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食用农产品实施“产销对接”
本报讯 “2栋60号门店的苹果,产自山东沂源恒秦果业水果种植基地,合格……”近日,不少市民发现,在位于长沙市雨花区的长沙红星农副产品大市场门口的电子显示屏上,循环滚动着市场内各类食用农产品的“身份信息”,产地、质量一目了然。这是记者近日在长沙市雨花区实施食用农产品“产销对接”后所见到的一幕。
长沙市雨花区坐拥红星农副产品大市场、高桥大市场两大市场,其中前者承担着全市80%的水果和70%的猪肉的批发和零售供货,是该区食用农产品安全监管的重点区域。从2016年3月开始,该区食品药品监管局率先在市场实施食用农产品“产销对接”,有效化解食用农产品“出厂”标准低与“入场”要求高、保鲜时效短与流通时间长之间的矛盾。
为帮助市场找好对接“伙伴”,雨花区局先后开展食用农产品种养殖基地实地考察20余次,主办承办各类产品展销会、产销双方对接座谈会30余场,成功促成了红星农副产品大市场与长沙八百里水产养殖有限公司等51家食用农产品种养殖基地的对接,覆盖水果、蔬菜、肉类、水产品等多类产品,外省对接基地辐射到了河南、山东、陕西、江西等地区。
“源头”伙伴选好了,如何管好“源头”呢?雨花区政府和红星农副产品大市场先后投入260余万元建立了食用农产品快检室,采取快检室快检和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检测相结合的方式对进入市场的食用农产品进行全面检验检测,并将检验检测结果在市场门口电子显示屏上予以公示。对检验中发现的问题食用农产品,雨花区局第一时间启动执法程序,从市场直接追溯到生产基地,并联合基地所在地监管部门,依法查封、扣押和监督销毁问题食用农产品。“产销对接”一系列安全监管措施既保障了市场上流通产品的安全,又促使生产基地加强种养殖管理,进一步提升“源头”产品质量。今年以来,雨花区局累计抽检食用农产品54614批次,合格率达99.3%。
据雨花区局局长韩哲介绍,该区还将积极探索“互联网+”“产销对接”机制,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手段,完善食用农产品从产地到市场的全程质量控制体系和溯源体系,全面提高食用农产品质量保障水平,守护市民“菜篮子”和“餐桌上”的安全。(记者:喻灿华 通讯员:宋明 彭琴)
(责任编辑:)
分享至
右键点击另存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