏胜,来纠正人体阴阳气血的不平衡,以求“阴平阳秘,精神乃治”,是中医养生和治病最基本的主体思想,也是制定膏方的主要原则。

        调补五脏,独重脾肾:在拟制膏方调补五脏时,一般重点在于补益脾肾二脏。肾为先天之本,所以膏方中常用熟地、菟丝子、肉苁蓉、鹿角胶等药,补先天以充后天,且补肾中之阴,可起到滋水涵木作用,补肾中之阳,又可起到补火暖土之功。脾为后天之本,所以膏方中常用黄芪、人参、西洋参、党参、白术、茯苓等药,补后天以养先天。服用膏方后能经脾胃的消化吸收,方可言补。故制定膏方,总宜佐以健脾运胃之品,消除补药黏腻之性,而起赞助脾运吸收之功。

        补而勿滞,补泻兼施:一般而言,膏方内多含补益气血阴阳的药物,其性黏腻难化,若纯补峻补,每每会妨碍气血运行,留邪内闭,故配方用药必须动静结合,至为关键。补品为“静药”,必须配以辛香走窜之“动药”,如砂仁、木香、陈皮之属,动静结合,才能补而不滞,滋而不腻。服用膏方之人都以虚损为主要表现,但针对虚实兼夹者,用药时应补泻结合,不能单用补药,根据病邪属性,加入适当的祛邪药物。补而不过,循行渐进,防欲速则不达。

        辨证辨病,临证互参:中药的现代研究,揭示了很多中药的药理作用,如降压、降脂、降糖、升压、生脉等,这也为膏方的辨病选药提供了客观依据。在开具膏方时,可以辨证为主,辨病为辅,临证互参,提高临床疗效。如高血压,可选用天麻、钩藤、川牛膝、地龙、菊花等;糖尿病者可选用黄连、山药、天花粉、玉竹等;高脂血症者可辨证选用荷叶、决明子、生山楂、泽泻等。低血压可以选用升麻、柴胡等。

        慎用腥臭,避用毒药:因膏方需长期服用,膏方之味道应口味怡人。开膏方时应尽量避免一些有腥臭味的药物,以免影响服用者的口感。再者,一般有毒的药物或含有重金属药物应尽量少用或者不用,如因病情特殊需要,有毒药物的药量都宜偏小,不宜过大,以免造成蓄积性中毒,损伤脏腑气血。在收膏时尽量应用患者容易接受的药材,如蜂蜜、饴糖、冰糖、阿胶等。(湖北中医药大学  王绪前)



(责任编辑:)

分享至

×

右键点击另存二维码!

    相关阅读
网民评论

{nickName} {addTime}
replyContent_{id}
{content}
adminreplyContent_{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