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自甘苦 安全守望为人民——记2016年度全国“食品药品安全守望者”代表人物董晓尉

  • 作者:于娟
  • 来源:中国医药报
  • 2017-03-02 15:13


        图为董晓尉正在操作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进行食品检测。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但是,近些年来食品安全一次次受到挑战。老百姓‘舌尖上的安全’需要有人捍卫,社会道德良心的底线需要有人把守。”

        ——金华市食品药品检验检测研究院食品所副所长董晓尉

        2月9日,记者来到金华市食品药品检验检测研究院(以下简称食药检院)。谈到2016年全国“食药安全守望者”代表人物、食品所副所长董晓尉,副院长徐广伟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勤奋努力,刻苦钻研,快速成长为院里的优秀党员和业务骨干。“更为难能可贵的是,他甘于奉献,即便是躺在病床上,也心系工作,令人敬佩。”徐广伟说。

         刻苦钻研  练就过硬本领

        食品所实验室在二楼。正值午休时间,记者看到董晓尉还在实验室里伏案工作。

        1984年出生的他,戴着眼镜,精干中带着几分斯文,神采奕奕的样子完全看不出得过重病。谈及为什么会选择食品检验职业时,董晓尉淡然地笑了笑,说:“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但是,近些年来食品安全一次次受到挑战。老百姓‘舌尖上的安全’需要有人捍卫,社会道德良心的底线需要有人把守。”

        或许正是有了这份初心,2003年填报高考志愿时,董晓尉毅然选择了南京财经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2007年本科毕业参加工作后,就一直从事食品检验工作,一干就是10年。

        董晓尉深知,自己必须要有过硬的本领,才能当好食品安全的“守护神”。参加工作后,他以高度的工作热情,承担了大量的日常分析检验任务,并抓住学习、进修的机会,参加各种培训活动,不断丰富业务知识。待检项目多了,院里也增加了各种先进的分析仪器及设备,董晓尉刻苦钻研,很快就熟练掌握了相关技能,做到了对化学分析和色谱仪器运用自如、得心应手;他还十分注意总结经验,积极探索研究新的食品检测方法,编制了多种新仪器的操作规程,为全市食品药品安全保驾护航。他还拿出3年的周末时间用于学习,顺利取得了浙江工业大学的工程硕士学位。

        徐广伟告诉记者,在工作期间,董晓尉先后考取了全国食品生产许可证和全国食品相关产品生产许可证国家注册审查员的证书,并在2013年度全市质监系统青工技能竞赛中获得了理化组第二名的好成绩(2015年前该所归属质检系统,在2015年机构整合过程中划归食药监管系统)。

        敬业爱岗  勇于担当责任

        不忘初心,需要为民之心。2012年7月,董晓尉被组织选派为市派农村工作指导员,任汤溪镇堰头村村支部副书记。他非常珍惜两年的基层锻炼,和当地的村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还为村里的10个贫困户争取了1万元的慰问金。不同于其他脱产的市派农村工作指导员,食品检验检测工作仍是他心头的牵挂:所里人手紧张,少一个人就少了一份力量。他开着自己的车子两头跑,做到了所里工作和农村事务两不耽搁。由于工作负责、党务工作出色,2011、 2013、2015年他三次被评为单位的年度优秀共产党员,并被选为食药检院第二党支部的支部书记。

        他还加入了入企质量帮扶小组,无偿帮助60多家企业改良厂房、布局化验室,并协助企业改进各项质量管理制度和操作手册,规范生产过程,在原辅材料的选购、生产环节、卫生条件、检验能力等多方面进行技术指导。他认为,检验检测人员不仅要为食品药品监管工作做好技术支撑,也要在引领产业转型升级、服务企业方面有所作为。

        不忘初心,需要责任担当。2008年震惊全国的“三聚氰胺”事件爆发。金华是乳品大市,检测三聚氰胺是一项重要政治任务。关键时刻,董晓尉挺身而出。由于当时单位暂不具备三聚氰胺检测资质,他和几位同事被派往省里学习。那段时间,他们没日没夜地学习和研究,以最快的速度掌握了三聚氰胺的检测技术,并使单位实验室顺利成为全国首批拥有乳品中三聚氰胺检测资质的实验室。此后,他们参加了乳制品中三聚氰胺的专项检查工作,在之后半年多的时间里,他和实验室的多名检测人员几乎没有休息一天,天天检、批批检,确保了金华乳制品的质量与安全,而那装满了整整一个抽屉的补休条,他们至今都没有用。

        去年3月是食药检院检验检测机构计量认证时间,对于新整合单位来说,这项任务至关重要。从任务开始的一个多月,董晓尉和同事们一起,天天加班加点,终于按时按量取得了检验检测的资质,并超额扩展了检测项目,使院里具备了政府监管急需的食品药品中非法添加物、保健食品、化妆品的检验检测能力,成为本省同级机构中首家通过新版资质认定的检验检测机构。

        甘于奉献  乐于培养新人

        2015年8月,由于机构整合,食品所和院里的各项工作都十分紧张。在这个节骨眼上,董晓尉被查出肾部肿瘤住院治疗。医生一再嘱咐,术后至少要休息半年才可以继续工作。由于术后需要巩固治疗,药物作用使他每天都会发烧,工作更是想都别想。那段时期,心急如焚的他躺在床上,手机不离手:新人不熟悉业务,他在电话里一遍一遍地教;所里业务繁忙,他一遍一遍地远程指导。术后1个月的某一天,单位领导电话打来说,“食用植物油中抗氧化剂检测”能力验证比对工作有些问题,问他能不能到单位帮一下忙。发着高烧的董晓尉毫不犹豫地答应了,并成功地完成了这项工作。手术后3个月,他就回单位上班,至今再也没有因为身体的原因请过一天假。

        十年间,食品所破旧的实验室、手动操作的老设备,已经被明亮宽敞的新实验室、清一色的全自动设备取代,检测内容从最初的200余项增加到现在的1000余项。在这十年里,董晓尉带过很多新人,有学校的学生、企业的化验员、新进单位的员工等,在这些人中有的已经成为他的同事,并能独当一面。董晓尉说,看到新人成长,“这是最让我开心的”。

        他对记者强调:“我获得的荣誉不仅是我个人的,更是单位的。我的同事们都很爱岗敬业,他们在实验室里为了百姓舌尖上的安全,埋头检验,默默奉献,而我只是其中普通的一员。”(文/图  本报记者 于娟)

(责任编辑:)

分享至

×

右键点击另存二维码!

    相关阅读
网民评论

{nickName} {addTime}
replyContent_{id}
{content}
adminreplyContent_{id}